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刚说到一半!
一道加急军报传来!
震动朝野!
朱元璋听到后,脸色瞬间煞白,差点站不稳!
洪武二年,北伐得胜、班师回朝的大将军常遇春,竟在途中突患重病,猝然离世!
年仅四十!
国朝悲恸!
洪武年间,朱元璋悲痛难忍,泪流满面,特赐常遇春葬于钟山皇陵。
那一天,朱标一听到噩耗,立刻赶往常府。他见到那位女子,面容憔悴、几近站立不住。
第一次,第一次……他竟如此慌乱无措。
恨不得立刻飞身到她面前,给她一个拥抱。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个英气十足的女子,流露出如此脆弱的模样。
常遇春去世。
作为子女,需守孝三年。
而与此同时,太子妃的遴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朱标踏入常府,望着眼前红着眼眶、楚楚可怜的女子。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便已有了答案。
他们自幼相识,还有谁比你更合适?
朱标看着她,眼神温柔如水。
丧礼结束之后,朱标回宫。
在朝堂之上开口第一句便是:
“太子妃已定!”
“三年之后!”
“孤要娶常菁。”
龙椅上的朱元璋听后,心中宽慰。
他的儿子,终于在太子之位上,第一次用“孤”的名义,做出决定。
满朝文武还想进言,朱标再言:“此事已决,孤意不可更改。”
退朝后,朱标心绪翻涌,想起曾经在城墙上,她曾念过的诗句——
《木兰辞》: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他找到工部的匠人,仔细询问所有关于铜镜打磨的细节。
三年磨一镜。
洪武四年,守孝将满之时,朱标亲自捧着那面打磨完毕的铜镜,来到她身边。
理云鬓,贴花黄……
望着镜中那张温婉秀丽的脸庞,他再无疑虑。
双目对上镜中她的倒影,
“你做不了女将军了。”
“太子妃,你可愿做?”
......
细雨连绵,应天府又迎来新的一日。
皇帝开完早朝后,立刻让常茂等人留下议事。
近来雄鹰盛典落幕,使节离境,夏收完毕,最近朝中并无大事发生。
反而,随着朱标身体日渐好转,满朝文武都察觉到……
皇帝的心情愈发平和,官员们肩上的压力也随之减轻。
至少现在,上朝不再需要写遗书的怪事了。
“太子还没醒?”
就在此时,常茂三兄弟从沉思中回神。
只见皇帝眉头紧锁,正望向身旁太监。
太监连忙答道:“回陛下,太子自昨夜回府后便一直安睡,至今未醒。”
皇帝又问:“御医怎么说?”
太监躬身回话:“御医也说了,太子身子一切正常,情绪还挺高兴。但问题是,他好像沉浸在梦里,不愿醒过来。”
“嗯?”老爷子先是一愣。
转瞬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心头猛然一震。
梦?
那种熟悉的梦境感觉?
想到这里,他立刻下令:“那就别打扰他。你们传朕的口谕,让允熥照顾好他爹!”
“咱待会儿就过去!”
“是!”太监连忙应声。
待人离去后,老爷子这才将目光落在常茂三兄弟身上。
他语气缓了下来,像是拉家常般问道:“你们娘,身子最近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几人有些意外。
常茂还是照实答道:“皇爷,老娘身子骨还行。”
他们口中的娘,正是开平王府的蓝老夫人!
她,也是蓝玉的亲姐姐。
老爷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就在兄弟三人还在琢磨老爷子话中意思时。
他继续开口。
“你们,还记得你们大姐吗?”
一句话落下。
常茂一怔,随即满脸惊愕地看向老爷子。
“陛下,我们哪敢忘啊!”
“小时候,大姐就是一手带大我们的。”
“只是……陛下为何突然提起……大姐?”
常茂抬起头,语气中透出疑惑。
老爷子沉声说道:“如果……咱说的是如果……你大姐还活着呢?”
“轰!”
一句话如惊雷炸响。
常茂三人当场愣住,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常茂脸上挤出一丝苦笑:“皇爷,您可别拿这事开玩笑。”
老爷子神色肃然:“咱不是在开玩笑。”
他说着,拿起昨日让画师画好的五幅画像。
真迹已经在标儿那儿。
他手中只是复制品。
然后,他将画像一幅幅展开,递给常茂三兄弟看。
“看看吧。”
“有没有熟悉的。”
一开始,老爷子也没抱太大希望。
他只是顺口一问。
毕竟常遇春早早过世,他唤他们来,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可万万没想到,当看到其中一幅图时。
常茂兄弟三人的眼神骤然变了。
紧接着,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三个汉子,五大三粗,眼眶一红,泪水夺眶而出。
常茂声音颤抖,嘴唇都在抖。
“皇……皇爷,这,这图您是从哪得来的?”
他指着图中一物。
“这……”
“这……匕首!”
“这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次北伐归来,特意为大姐准备的礼物!”
常茂泪流满面,几近哽咽。
“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想给大姐送礼,可是……还没来得及送出!”
“你说什么?”
……
与此同时。
朱标的梦境中。
刚刚含泪点头答应他的常菁,忽然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
嘴里轻声呢喃:“父亲,菁儿这次愿做太子妃,不再执着于战场梦,请您安心。”
朱标看着那熟悉的身影。
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下一秒。
他只觉得心口猛然一紧。
意识仿佛被拉扯,逐渐模糊。
眼前的画面随着那匕首的出现,骤然变幻。
再睁眼时——
已是铁骑如龙、凯旋归来的盛景!
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西征。
此行由南京出发,直奔陕西。
元将李思齐死守半月,最终溃败,仓皇逃往山西!
身后,常遇春亲率李文忠等人追击,一路紧逼,直到对方无路可逃,只得投降。
而那时,元顺帝尚未彻底逃亡。
他得知西征军远征之际,立刻调遣元军反扑北平。
意图重新夺回曾经的都城。
可常遇春早有安排,他命李文忠先行出发,带八万步兵、一万骑兵赶往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