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大臣:“……还以为有什么好建议,这是要把全部朝臣一网打尽啊。”
洪承畴无比庆幸,自己还是有点用的,这下命应该可以先保一条。
崇祯:“……删号重开是最优解。”
他知道大明很难救,但这些人还真不能全杀了,要么他还没怎么呢,先被砍成臊子了。
崇祯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一边说大明没救,一边又不断说大明的问题,好像都是可以解决的。
原来,他们不信任大明,对大明的冲击那么大,几乎到了死局的地步……
{面对混乱的内政,朱见深先是为于谦平反。
因为于谦曾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却因政治斗争被杀,其冤屈不昭,便难以凝聚人心。
同时又罢免了夺门之变中,投机上位的庸官。
提拔重用李贤、商辂等贤臣,初步扭转了英宗后期的吏治腐败。
受小冰期的极端天气影响,北方直隶山东等地干旱蝗灾频发,南方江西、湖广则暴雨成灾、水患不断,多地农田绝收,流民遍野。
朱见深则下诏开仓赈济,并免除受灾州县赋税,有限度启用民间纳粮捐官制度,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
在山东地区推行以工代赈,招募流民兴修水利,一边救灾,一边储备基建,同时又命户部侍郎巡抚江南,主持治水。
疏浚苏松河道,缓解涝情,也是在成化元年,广西大藤峡壮瑶叛乱,朱见深起用右佥都御史韩雍为提督,率军十五万征讨。
韩雍攻破叛乱,斩首三千二百余级,改峡名为“断藤”,并设立两广总督。
这一战,朱见深初露锋芒,不仅强化了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也树立了极大的军事威望。
韩雍在平定叛乱之后,将俘虏的一批童男童女送进皇宫,但谁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在这批孩子当中,竟出了两个改变历史的人物。}
成化朝的百姓,一时间对朝廷不满的抱怨都咽回了肚子里。
跟明末百姓相比,他们的处境只有天灾,皇帝下令赈灾,官员做事,能活下来就够了。
他们最怕生不如死,只要能活下来,日子总能过下去。
平叛结束的韩雍,转头对副将说:“注意点,别让那些孩子出事。”
一次平叛,带回两个改变历史的人物,他韩雍的名字,也算是响彻后世了。
【这一战收获了下任皇帝的生母和将东北犁了一遍的汪直。
朱元璋同化云南,朱棣建贵州省,朱见深贯通广西,朱翊钧平播州。
广西狼兵不是吹的,看看秦始皇平百越用了五十万兵力,三十万秦军长期驻守就知道了。
都说广西是历史上最大的反骨仔。
太平天国三万广西兵,不仅把满清最后的旗兵打没了,还打掉了清朝半壁江山。】
“下任皇帝的生母?”
韩雍立马让人加快行军速度,赶紧回朝,这批孩子太重要了,绝不能在他手里出事。
广西狼兵这话一出,大明的所有皇帝都开始盘算,怎样才能更好的将南方收服,其他都好说,就这个民族矛盾……
不过,再难他们也得把问题解决了。
江南的荣华富贵养出了一群骨头软的文官,他们若能将南方云贵川和两广都收服,就算到了明末,皇帝手里也不至于没有可信的兵。
崇祯的困境实在太多,大明的祖宗们心里急,却只能从旁入手,希望崇祯这个倒霉孩子不再吊死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
秦始皇无奈扶额,这百越着实难打,若是能收服韩信,说不定大秦的领土还可以往南推……
而且,百越之地这么能打的百姓,当然要入他秦始皇的麾下。
刘邦头疼的看向南越国的方向,的确是块硬骨头,只能让它独立了。
刘彻挑了挑眉,硬骨头?
十万大军就灭了……
其他朝代的皇同样对广西这个反骨仔头疼,没错,从秦始皇开始,就没让各个朝代省心过。
不是在反叛,就是在反叛的路上,虽然麻烦不大,但广西那个地方就让你无法忽略的心痒。
这个痒挠不挠都行,但你特么就担心哪天不是隔着靴子挠痒,而是被它往心口插一刀。
正在热河行宫看戏的咸丰:“……特么的,我差点就被太平天国捅死了。”
谁家起义是拿着锄头、菜刀就敢跟朝廷叫板,可就是这么一支乌合之众,竟然在短短两年内横扫半个天下,两个月就从武昌攻到南京,建立政权。
要不是太平天国内部出现问题,京城都有可能陷落。
广西在其他朝代搞东搞西,现在到他大清朝,一出手就是震惊世界的造反事件,咸丰觉得自己比崇祯更倒霉。
外敌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内敌有这个太平天国,他只能在热河行宫感叹生不逢时……
万界各个时期的太平天国齐齐欢呼,他们果然是插进大清心口的一柄利刃。
“兄弟们,大清完了,我们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大明是亡了,但谁也忘不掉朱元璋再造华夏之功。
同样是定都南京,同样是驱逐鞑虏,太平天国高层不甘心止步于此。
明末党争不断,不正是他们现在的现状吗?
太平天国高层开始剖析自己的问题,迅速吸纳抗清的人才。
就算最后还是失败,他们也要让大清付出更大的代价,给大清的灭亡狠狠踩上一脚。
{到了成化二年,三十六岁的万贞儿为朱见深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朱见深大喜过望,让官员行山川祭祀之礼,一个月后将万贞儿封皇贵妃。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孩子将来必是大明太子,可惜十个月后就夭折了。
为了安抚万贵妃,也为了能尽快再生一个孩子,朱见深便只独宠她一人,可惜万贵妃却再也没能怀孕。
为了缓解她的丧子之痛,朱见深就选了一个年纪幼小的太监在万贵妃身边侍奉。
而这个长得好看,又聪明伶俐的小太监,便是韩雍在广西大藤峡带回的幼童俘虏。
于是万贵妃就把对儿子的思念,都寄托在了这个小太监身上。
而这名小太监便是厂花雨化田的原型,与郑和、刘瑾、魏忠贤齐名,是明朝四大太监之一。
他就是明朝最帅最能打的太监汪直。}
朱见深抱住伤心痛哭的万贞儿,想问问她要不要抱个皇子来养,但看到一旁的汪直又把想法压了下去。
汪直知道贵妃是想起了早夭的孩子,他很想安慰贵妃,但他能做的并不多。
郑和下西洋,让大明成为了海上霸主,他也要为大明献上一份力。
天幕既然说他以后很难打,以后他就去为陛下打仗,以报贵妃和陛下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