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指挥部里,张百川把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计划书放在桌上,黎昱、陈榘、肖桦传阅着。
“看完了?”张百川见三人都抬起了头,开口问道,“说说看法。”
黎昱指着计划书:“司令员,你这手笔可不小啊。‘完整的军工体系’,从炼钢、化工到枪炮制造,这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个小数目。”
陈榘接话:“司令员,我支持,咱们以前是有什么用什么,缴获一门炮,宝贝得跟什么似的,炮弹打一发少一发。要是真能自己造,那腰杆子就硬多了,就是这家底……”他搓了搓手,“得砸锅卖铁了。”
肖桦看得更仔细,他点着其中关于人员调配的部分:“从各旅、地方政权、甚至学校抽调技术骨干和青年学生,集中培训,成立专门的技工学校……这个想法好。人才是根本。不过,眼下部队在扩编,地方建设也缺人,一下子抽走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其他工作?”
张百川等他们都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政委说的对,投入是大。参谋长担心的家底,我们也得精打细算。老肖考虑的人员问题,也确实存在。”
他话锋一转:“但是,同志们,我们得往前看。鬼子现在缩在城里,搞囚笼政策,为什么?因为他们正面打不垮我们了,他们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我们呢?我们不能光等着鬼子来打,也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小打小闹。二十多万部队,不能总靠着复装子弹和缴获过日子。”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张地图前:“建立我们自己的军工体系,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活命,为了发展,有了自己造的枪炮子弹,我们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放开手脚跟鬼子干,现在鬼子兵力被牵制,正是我们埋头苦干、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
黎昱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一步,虽然难,但必须走。只是,这摊子铺得这么大,得有个轻重缓急。”
“对,”张百川走回桌边,“优先保障弹药,尤其是子弹和炮弹的复装和新造,这是维持部队战斗力的根本。其次,集中力量攻克炮钢和炮弹引信的技术难关,这是提升我们攻坚能力的关键。其他的,比如枪械生产线,可以稍微往后放一放。”
陈榘一拍大腿:“就这么干,需要什么机器,我让敌工部的同志想办法,从敌占区搞,需要什么原料,咱们组织队伍去扒铁轨,去端鬼子的仓库,”
肖桦补充道:“思想工作要跟上,要让大家明白,在后方车床旁生产出一颗合格的子弹,和在前线消灭一个鬼子,同样光荣,同样重要。技工学校和培训班的待遇,也要相应提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好,”张百川见意见统一,精神一振:“军工体系这件事,就由老陈你主要负责,老肖你配合,抓好人员选拔和思想保障。政委,地方上的协调和资源调配,还得你多费心。”
黎昱和陈榘、肖桦都点头应下。
张百川又把目光投向地图上那些被敌占区分割的广大农村区域:“军工体系是根本,那我们还得有个广阔天地。鬼子收缩兵力,重点防守大城市和交通线,广大的农村,就是我们的机会,”
他点着地图上鲁南、鲁西、胶东等区域:“命令各旅,以营、连为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大量的武工队,配上地方干部,给我深入到这些地区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角落去,”
“武工队的任务是什么?”他自问自答:“第一,发动群众,建立我们的基层政权,组织民兵、农会、妇救会。第二,打击汉奸特务,瓦解伪政权。第三,宣传我们的政策,扩大我们的影响。要把这些地方,变成我们坚实的根据地,让鬼子真正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陈榘笑道:“司令员,你这是要把土桥一次那老小子困死在城里啊,等他反应过来,咱们的根已经扎深了,他想拔都拔不动,”
黎昱沉吟道:“武工队的工作,政策性很强,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要选派的干部,必须政治上可靠,懂得发动群众,又能灵活机动作战。”
“没错。”张百川肯定道:“这件事,政委和老肖你们多把关。武工队的成员,要从老兵、基层干部、还有那些有文化、有觉悟的青年学生里挑选。要给他们配发足够的武器弹药,特别是短枪和手榴弹,便于活动。告诉他们,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牺牲,要把我们的红旗,插遍山东的每一个村庄,”
肖桦拿起笔记录着:“我立刻着手制定详细的武工队派遣计划和人员选拔标准。”
会议结束后,张百川在地图前站了很久。他看着那些即将被武工队渗透的区域,仿佛已经看到了燎原的星火。
“报告,”机要员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司令员,刚收到的电报,许旅长报告,他们派去青岛采购特种钢材的同志,遇到了点麻烦,鬼子查得严,东西暂时运不出来。另外,兵工厂那边,李师傅带话,说按照弗里茨先生的新法子改造的炼钢炉,这次开炉,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张百川接过电报,看了看,对机要员说:“给许友回电,告诉他,不要急躁,安全第一,想办法另辟蹊径。给兵工厂回话,就说,我等他们的好消息。”
机要员离开后,张百川看着地图上的山东及周边。特种钢材、炼钢炉这些都是武器的的关键。武工队派出去了,根在往下扎,土桥一次又会留给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