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三日的香港,潮湿的季风裹挟着海盐的气息,卷过元朗工业区裸露的红土地。
陈东站在东兴实业总经理办公室的窗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框上新刷的绿漆,目光却未停留在桌上的地产规划图,而是投向远处那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前世记忆里,这片如今长满野草的土地,十年后将成为元朗工业区的核心地带,更关键的是,这里远离居民区,适合建设需要严格保密的制药车间。
然而,眼前更紧迫的,是利用香港地产的黄金窗口期,为未来的制药王国打下坚实的现金流基础。 他的视线最终还是落回了桌上的地产规划图。
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红木办公桌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陈伯谦推门进来时,带进一股热风,他手里拿着最新勘测的店铺清单,额角还挂着汗珠。
陈董,中环、湾仔和铜锣湾的一百二十间目标店铺已全部勘查完毕。陈伯谦将清单平铺在桌上,手指点着几个用红圈特别标注的位置,根据估价,这批物业的总价约在二百四十万港元左右。平均下来,单价仅两万港元。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对了,铜锣湾三间诊所的水电改造今天刚验收,但工务司的人暗示,医疗场所的消防审批要比普通商铺严格得多。
听到二百四十万单价两万这几个字,陈东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这个价格依然让他内心深处掀起波澜——在前世记忆里,几十年后,这其中任何一间店铺的月租金就可能高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港元,本身更是价值数亿的天价铺王!
他收回思绪,重新扫过清单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神愈发锐利:香港的临街店铺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每一间都是面向流动财富的永久窗口,而现在,这窗口的入场券竟只要两万港元一张。
五十亩地...还有资金方面...陈东转身时,西装袖口轻轻带倒了桌上的茶杯。
陈伯谦眼疾手快地扶住杯子,茶水还是溅湿了清单的一角。
按现在八千港元一亩的行情,元朗那片荒地的购地款就要四十万。陈东继续说道,你下午去工务司,重点打听地块的排污管网规划,顺便跟进诊所消防审批的事。
他顿了顿,又叮嘱:另外,你尽快约汇丰的高级经理喝茶,就以首批一百二十间商业店铺的抵押贷款为切入点,探探他们的口风,注意别透露我们后续还要扩购的计划。
这时刘律师敲门进来,金丝眼镜片上反射着窗外的天光。他手里拿着拟定的店铺收购时间表,另一份振卫学堂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被紧紧攥在掌心,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陈董,一百八十五人通过!刘律师先递上成绩单,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特别考场的通过率超出预期。不过医务委员会要求这批学生必须完成三个月实习才能正式执业。
他又递上收购时间表:一次性收购百余间店铺容易引起市场警觉,我拟定了分批次收购的时间表,建议每批二十间左右推进。
陈东接过成绩单,纸页在手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注意到名单上几个熟悉的名字——都是振卫学堂最早那批学生,跟着他从小作坊做起,如今终于要成为诊所骨干。
三个月实习期刚好能衔接上。他将成绩单放回桌面,新诊所装修顶多两个月,让他们现在就去元朗的药厂熟悉原料配比和药品流程,等诊所一完工,正好带着实习经验上岗,省得还要额外培训。
他看向刘律师:收购时间表就按你说的来,稳妥第一。对了,你准备一份保密条约,后续和任何合作方谈店铺收购、药厂代工,都要加上这条,尤其是涉及我们收购计划和原料配方的内容,绝不能外泄。
话音刚落,一个清晰而大胆的战略在他脑海中成型并急速细化:二百四十万...如果只动用这笔现金,未免太保守了。
完全可以采用以租养贷的杠杆模式,首付五成即一百二十万港元,向汇丰、恒生申请抵押贷款覆盖剩余部分。这些店铺购入后,一部分改造出租,一部分自用为诊所药房,以目前市况,月租金至少能覆盖贷款利息,甚至有盈余。
这样一来,最初的一百二十万本金就能释放出来,作为下一批收购的首付款滚动发展,就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他放下茶杯,指尖在清单上重重一敲,语气斩钉截铁:这个价格比我想象的还好,一百二十间远远不够,目标要翻倍,至少再收购两百间!
他看向陈伯谦:伯谦,你调整计划,把收购范围扩大到九龙和新界有潜力的街区,银行那边的茶叙你多留意,摸清他们的贷款额度和利率底线。
陈伯谦闻言,脸上掠过一丝惊愕:陈董,一次性收购三百多间?还有购地的费用,这资金压力...
资金的问题我来解决。陈东打断他,思路清晰地部署,收购分三个批次推进:第一批优先拿下铜锣湾、旺角这些租金回报率最高的现金奶牛;第二批瞄准中环、湾仔有增值潜力的铺位;第三批再扫荡九龙城、北角等区域的性价比之王。
午后阳光最毒辣的时候,陈东亲自去了两处地方。
他先到铜锣湾看待售店铺,在一间临街铺面前驻足良久——这里面积宽敞,后门直通小巷,适合作为诊所紧急通道。
地产经纪热切地介绍:这间的要价是三万五千港元。 业主因急需资金周转,价格可以商量,有望谈到三万港元以内。
随后,陈东又去了元朗的荒地。热浪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他蹲下身抓起一把红土在指间捻开,土质干燥疏松,确实适合建厂。
工务司官员撑着黑伞,擦着汗热情介绍:排污管道下个月动工,陈生若现在拿地,正好能赶上配套完工。
陈东没有立即回应,目光扫过荒地边缘的铁皮屋——那些寮屋居民,或许会是未来拆迁的隐患。
与此同时,北角长江工业的办公室里,李嘉诚正对着一份设备报价单出神。他身上的旧西装袖口已有些磨毛,却依旧整理得一丝不苟。
庄静庵推门进来,带进楼下注塑机的轰鸣声,将一份合同草案放在桌上:东兴那边来消息了,同意先下五千枝的试单,还说会提供原料配方,但要求我们签一份保密条约,不能泄露配方和他们的代工需求。
李嘉诚拿起合同草案,指尖在保密条约几个字上轻轻划过,又看向窗外自家破败的旧厂房,眉头微蹙。
他沉吟片刻后开口,原料配方按他们的要求来,我们只负责代工流程。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你去联系恒生银行,问问能不能用厂房做抵押,申请一笔设备贷款,我们得趁着这个机会扩产,不能总守着这点规模。
庄静庵略显诧异:直接找恒生?要不要再等等,看看东兴后续有没有追加投资的打算?
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李嘉诚摇摇头,语气坚定,多一条路,总比困在原地好。
两天后,香港会所的橡木包厢里,陈伯谦与汇丰银行高级经理相对而坐,青花瓷杯中的铁观音散发着清香。
商业地产贷款是我行重点领域,但一百二十间店铺的体量,需要评估风险。高级经理抿了口茶,语气谨慎,东兴后续还有其他计划吗?这些店铺做什么业态?
目前就计划这一百二十间,主要开诊所和药房。陈伯谦按陈东叮嘱回应,医疗业态租金稳,我们还和西尔斯、梅西有代理合作,每年有稳定美元收入,还款有保障。后续若扩展,肯定优先找汇丰。
茶过三巡,高级经理态度缓和:想合作的话,我可以帮你们申请优惠利率,但要提供店铺清单和三年经营预估。
他补充道:对了,恒生最近也在看商业地产单子,你们没去打听?
陈伯谦笑着摆手:汇丰口碑服务都是顶尖的,我们优先考虑贵行。后续我把资料送过来,还请您多费心。
傍晚回到公司,陈伯谦把与汇丰接触的情况详细汇报给陈东。
此时陈东桌上已摆着三份文件:工务司的地块规划图、振卫学堂学生的实习安排表、李嘉诚签署的代工合同(附带保密条款)。
陈东站在窗前,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街灯,知道汇丰这边只是初步突破,后续的贷款审批、店铺收购还要一步步推进。
而元朗的荒地、清单上的店铺、即将入职实习的学生,正顺着时间节点稳步衔接,共同搭建起东兴制药王国与地产版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