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东军区指挥部,张百川把一份延安发来的电报轻轻放在桌上。
张百川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都看完了?延安的指示很明确,要我们利用当前相对稳定的时机,统一思想,巩固内部。咱们山东军区,摊子铺得大,部队来源多,地方政权也刚搭起架子,是得好好梳理梳理了。”
黎昱放下电报,揉了揉眉心:“司令员,中央的指示很及时。我们现在二十五万人马,有来自115师的部队,华北军区过来的精锐,还有山东本地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思想观念、作战习惯确实需要统一。地方政权也是,有的地方搞得红红火火,有的地方还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山头主义、游击习气。”
陈榘接口道:“政委说得对。部队大了,难免有些歪风邪气。我看,有些干部打了几个胜仗,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脱离群众的现象也不是没有,是得好好整肃一下,”
肖桦补充道:“思想统一是根基。我建议立即在全军区范围内,开展一次深入的‘整风、整军、整政’运动。整风,重点是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上来;整军,强化纪律,统一训练大纲,提高战斗力;整政,整顿地方政权,清除腐化分子,建立高效、廉洁的民主政府。”
张百川点了点头:“老肖总结得到位。这件事,刻不容缓。政委,整风运动和政治思想工作,你牵头。老肖,你配合政委,抓好各级干部的学习和审查。整军方面,老陈,你负责,结合‘淬火班’和日常训练,把那些歪风邪气给我打掉,要把我们山东军区真正练成一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铁军,”
“没问题,”陈榘一拍胸脯:“我早就想收拾那几个刺头团长了,仗着资格老,训练老是拖后腿,”
黎昱比较稳重:“方法上要注意,以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是团结,是提高,不是把人一棍子打死。”
“政委放心,我有分寸。”陈榘应道。
张百川站起身,走到那张布满标记的山东地图前,划过沂蒙山区、胶东丘陵:“思想统一了,队伍纯洁了,我们还缺一样东西——家底,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他转过身,看着三位搭档:“我们不能光靠缴获,也不能总指望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援我们。我们要在根据地里,找到我们自己的‘血脉’,”
“血脉?”陈榘疑惑。
“对,血脉,”张百川点在地图上:“煤矿,铁矿,还有,如果可能的话,金矿,”
黎昱带着深思:“司令员,你的意思是,我们要自己开矿?”
张百川语气坚定:“没错,咱们的兵工厂,需要煤,需要铁,咱们的根据地建设,需要资金,光靠扒铁轨,能扒多少?光靠缴获和做生意,能维持多久?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矿产资源,这件事,我考虑很久了。”
肖桦思索着:“勘探矿藏,需要专业人才和设备,我们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人才可以找,”张百川道:“我记得,去年从北平、天津过来投奔我们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里,好像有学地质的?让政治部立刻排查一下,把所有懂地质、矿冶,哪怕只是相关专业的人都给我找出来,设备,想办法从敌占区搞,或者土法上马,”
陈榘来了精神:“司令员,你这招高明啊,要是真能找到大煤矿、大铁矿,咱们的兵工厂就能放开手脚干了,说不定,还能给友军支援点,”
黎昱也表示了支持:“这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不仅能解决我们当前的困难,更是为根据地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同意立即着手进行。”
“好,”张百川见意见统一,立刻部署:“这件事我亲自抓。老陈,你协助,抽调工兵和警卫部队,准备配合勘探和初期的矿区保卫工作。政委,老肖,人才的摸排和动员,就交给你们了。要快,”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山东军区开始围绕“三整”和“寻矿”这两大任务高效运转起来。
各旅、各团的“淬火班”增加了政治学习和纪律整顿的内容,一些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干部被点名批评,甚至撤换。地方政权也开始清理整顿,一批群众反映不好的基层干部被撤职查办,同时选拔了一批有文化、有热情的青年充实基层。
与此同时,一场特殊的人才搜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几天后,肖桦拿着一份名单兴冲冲地找到张百川。
“司令员,找到了,还真找到几个宝贝,”肖桦难掩兴奋:“一个是原北洋大学矿冶系的学生,叫赵明诚,因为参加抗日活动被开除,三年前来的根据地,现在在沂蒙山区一个县里当文书。还有一个是老家东北的,叫马宝山,以前在抚顺煤矿当过技术员,‘九一八’后逃进关内,辗转到了咱们鲁南,目前在第四旅的修械所帮忙。”
张百川接过名单,仔细看着:“好,太好了,立刻把这两个人请到军区来,还有,通知下去在整个根据地发动群众,提供矿藏线索,特别是那些老矿工、老猎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
在沂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张百川见到了穿着褪色军装、显得有些拘谨的赵明诚。
“赵明诚同志,别紧张。”张百川笑着让他坐下,“听说你是学矿冶的?”
“是,司令员,我在北洋大学只读了一年多,学艺不精……”赵明诚有些腼腆。
“一年多年也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张百川摆摆手,“咱们根据地要发展,需要煤和铁,需要找到矿。你觉得,在咱们鲁中、鲁南这片,有希望找到吗?”
谈到专业,赵明诚的眼睛亮了起来,拘谨也少了几分:“司令员,有希望,根据地质构造理论,鲁中南山区,特别是沂水、蒙阴、莱芜这一带,处于重要的成矿带上。历史上就有民间小煤窑和小铁矿的记载。只是缺乏系统勘探。”
“好,有信心就好,”张百川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由你牵头,组建一支地质勘探队,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工具,你列个单子,尽快给我动起来,先把鲁中核心区摸个底,”
“是,司令员,”赵明诚激动地站了起来,敬了一个不算标准的军礼。
在鲁南第四旅修械所,张百川见到了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马宝山。
“马师傅,在抚顺干过?”张百川直接问道。
“干过几年,下过井,也摆弄过机器。”马宝山话不多,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咱们要在根据地找矿开矿,可能条件很差,很苦,甚至有危险,你愿不愿意干?”
马宝山抬起头,看着张百川:“司令员,只要打鬼子,让我干啥都行,在抚顺,我看够了小鬼子的残暴与没有人性,咱自己有了矿,就能造更多枪炮,狠狠揍他们,”
“说得好,”张百川重重握了握他的手,“你就作为技术顾问,配合赵明诚他们。找矿,开矿,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老师傅,”
勘探队迅速组建起来,带着简陋的工具,在部队小分队的护卫下,冒着严寒,深入沂蒙山的沟沟壑壑。与此同时,根据地的群众也被发动起来,各种关于“黑石头”(煤)、“红石头”(铁)甚至“黄石头”(可能指硫铁矿或铜矿)的线索,情报汇集到军区。
“三整”运动在基层引起了不少震动,但也让整个山东军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而寻找矿藏的行动让根据地的军民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半个月后,张百川正在与黎昱、陈榘商讨春季反扫荡的预案,机要员送来了勘探队的第一份报告。
张百川快速浏览着,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他将报告递给黎昱和陈榘:“你们看,赵明诚他们在蒙山北麓,发现了一条品质不错的煤炭露头,初步判断,储量可能不小,”
黎昱和陈榘接过报告,也都面露喜色。
“太好了,兵工厂的锅炉不用再为燃料发愁了,”陈榘兴奋地说。
黎昱比较冷静:“这只是露头,还需要进一步勘探,确定具体储量和开采条件。而且,开采需要设备,需要人力,保卫工作也要跟上。”
张百川沉默了片刻,说道:“有了煤,就有了底气。告诉赵明诚,继续扩大范围,重点寻找铁矿,只要我们有了铁,就能炼出钢,就能真正铸牢我们的根基,”
他语气带着紧迫:“‘三整’要继续深入,矿要加紧找。我们必须在鬼子下次主动进攻前,把自己的筋骨打熬得更加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