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再也绷不住压制的情绪,痛哭流涕,“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他守住了大明的底线,也得到了最好的肯定,天幕说得对,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当这个皇帝……
夺门之变的臣子:“……从龙之功谁不想要?”
皇帝就剩一口气,皇位总归要回到朱祁镇一脉,他们顺势而为有什么不对?
皇帝一家子的事,他们不评论,只听命于给他们荣华富贵的人。
天顺朝朱祁镇::“……怎么办呢,好弟弟,朕还是想你死。”
事后他也回过神,明白就算他没有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钰一死,大权还是会回到自己手里。
而在夺门之变中的几个功臣,他花了好几年才将这些人除掉。
但事情做了就是做了,做了他反而安心。
于谦:“……我忠的是大明,不是皇帝,也不是朱祁钰。”
对于朱祁钰,他是有些抱歉,但没办法啦,他比朱祁钰早一个月去投胎呢。
成化帝朱见深无奈叹了口气,坑儿子的老爹,好事没做一件,坏事一箩筐,还得儿子擦屁股。
已经给叔叔平反的朱见深,犹豫着要不要把朱祁钰迁入皇陵,毕竟,没有朱祁钰就没有明朝了。
可,想了想,还是选择维持原状,毕竟叔叔已经被他爹废为郕王。
{历经了幽禁与废黜的朱见深,对宫廷权谋,已有了深刻认知。
而随着年纪渐长,他和万贞儿之间也有了男女之情,还一度想要将其立为太子妃,只是遭到了父亲朱祁镇的反对。
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在乾清宫驾崩,十七岁的朱见深刚刚继位,就想把万贞儿立为皇后,却又遭到了皇太后钱氏的反对。
再加上朱祁镇生前,留下的立后遗诏,朱见深只好奉命将吴氏立为皇后,却又经常将皇后冷落,只独宠万贞儿一人。
此时的万贞儿还是宫女身份,吴皇后便找了个由头,将万贞儿杖责一顿。
不料朱见深,却因此连下三道废后诏书,改立嫔妃王氏为后。
有了吴皇后的前车之鉴,新皇后王氏根本不敢和万贞儿争宠。
万贞儿虽无名分,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六宫之主。
皇帝每次出游,她都一身戎装伴其左右。}
【谥号英宗,有点抬举他了。
有人说朱祁镇废除嫔妃殉葬,但可别忘了,下令让朱祁钰所有妃子殉葬的也是他,真正废除嫔妃殉葬的人是朱见深。
人家父子俩最后的话别,谁知道是不是朱祁镇说的,不过,按照堡宗的作为来看,很有可能是朱见深给老爹添的光辉。
差点把朱见深这个太子给废了,得亏战神死得早。】
朱祁镇:“……我竟无言以对。”
这确实不像他能做出来的事,但踏马的,不能是人之将死,感觉自己没点能说出口的功绩,给自己脸上添点金不行吗?
还有,他怎么不配英宗这个谥号了?
绝配好吗?
朱见深:“……这个,怎么说呢?”
他爹的名声闻风臭十里,他再不帮衬着点,他爹更不配进皇陵了。
爹是坑了儿子,但儿子能坑爹吗?
【万贞儿是他年少时的母,是他青年时的姐姐,是他成年时的侣,朱见深的爱都在她身上。
对一个男人来说,最重要的三个身份,都重叠在了一个女人身上,情深似海都觉浅啊。
这是历史都承认的偏爱。
李隆基大杨玉环三十四岁可以强占儿媳,说是绝美爱情,万贞儿保护朱见深长大,差十七岁,就是恋母情结。
如果她是男人,那她便是有从龙之功,但她是女人,仅仅封了贵妃……】
各朝代皇帝:“……此时的沉默,震耳欲聋。”
名声是不太好听,但,大恩如此,不得不报。
他们默默决定,以后给儿子挑选的奶娘,戒奶后就得离开皇宫。
别的皇帝爱上奶娘,他们接受良好,但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也这么搞。
各朝代太子:“……兄弟,我们懂你。”
从小相依为命,相互扶持走到最高位,在皇宫这个充满阴谋算计的地方,真的很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朱见深有一个能够完全信任,一见就安心的人,这是最难得的。
吴皇后、王皇后:“……那我们算什么?”
吴皇后跟王皇后,此刻不得不把全部心思按下,对万贞儿不敢再有半点想法。皇后又如何,朱见深说废就废。
成化帝朱见深拉着万贞儿的手,很开心,天幕没有说万贞儿的不好,全都是对他们爱情的认可。
万贞儿松了口气,她不是妖妃,大明没有因为她出问题。
李世民:“……怎么又有我李家的丑闻?”
这些不肖子孙,真是让祖宗头疼。
晚年李隆基脸色黑沉沉的,天幕居然说他老,岂有此理。
杨玉环掩面痛哭,之前天幕没有点名道姓,她们还可以假装无事发生,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公公强占儿媳的皇室丑闻,这教她如何见人。
武则天被这个瓜震惊了好几秒,她当是谁这么荒淫无度,没想到是李隆基。
太平公主也像是刚认识李隆基一般,惊奇的看着这个合作伙伴,不由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各个时期的李隆基,暗骂天幕爆料,又觉得自己晚年实在不堪,竟能做出这种不顾人伦之事。
{1465年,也就是朱祁镇去世的一年后,朱见深改元成化。
但此时的明帝国,却已是内忧外患。
首先是内政混乱,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凋零,文官集团因于谦之死和夺门之变而离心离德。
其次是民生危机,小冰期降临,导致北方大旱,南方大水。
荆襄流民四起,两广四川等地的叛乱此起彼伏,最后是外部的建州女真,劫掠辽东。
蒙古鞑靼占据河套,导致边疆防御崩溃。
所以朱见深所面对的,完全是一个人心不齐,内外交困的局面,毫不夸张的说,崇祯遇上的死局,几乎都被他遇上了。}
【崇祯朝所面临的环境复杂多了,就单是土地兼并这一点,就与成化朝截然不同。
崇祯是真的地狱模式,民众离心离德,怨声载道,民间基石已经崩塌了。
明朝的财政制度一开始就很残疾,迁都后皇帝远离经济腹地更难收税了。
杀贪官以充军费,让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等人练兵,东西厂锦衣卫对付投降派,八大晋商通通铲除,完善监察制度防止侵吞军功,足粮足饷人头换军功……】
成化帝朱见深:“……这种天崩开局,已经不是杀几个人的问题了,是要不要全部杀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