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刚进11月,北平就下了第一场雪,细密的雪花飘落在红星轧钢厂的烟囱上,瞬间被热气融化,化作一缕缕白雾,与厂房冒出的浓烟交织在一起,模糊了半个天空。
林建军站在技术科的窗前,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目光却紧紧盯着车间里那台老旧的轧机。自从上次成功将无缝钢管的合格率提升到九成后,厂里对他的信任度陡增,张科长已经把试制小组的大部分权力都交给了他,让他放手去干。
“在想啥呢?”张师傅端着一个搪瓷缸走了进来,缸子上印着“劳动最光荣”五个字,边缘已经磕碰得掉了漆,“厂长刚才又来了,问咱们能不能再进一步,搞出能用于军工的无缝钢管。”
林建军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凝重:“张科长,您觉得咱们现在的设备,能行吗?”
“难啊。”张师傅叹了口气,喝了口缸子里的浓茶,“咱们现在生产的,也就勉强能用在自来水管道上,真要用于军工,精度、强度都差远了。苏联专家去年来看过,说咱们的设备至少落后他们二十年,想搞军工级无缝钢管,得换新设备,还得请他们的专家来指导。”
“换新设备?请专家?”林建军皱起眉头,“那得花多少钱?咱们厂现在的资金状况,怕是负担不起吧?”
“可不是嘛。”张师傅苦笑,“厂长也是急啊,昨天市工业局来电话,说国家急需军工级无缝钢管,进口价格贵不说,还受人家制约,想让咱们厂试试。可这玩意儿,哪是说试就能试成的?”
林建军沉默了。他走到办公桌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图纸,拿起铅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的脑海里,正在飞速运转着系统奖励的“无缝钢管生产核心参数”——那里面不仅有民用钢管的生产数据,还隐晦地提到了军工级钢管的一些关键指标:
“……军工级20号无缝钢管,需保证抗拉强度≥420mpa,屈服强度≥250mpa,断后伸长率≥24%,且需通过100%无损检测……”
这些参数,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眼前。以厂里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想要达到,几乎是天方夜谭。
【叮!】
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检测到宿主正面临技术难题“军工级无缝钢管试制”,触发“技术突破”任务。】
【任务目标: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军工级无缝钢管试制方案,获得厂领导认可。】
【任务奖励:“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详解(军工级)”;“轧机改造简易方案(利用现有零件提升精度)”;科技报国积分+100。】
林建军的眼睛瞬间亮了。系统奖励的“轧机改造简易方案”,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他立刻集中精神,脑海里浮现出改造方案的细节:利用现有轧机的机架,更换高强度轧辊,增加一个简易的张力控制系统,再配合精确的温度控制,虽然不能达到最先进水平,但满足军工级的基本要求,应该不成问题。
“张科长,我觉得……咱们可以试试。”林建军拿起铅笔,在图纸上飞快地画了起来,“不一定非要换新设备,请专家。咱们可以先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从小规格、低精度的军工级钢管试起,逐步提升。”
“哦?你有想法了?”张师傅凑了过来,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参数,眼睛越睁越大,“这……这是你琢磨出来的?”
“嗯。”林建军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轧机改造部分,“您看,咱们可以把现在的铸铁轧辊换成合金轧辊,提高耐磨性和强度;再增加一个张力辊,控制钢管的延伸率;加热炉那边,加装一个自动温控装置,把温度波动控制在±3c以内。这样一来,钢管的精度和强度应该能提升一大截。”
他的语速很快,思路却异常清晰,每一个改造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分析,让原本心存疑虑的张师傅也渐渐动了心。
“这……这能行吗?”张师傅还是有些犹豫,“这些改造听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啊。尤其是那个自动温控装置,咱们厂里没人会做吧?”
“我来试试。”林建军自信地说,“在朝鲜的时候,我修过美军的温度传感器,原理差不多,我可以画个图纸,让机修车间帮忙加工一个。实在不行,咱们先用手动控制,多安排两个人盯着,应该能行。”
他的自信感染了张师傅,老科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魄力!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跟厂长汇报,争取他的支持!”
当天下午,刘厂长就在办公室召见了林建军和张师傅。听完林建军的汇报,看着他绘制的详细方案,刘厂长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一拍桌子:“好!建军,我没看错你!有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头,这才是咱们轧钢厂需要的技术员!”
“厂长,这方案虽然可行,但风险也不小。”林建军诚恳地说,“改造设备需要资金,试制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大量废品,我想先搞个小范围试验,投入不用太大,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厂里的正常生产。”
“说得有道理。”刘厂长点点头,“我给你批500元改造经费,再从机修车间调两个人给你打下手,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找后勤科要。记住,不要怕失败,大胆去试,厂里是你坚强的后盾!”
“谢谢厂长!”林建军激动地说。500元在1953年可不是个小数目,足够买不少钢材和零件了,这充分体现了厂长对他的信任。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林建军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他立刻召集试制小组的成员,宣布了这个好消息,把改造方案和任务分配给每个人:小张负责绘制轧辊图纸,老王负责改造加热炉,林建军自己则承担自动温控装置的设计和制作。
“咱们这次搞的,可不是普通的无缝钢管,是能用于军工的宝贝!”林建军看着大家,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国家等着咱们的钢管造炮、造坦克,咱们可不能掉链子!”
“放心吧,林技术员,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小张激动地说,眼里闪着光。能参与这么重要的项目,对每个技术人员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军几乎泡在了车间里。他白天指导工人改造设备,晚上就在技术科绘制图纸,常常忙到深夜。系统奖励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详解”帮了他大忙,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钢材的热处理参数,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天晚上,林建军又加班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工厂大门。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银白色的光,照亮了回家的路。他路过供销社时,想起家里的煤快用完了,进去买了两筐煤,让供销社的伙计明天送到院里。
回到四合院时,已经快半夜了。大部分人家都已经熄灯睡觉,只有前院阎埠贵家还亮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隐约传来算盘珠子的响声——这位三大爷,怕是又在算计着什么。
林建军轻手轻脚地走进中院,刚想开门,却发现自己的门把手上挂着一个布包。他愣了一下,取下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个热乎乎的窝窝和一小碟咸菜,还用纸条写着一行字:“建军兄弟,看你总加班,给你留的夜宵——傻柱。”
林建军心里一暖。傻柱虽然有时候拎不清,但心肠确实不坏。他把窝窝和咸菜收起来,心里暗暗记下这份情——以后有机会,得帮帮这个总被秦淮茹一家拖累的老实人。
回到屋里,林建军把窝窝放在灶上热了热,就着咸菜吃了起来。窝窝是粗粮做的,有些剌嗓子,但他却吃得很香——这是他穿越到这个年代后,第一次感觉到来自陌生人的真诚关怀。
吃完夜宵,他没有立刻睡觉,而是拿出系统奖励的“轧机改造简易方案”,借着煤油灯的光仔细研究。方案上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参数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也承载着他对国家工业化的期盼。
“总有一天,咱们国家能造出自己的无缝钢管,不再受制于人。”林建军看着窗外的月光,在心里默默地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寂静的夜里响起:
【检测到宿主积极推动“无缝钢管试制”项目,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技术探索”任务!】
【任务评价:良好。】
【奖励发放:“精密量具使用指南”;“科技报国积分+50”;“体质小幅强化(提升抗疲劳能力)”。】
林建军满意地点点头,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看到一根根光亮的无缝钢管从轧机里出来,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军工厂,变成了一门门威武的大炮、一辆辆坚固的坦克……
第二天一早,林建军被一阵争吵声吵醒。他走到门口,掀开帘子一看,只见贾张氏正叉着腰,站在中院里骂骂咧咧:“……凭什么他林建军就能用厂里的钱搞什么破钢管?还不是靠在朝鲜混来的那点功劳?有本事拿出真本事给大伙看看,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林建军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他在厂里的地位越来越高,四合院这些人的觊觎和嫉妒,只会越来越强烈。
但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看了贾张氏一眼,转身回屋洗漱。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四合院的鸡毛蒜皮上,而是在车间里那些正在改造的设备上,在那些即将诞生的无缝钢管上。
他要做的,是改变这个国家的工业面貌,而不是和这些街坊邻居计较。
吃完早饭,林建军拿起工具包,推开房门,迎着清晨的阳光,大步向工厂走去。他的身后,是还在喋喋不休的贾张氏,是探头探脑的阎埠贵,是沉默不语的易中海……但这些,都已经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无缝钢管的构想,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很快,就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