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冬雪是踩着年关的脚步来的,一夜之间就把老槐树裹成了银枝玉桠。枝桠上积着的雪蓬松松的,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堂屋窗棂上,化成细细的水珠,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倒像是给窗里挂着的“画展喜归图”镶了圈水痕。

这幅画已在堂屋挂了整月,绫边被母亲用浆糊补得平平整整,每逢雪后初晴,阳光就会穿过窗棂,斜斜地洒在画心。金粉描过的小木雁刻痕最先被照亮,先是泛着淡淡的银光,等日头爬得高些,就成了暖融融的金红,连画里石桌上那碗槐叶茶,都似要透出热气来——茶水里飘着的槐叶是浅绿的,杯沿凝着的水珠仿佛刚从井里捞出来,连画中槐叶茶的清苦,都浸着冬日炭火的温甜。

小侄子总爱趴在画前的矮凳上,下巴抵着桌面,指尖轻轻摸着画里的小木雁,数到第六只时,就会把脸贴得更近,对着“画展喜归”的刻痕小声念叨:“等开春大雁回来,你就能有新伙伴啦。”他的指尖带着孩子气的温热,蹭得画纸边缘微微发卷,母亲坐在旁边的竹椅上缝布片,见了就笑着拍他的手背:“慢些摸,别把画蹭坏了,这可是要跟着‘归雁展’去城里的宝贝。”说着把手里缝好的槐叶布片递给他——那是用去年的蓝布做的,上面绣着片小小的槐叶,针脚歪歪扭扭,是母亲特意学的花样,“给你缝在新褂子上,开春开展时穿,像小木雁一样精神。”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祭灶的日子。巷口的红灯笼刚挂好,红绸带还飘着雪粒,就听见巷口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声。探头出去看,是周馆长踩着深雪来了,黑色的羽绒服上落了层白霜,帽檐下的耳朵冻得通红,身后跟着两个穿亮黄色羽绒服的年轻人,每人手里各提一个印着“市文化馆”的硬纸箱,箱底沾着的雪在青石板上拖出两道湿痕。

“可算到了!”周馆长搓着冻得发僵的手进屋,刚摘下帽子,就有雪沫子从发梢掉下来,落在炭火盆边,“提前给大伙拜早年!市里催着要专题册的样刊,我想着赶在祭灶前送过来,让大伙年前就沾沾喜气。”

年轻人把纸箱放在八仙桌上,打开时“咔嗒”一声响,里面的东西露了出来——最上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色证书,封皮烫着金箔字“文化传承示范点”,边角还裹着透明的塑料膜,摸上去滑溜溜的;下面是几本烫金封面的画册,封面用哑光纸印着小侄子去年捡槐叶的照片:他蹲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片黄透了的槐叶,仰头望着枝桠上的小木雁,阳光落在他的发顶,连睫毛的影子都清晰可见。照片旁边用隶书写着五个字:“时光里的约定”,墨色里掺了金粉,在灯光下泛着细闪。

“市里的专题报道发在公众号上,三天就破了十万阅读!”周馆长翻开画册,指尖划过内页的照片,“你看这页,是小侄子在‘等雁图’前讲故事的特写,有个上海的老读者留言,说想起了老家院后的老槐树,小时候他也在树下做过木鸟,后来树被砍了,看了咱们的故事,就想开春带孙子来看看;还有个省城的老画家,特意托人送了十支狼毫笔和两刀生宣,说让孩子们把故事画得更久些,别断了这念想。”

他说着从纸箱里抽出块红绸布包着的牌匾,展开时“文化传承示范点”七个金光大字晃得人眼亮:“开春咱们办个‘归雁展’,就设在老槐树下,把‘四季图’‘秋约图’‘画展喜归图’都挂在枝桠下,再把孩子们的画稿、小木雁、画册都摆上,还要请镇上的戏班子来唱两段,让老槐树的约定,真的走出巷子,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院里,瞬间就热闹起来。父亲当即就往柴房走,翻出那个落了灰的工具箱——里面的刨子、凿子都是他年轻时用的,木柄被磨得发亮,他拿出块珍藏的老槐木料,是前年槐树修剪时锯下的枝桠,纹理里还留着当年槐花蜜浸透的浅黄:“第七只小木雁,就得用这料,刻上‘归雁展喜’,要比之前的都精致些。”

母亲则打开东厢房的柜子,把晒干的槐叶、槐花一股脑儿倒在竹筛里,槐叶是去年深秋晒的,还带着淡淡的青气,槐花是春天摘的,干了也透着浅白:“得提前酿槐叶酒,蒸槐花糕,展子开的时候,让客人尝尝咱们老槐树的味道。”她边说边挑拣槐叶,把碎了的捡出来,留着煮茶,完整的就用来酿酒,手指上沾了槐叶的绿渍,像染了春天的颜色。

小侄子更是兴奋,搬来小凳子趴在桌上,找出蜡笔和画纸就开始画海报。他先用深绿色涂老槐树的树干,枝桠要画得张牙舞爪些,上面挂满了小木雁;再用白色画槐花,一朵一朵点在枝桠间;最上面用红色写“老槐树等你赴约”,字写得歪歪扭扭,有的笔画还出了格,他就用黄色蜡笔在旁边画了只衔着信的大雁,信上画了个大大的笑脸,连大雁的眼睛都画成了圆溜溜的黑珠子,透着股孩子气的认真。

正月里的日子像被炭火烤着似的,过得飞快。院中的石桌被擦得锃亮,成了临时“工坊”。父亲做木雁时,小侄子就蹲在旁边,手里攥着砂纸,父亲让递刨子就递刨子,让递凿子就递凿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木料。先是用刨子把木料刨得光滑,木花卷着卷儿落在青石板上,像一朵朵小小的白云;再用凿子刻出大雁的轮廓,翅膀要刻得舒展些,像要飞起来似的;最后用砂纸磨翅膀,小侄子抢着要磨,砂纸在他手里不听话,磨得翅膀边缘坑坑洼洼,父亲就握着他的手,一起慢慢磨:“磨木雁和等大雁一样,得有耐心,慢些磨,才能磨得光滑,大雁才愿意落下来。”

刻“归雁展喜”四个字时,父亲特意找了支细凿子,握着小侄子的手,一笔一划地刻。小侄子的手小小的,裹在父亲粗糙的掌心里,刻到“喜”字的最后一横时,他忍不住用力,刻痕深了些,父亲笑着说:“也好,刻得深些,金粉描上去才牢,风吹雨打都不掉,就像咱们的约定,得经得住时光的磨。”后来调金粉时,母亲还特意加了点槐花蜜,说这样金粉更亮,还带着点甜气,像把春天的甜都封进了刻痕里。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巷口的红灯笼都亮了,映着雪光,像一串一串的糖葫芦。张叔踩着雪来了,手里提着个黑陶酒坛,坛口用槐树叶封着,还系着根红绳:“刚酿好的槐叶酒,给归雁展添个‘酒肆角’!我把酿酒的大坛子、盛酒的粗瓷碗都备好,再在旁边挂串红辣椒、几串玉米,看着就红火,像过年似的!”他说着掀开坛口的槐树叶,一股清冽的酒香混着槐叶的气息飘出来,小侄子凑过去闻了闻,皱着鼻子说:“像槐树叶泡在酒里!”惹得大伙都笑了。

婶子也挎着个竹篮子来,里面装着晒干的野菊花、金银花,还有几个布老虎:“野菊花和金银花给画里的陶罐添上,开春看着就有生气;这些布老虎是我织的,每个耳朵上都缝了片槐叶布片,叫‘槐叶虎’,展子上分给孩子们,让它们陪着孩子们等大雁回来。”说着拿起一个布老虎给小侄子,老虎的眼睛是用黑纽扣做的,身上绣着“雁”字,小侄子抱着就不肯撒手,说要摆在展子最前面。

城里亲家是正月底赶回来的,她背着个大大的画板包,里面装着文化馆孩子们的新画稿。一进门就把画稿摊在石桌上:“这些都是孩子们听说要办‘归雁展’,特意画的投稿!”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画了“雪中槐”,枝桠上积着厚厚的雪,却挂着只小木雁,旁边写着“等春”,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有个穿校服的男孩画了“归雁队伍”,十几只大雁排着“人”字队,最前面那只翅膀上画着老槐树的轮廓,旁边写着“我们回来了”;还有个小男孩画了大雁驮着小木雁飞,下面写着“一起回家”,画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真诚。

“还有这个!”城里亲家从包里翻出一张画,是个留守儿童画的,画里老槐树下摆着部手机,屏幕里是笑着的妈妈,旁边有只大雁衔着画,上面写着“妈妈,我在老槐树下等你”。她摸着画纸,轻声说:“这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上次画展时没来,后来看了画册,就特意托老师把画送来,说想让大雁把画带给妈妈。”

母亲听了,眼圈红了红,转身去厨房端了碗槐花糕来,给城里亲家递了一块:“这孩子的画,得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伙都看看,咱们的约定,不只是等大雁,也是等心里的人回家。”

转眼就到了三月,春风一吹,老槐树枝桠上的雪就化了,先是冒出点点嫩黄的芽,没几天就变成了浅绿的新叶,像给树枝披了层绿纱。归雁展的筹备也近了尾声,周馆长带着文化馆的人来布置展厅,把“三幅图”用竹竿挂在老槐树的枝桠间,高度刚到成年人的胸口,方便游客细看。“四季图”挂在中间,“秋约图”和“画展喜归图”分挂两边,风吹过时,画轴轻轻晃动,画里的槐叶仿佛也跟着动了起来。

旁边的木架上摆着七只小木雁,新旧交错——最早的那只“等雁图”木雁,翅膀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刻痕里的金粉也淡了些;最新的“归雁展喜”木雁,泛着新鲜的木光,刻痕里的金粉闪着亮,像刚描上去似的。木架旁边的石桌上,摆着厚厚的专题册,封面朝上,方便游客翻看;还有母亲蒸的槐花糕,上面印着小木雁的图案,糖霜撒成了槐叶的形状,甜香飘得满院都是;张叔的酿酒坛子也搬了来,坛口系着红布,上面贴了张红纸,写着“迎客酒”三个大字,旁边摆着几个粗瓷碗,谁来了都能倒一碗尝尝。

开展那天是三月十六,天刚蒙蒙亮,巷口就有人来候着了。卖糖葫芦的王大爷推着小车来,停在老槐树下,糖葫芦上的糖霜闪着亮;镇上小学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孩子们背着小画板,叽叽喳喳的像群小麻雀;还有从邻镇来的游客,有的举着相机,有的牵着孩子,排着队往院里走,脚步声踩在青石板上,和着槐树叶的“沙沙”声,热闹得像过年。

小侄子穿着新做的蓝布褂,胸前缝着母亲绣的槐叶布片,站在“画展喜归图”前当起了讲解员。刚开始他还有些紧张,手攥着衣角,说话结结巴巴的,父亲在旁边给了他块槐花糕,他吃了后,忽然就流利起来,指着画里的小木雁说:“这只刻着‘等雁图’的,是我五岁时做的,那时候我还不会刻字,是爷爷帮我的,你们看,这刻痕是不是浅些?这只‘归雁展喜’是今年刚做的,刻字时我握了爷爷的手,一点都不抖,刻痕深多了!”

游客们围着他笑,有个戴眼镜的阿姨问:“小木雁是用什么木头做的呀?”小侄子立马跑去柴房,抱来那块剩下的老槐木料,举给大家看:“是老槐树的枝桠!爷爷说,用老槐树的木头做木雁,大雁就认得家,会回来赴约!”说着还把木料递到游客面前,让大家摸一摸,脸上满是骄傲。

城里亲家带着孩子们在院里的石桌上画画,她铺好一张大大的宣纸,教孩子们画大雁:“大雁的脑袋要画得圆些,翅膀要画得舒展,就像要飞到槐树上似的,再在翅膀上写你们想说的话,明年大雁回来,就能看到啦。”

有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女孩,蘸着浅红色的颜料,画了只大雁,翅膀上写着“我要和小木雁做朋友”,旁边还画了朵小槐花;有个小男孩画了老槐树下的全家福,爸爸妈妈站在两边,他站在中间,手里举着小木雁,旁边写着“希望爸爸妈妈常回来”;还有个孩子画了大雁驮着满满的礼物,里面有槐花糕、槐叶酒,旁边写着“给老槐树的礼物”。孩子们的画摆满了石桌,风一吹,宣纸轻轻晃动,像一群展翅的小雁,要跟着大雁一起飞。

张叔在院角摆起了“酒肆角”,黑陶酒坛摆在桌上,旁边挂着串红辣椒和几串玉米,红的红,黄的黄,看着就喜庆。他给每个来的客人倒一碗槐叶酒,笑着说:“尝尝这酒,是用去年的槐叶晒了七七四十九天,加了冰糖和蜂蜜酿的,喝着有春天的味儿,不醉人!”有个老爷爷喝了一口,咂咂嘴说:“这酒里有槐树叶的清苦,还有糖的甜,像日子似的,先苦后甜!”

婶子则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给孩子们分布老虎。每个孩子来领布老虎时,她都会摸摸孩子的头,说:“这是‘槐叶虎’,带着老槐树的运气,要好好待它,等明年大雁回来,再带着它来见小木雁。”有个小男孩想要两个布老虎,说要送给远在外地的妹妹,婶子笑着又拿了一个给他,还从兜里掏出片晒干的槐叶,塞在他手里:“把这个也带给妹妹,让她闻闻老槐树的味道。”

母亲端着刚蒸好的槐花糕来回走,给游客们递糕点:“慢点吃,还有呢,不够再蒸,咱们的约定,就得热热闹闹的,让大伙都尝着甜。”有个小姑娘吃了一块,又要了一块,说要带回家给奶奶吃,母亲就用油纸包了几块,塞在她手里:“拿着,给奶奶尝尝,告诉她老槐树的槐花糕,甜着呢。”

正热闹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声:“听!雁鸣!”

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事,抬头往天上看。只见远处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队,正往这边飞来,“嘎嘎”的雁鸣声越来越近,翅膀扇动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它们飞得很低,从老槐树上空缓缓飞过,翅膀掠过新抽的枝桠,像是在跟院里的人打招呼,翅膀的影子落在“三幅图”上,给画里的小木雁添了几分动态。

小侄子跳起来,指着大雁喊:“是大雁!它们回来赴约啦!”他跑得太急,差点摔了一跤,父亲赶紧扶住他,他却不管,依旧挥着手,大声喊:“大雁!明年还要来呀!”

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周馆长举着相机,不停地按快门,笑着说:“这可是最好的‘展品’!老槐树的约定,连大雁都记着呢,这才是最珍贵的传承!”

大雁飞远了,影子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天边,院里的人才慢慢收回目光,却依旧在讨论刚才的场景,有人说这是“雁归应景”,有人说这是“约定成真”,小侄子则拉着我的手,跑到槐树下,仰着小脸说:“姑姑,咱们再做一只小木雁吧,刻上‘雁归喜’,挂在最高的枝桠上,让明年回来的大雁,一眼就能看到!”

父亲正好走过来,摸着他的头说:“好啊,等过几天,咱们就找块最好的槐木料,做第八只小木雁,往后每年都做一只,让这槐树上的木雁,陪着咱们的约定,一年一年,走下去,直到小木雁挂满整棵树。”

小侄子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跑去跟孩子们说要做第八只小木雁,孩子们也跟着兴奋起来,围着他问什么时候做,说要来看,还要帮忙递工具。

那天傍晚,归雁展快结束时,周馆长拿来一本厚厚的留言本,封面是用槐树皮做的,上面刻着“老槐树的约定”五个字,里面的纸是宣纸,带着淡淡的米香。他把留言本放在石桌上,笑着说:“大伙都写下对老槐树的约定吧,明年开春,咱们再来看,看看谁的约定实现了。”

游客们排着队留言,有人写“明年开春,一定再来老槐树,听小木雁的故事,喝槐叶酒”;有对情侣写“明年春天来这里求婚,让老槐树和大雁做我们的证婚人”;有个学生写“要把老槐树的故事写进作文里,让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有这么一棵守着约定的老槐树”;镇上小学的老师写“明年带更多孩子来,让他们把老槐树的故事画得更长,传得更远”。

小侄子握着笔,歪歪扭扭地写:“我要做很多很多小木雁,挂满老槐树,等大雁年年回来,还要教它们认路,让它们再也不会迷路。”他写字时,握笔的姿势不对,母亲站在旁边,轻轻帮他调整了握笔的手,他写完后,还在旁边画了只小小的大雁,翅膀上写着“拉钩”。

我接过笔,看着留言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写下:“槐叶落又生,大雁去又归,我们守着老槐树,守着时光里的暖,把每个约定,都酿成岁月里的甜。愿来年槐花开时,仍有木雁挂枝,仍有故人相聚,仍有新的约定,在春风里发芽。”

暮色渐渐漫过老槐树,院中的灯次第亮起,是母亲挂的红灯笼,暖黄色的光洒在“三幅图”上,洒在七只小木雁上,也洒在留言本上那些温暖的字迹里。风穿过枝桠,小木雁轻轻晃动,刻痕里的金粉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星星落在了槐树上,又像大雁的影子,在枝桠间停留。

母亲喊大家吃晚饭,饭桌上摆着槐叶粥、槐花糕、炒槐芽,还有张叔的槐叶酒,热气腾腾的,透着家的味道。小侄子坐在我旁边,嘴里嚼着槐花糕,含糊地说:“姑姑,明年大雁回来,我要请它们吃槐花糕,还要给第八只小木雁刻上‘雁归喜’,让它们知道,我们一直在等它们。”

我摸了摸他的头,望着窗外的老槐树,枝桠上的小木雁还在轻轻晃动,像在跟我们点头。我知道,老槐树的约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就像槐叶年年绿,大雁岁岁归,我们会带着这些温暖的故事,在时光里,继续写下去,画下去,等下去。明年春天,会有第八只小木雁挂在枝桠上,会有新的画稿铺在石桌上,会有更多的人来赴这场约定,让每一个春天,都有新的木雁,新的画,新的约定,在老槐树下,悄然生长,慢慢发芽,长成岁月里最温暖的模样。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都市修仙:千年后的我归来无敌了九阳丹帝桃源小龙医我在东京教剑道圣石的觉醒请婚书重生香江1981我用末日文字游戏给世界意志打工神医娘亲之腹黑小萌宝关于我变成了美少女这档子事高武:忍者弱?没看过火影吧!穿成败家妻主后她躺赢了重生军嫂是神医诡秘:我是演员海贼王之草帽副船长穿成替嫁医妃后我被迫母仪天下笑破天传说废柴召唤师:逆天小邪妃极品修士修行的世界少年捉鬼道长重生回到75年重生2007,打工人,打工魂看好了,这一刀很帅!他都抡锤了,你还管他叫奶?惹上洛三少哥,这是直播,你收敛点儿!!高武:开场觉醒SSS级噬空灵焰让你当军师,你和女方军师好上了命途多舛,成功逆袭不当替身后,我上婆媳综艺爆火了娘娘每天都盼着失宠重生之掌家弃妇都市:婚欲名门瘾婚,霸道顾少的爱妻培养万千神邸,动物园成生命禁区首席撩妻,好手段江城最后一个大少雇佣兵:开局百万大军血洗金三角禁地探险:开局解锁国风扮演框私欲:江湖往事重生娇妻:总统阁下,请深爱四合院:胖子的逆袭退婚后,被前任她姐强势壁咚星火事物所回到过去之风起云涌盛宠名门:医妃太惹火开局好声音从国风歌手到世界天王卡牌召唤系统透视眼鉴宝赌石,开局十万倍利润
品书中文搜藏榜:一觉醒来,竟然变成了女孩子长相过于漂亮,她们拿我当御姐养长得美,他们自愿被撅也怪我咯?女装加小楠娘等于扳手,你跑不了像女生被错认为已经当妈怎么办宝树堂传奇之是谁要了他的命龙王殿:最强战神缠婚霸爱:强吻天价老公通灵毒后难忘人生直播之末世逃生撩妻入怀:学霸男神首席天价逼婚:老婆不准逃我为土地爷消失三年,青梅校花疯狂倒追我血棺镇魂韩娱,从财阀弃子开始宦海特种兵予你缠情尽悲欢银翎梦故事笑话不是,让你跟校花分手,你真分?新婚后,植物人老公抱住我庭院里花开几时休转生成为血族公主绝宠小娇妻浅笑说爱你闪婚强爱:腹黑首席小白妻许你一世烟雨我在三界收废品美女主播的抓鬼拍档锦绣医图之贵女当嫁廖医生的白玫瑰一品天尊他的温柔会上瘾三爷您的小夫人已上线失业后,我靠钓鱼实现人生自由神级技能:开局偷属性,逆天改命半岛人生制作人偶像竟是我自己华娱之从零到巨星重启封神,从成为天师开始!重生后我是大佬白月光万古第一龙铁血龙魂绝世枭龙侯门落魄嫡女翻身记军少花式宠妻女教师仕途危情1979,从乡村打造商业帝国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我在板鸭很开心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我女朋友是学医的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七零:娇气包大小姐随军闹翻天六零娇娇作精,糙汉老公带我躺赢前夫处处护青梅,重生改嫁他疯了被换命格后,玄门大佬杀疯了女配她过分美貌撩倒五个男主后,娇美寡妇跑路了刚大一就与女神老师被强制结婚春深囚宦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守寡后,我逼疯了满朝文武去种田诈尸后,她成了大理寺卿的掌中娇八零:换嫁小渔村,我成全家团宠重生八零小豆丁,手握空间聊天群SSSSSSSSSSSSSS满级神医清穿:救命!太子妃她又在揍人啦锦鲤崽崽穿六零,捡来爹娘宠上天拒绝SSS级天赋被封杀,我成唯一真神凤隐锦杀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渣男兼祧吃绝户?改嫁皇叔他急了我的暴君系统天天想噶我老公炽吻失氧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娇软知青下乡后,禁欲大佬沦陷了雾色迷津和权臣一夜共感后,我女儿身暴露SSSSSSSSSS级狂龙出狱八零随军:大小姐认错老公被亲哭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嘘,京兆府来了位女杀神六零换嫁,大小姐随军西北赢麻了醉染赤水桃花劫引朱鸾沪上大小姐下乡,闪婚糙汉被宠哭夫君沉迷造反,却有四个忠臣崽崽市井娇厨离婚后,我权势滔天,你哭什么腰软娇娇超会撩,禁欲世子沦陷了都当女帝了,后宫三千很合理吧?狂龙战枭京夜娇宠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