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
“如果那个护卫长,是洪老爷子的儿子,或者孙子呢?”
“因为他们没有洪老爷子的威信和手腕。”
“也许连身边的一些掌柜,他们都搞不定。”
“还得靠这些所谓的亲信出谋划策。”
“如果真是为了洪家着想的掌柜,自然会选择最有利的做法。把其他掌柜手里的钱集中起来,直接填补这个缺口!”
“但如果这些掌柜,只是为自己打算呢?”
“他们怎么会愿意,把攥在手里的利益交出来?”
“反过来,他们甚至会向洪老爷子的后代哭诉。”
“家里已经没钱了,我们也无能为力……”
“接着,洪家的家底就一点点被掏空,被掌柜们蚕食,被护卫长们吞没……”
“最终,洪家破产了!”
“要么就是,被敌人抓住机会,彻底灭了!”
朱允熥脸色猛然一变,惨白如纸!
“这……这……这怎么可以?”
朱雄英却神情平静,继续归纳刚才的分析。
“这就是……吃空饷。”
“再加上,内乱外患。”
“只有昏君才会这样搞。”
“而这种事,只有傻子才会做。”
“聪明人,另有一套做法。”
朱雄英再次伸出一根手指,“比如,第三种情况。”
“还是那位洪老爷子。”
“还是那群护卫。”
“但这次——”
“护卫长不再吃空饷。”
听到这里,朱允熥松了口气。
“大哥接下来要说的,应该是个好消息吧?”
然而!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
朱雄英眼神陡然一冷。
“但这些拥有绝对力量的护卫长,并不会真正铲除敌人。”
“反而会故意留下这些对手。”
“哪怕出手重了一些。”
“还会暗中给这些人补点人手,让他们再来抢洪老爷子的钱。”
“然后,再让他们离开。”
“为什么?”朱允熥睁大眼睛,怒不可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洪老爷子的钱呗?”朱雄英笑了,笑得冰冷。
“因为这些护卫长心里清楚得很。”
“那些所谓的敌人,”
“哪里是敌人,分明是生财的工具!”
“只有让这些‘敌人’存在,他们才能不断伸手要钱!”
“制造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窟窿。”
“护卫长们就用这些钱——”
朱雄英的声音越来越冷。
“打造自己的武装力量。”
“买盔甲,造兵器,甚至组建骑兵。”
“然后,他们就成了所谓的将门世家。”
“将门……世家?”
“没错。”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讥讽。
“他们还会自称世家。”
“靠着那些永远打不赢的敌人,拿朝廷的钱,养自己的兵!”
“关键时候……”
“百姓会说,是洪老先生亏待了他们。”
“接着便会高呼,自己当家做主!”
此刻,朱允熥的脸色愈发难看。
朱雄英继续说,“这叫——养寇自重、另立门户!”
此时,朱允熥每听一句,脸色就更白一分。
朱雄英说话直白,就算再迟钝,也能联系到当下的局势。
可这种局面,要怎么去应对?
他不禁想起,当初推出的财政三策。
那三策,针对的是地方士绅势力。
可现在……
是要面对军中将领?
军人和士绅,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心里清楚得很。
而且,现在大明建国才不久。
掌握兵权的,除了各地藩王,就是当年跟着皇祖父南征北战的老将。
又该如何去说服这些人?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不料,大哥的声音再次响起。
“私兵化、虚报军饷、纵敌自保!”
“这三点,只要是通晓历史的人,都会在下一次朝会上提出来。”
“而且,这正是文臣们最想说的话。”
这时,朱雄英继续开口。
朱允熥一脸不解,“他们会这样说?”
“没错。”朱雄英点头,“朝廷里的文臣不笨,相反,他们很精明。”
“这次‘军事改革’,很可能被他们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文臣要的是安稳的世道。”
“而刚刚说的改革内容。”
“在他们眼里,就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所以。”朱雄英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他们现在,大概正高兴着。”
“而像蓝玉、常茂这样的武将,恐怕已经开始担心了。”
“可是大哥!”朱允熥更加困惑,“这些不是你提出来的吗?”
朱雄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允熥,你回想一下,历史上哪一朝对军将的限制最严?”
不等他回答,朱雄英就给出了答案。
“宋朝!”
他双手背在身后。
“我猜,下一次朝会上,肯定有人提议参考宋朝制度。”
“不过,上次黄子澄被贬的事还摆在那,他们不敢明说,只会换种说法提出来。”
“到那时,各种削弱武将权力的制度,又会一件件地被搬出来。”
这时,听着朱雄英这番话,朱允熥越发迷糊了。
“大哥,可那海东青送来的军事改革,不就是要限制武将、压制他们吗?”
“谁说我要压制他们了?”
朱雄英忽然转身,望着比自己矮一头的朱允熥,眼神里透着深意。
毕竟对方年仅十四岁。
刚才自己那一番话,用“洪老爷子”的语气说来,分量不轻。
他能记住已属不易。
现在又被自己反复推翻,否定。
他愈发困惑,低声问:“这不是打压吗?”
朱雄英语气凝重:“允熥,你听好了!”
“人,都有立场。”
“身为皇家子孙,自然要有皇家的立场。”
“对皇家来说,文臣太强、武将太弱,或者反过来,都不合适。”
“关键在于——平衡。”
“平衡最难做到。”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道。
“再说下去,你可能更乱。”
“我刚才那些话,只是让你心里有准备。”
“朝中文臣,还有你二哥朱允炆,一直在推动削藩。”
“但他们没意识到,如今的大明,还没到‘飞鸟尽,良弓藏’的地步。”
“文臣势力壮大可以理解……但绝不能打破平衡!”
“就像这次的军事改制。”
“目的,并不是要削弱武将的权力。”
“而是调整,准确地说,是让他们的权力更清晰、更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