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虽功败垂成,然汉武帝刘彻经此一挫,非但未消沉,反愈坚其扫灭匈奴之志。其深知,欲胜来去如风之匈奴铁骑,非仅凭谋略可成,更需能征惯战之将、精锐敢死之师,以及主动出击、深入敌境之胆魄!帝国战争机器自此全面开动:增编骑兵,秣马厉兵,积粟塞下,广选将才。而被武帝寄予厚望的两位年轻将领——卫青与霍去病,亦在此时迅速成长,其命运轨迹与帝国国运紧密交织,即将迎来崭露头角、震动天下的契机。
元光六年春,未央宫,白虎殿。
武帝一身戎服,立于巨大的塞外舆图前,目光如炬。其周身赤龙气运昂首嘶鸣,战意澎湃,较之马邑之谋时,更多了几分沉稳与决绝。
殿下,群臣肃立,气氛凝重。匈奴屡次犯边,杀掠吏民,气焰嚣张。
“马邑之后,匈奴欺朕更甚!”武帝声如寒铁,“岁岁入寇,代郡、雁门、云中、上谷,烽火不绝!朕岂能坐视子民受其屠戮,岁岁纳贡以求苟安?!”
大行令王恢自杀谢罪后,朝中主和之声一度抬头。然武帝决心已定。
御史大夫韩安国出班,面带忧色:“陛下,匈奴势大,其骑兵来去如风,我军主力多为步卒,出塞寻战,恐难觅其踪,反易遭其截击。深入漠北,千里馈粮,师老兵疲,乃兵家大忌。不若坚壁清野,固守险要,待其自退。”
“待其自退?”武帝冷哼一声,“待其退时,我边郡已成焦土,百姓尽为枯骨!朕意已决,今岁必主动出击,分路进兵,寇亦能往,我亦能往!要让匈奴知我汉军锋芒!”
然则,派谁为将?
李广等老将虽勇,然多年守成,缺乏大规模出塞进攻之经验。武帝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一位沉稳的年轻将领身上——车骑将军卫青。
卫青自姐姐卫子夫得宠后,得近天颜,勤习兵事,其沉稳刚毅、谋而后动的作风深得武帝赏识,已屡次升迁。
“卫青!”武帝沉声道。
“臣在!”卫青出列,甲胄铿锵。其周身那股源自天庭斗部辅星(或为天罡星)的坚韧刚毅之气已愈发凝实,隐成光华,虽不炫目,却厚重如山,令人心安。
“朕命你为车骑将军,率一万精骑,出上谷郡,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武帝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之上匈奴腹地的一点。
此令一出,举座皆惊!龙城乃匈奴重地,路途遥远,险阻重重,以一万骑深入,无异于孤军涉险!
卫青却毫无惧色,目光坚定,拱手领命:“臣,必不辱命!”
武帝又命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各率万骑,四路并出,以分匈奴之势,策应卫青。
此议一定,杀伐之气再度冲霄,引动洪荒各界关注。
天庭,凌霄宝殿。
巡天司仙官急报:“陛下!汉帝再起大军,兵分四路,主动出击匈奴!其势较马邑之谋更为凌厉,杀劫已启!”
玉帝昊天上帝眸光扫过昊天镜,只见四道强弱不一的兵戈血气如利剑般刺向北境,其中一道(卫青部)虽兵力非最厚,然其气运光柱中隐含一丝纯正的天罡星辉,颇为醒目。
“嗯?此子气运竟引动天罡星呼应?有趣。”玉帝微微颔首,“匈奴部众,其魂其血,多染北俱芦洲上古妖氛与巫族战煞,与人族气运本就相冲。此番交锋,乃人道扩张必然之劫。着巡天司密切监控,凡有妖族余孽或巫族残魂欲借战场煞气复苏作乱,立斩不赦。其余,静观其变。”
“臣遵旨!”
幽冥地府,功过司。
判官笔疾书:“汉匈大战再启,规模更胜以往。着令鬼门关增派三倍鬼差,黄泉路施行军管,枉死城开辟新域,准备接收阵亡将士魂魄。凡汉军将士,依其杀敌多寡、战功大小、有无劫掠平民,记录功德业力;凡匈奴士卒,亦依其是否屠戮百姓、抵抗入侵区分善恶。另,密切关注匈奴萨满祭司,其‘唤灵’之术或强召战死者魂灵滞留阳间,若有违律,即刻锁拿!”
平心娘娘漠然道:“依律而行。战场血气煞气最易滋生厉鬼修罗,着修罗道与地狱道加大接引力度,勿使滞留阳间为害。”
“领法旨!”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面露慈悲:“杀劫又起,众生悲鸣。药师,可令‘药师佛’一脉,加大‘疗伤膏’、‘安魂散’炼制,由‘慈悲行者’携往北疆,优先救治妇孺与降卒,广结善缘。然切记,不可干预战局本身。”
“谨遵法旨。” 道道柔和药性佛光再度飘向烽火连天的北境。
下界,北疆,四路大军齐出。
李广自负勇力,率军疾进,欲寻匈奴主力决战,不料遭遇匈奴大军,血战终日,士卒伤亡殆尽,李广力战被俘,后凭机智夺马逃回。
公孙敖出代郡,遇匈奴强敌,损兵七千,狼狈退回。
公孙贺出云中,未遇敌军,巡弋一番,无功而返。
三路皆不如意,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动,主和之声再起。武帝面沉如水,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最后一路——出上谷的卫青军!
卫青率万骑出塞,深入匈奴腹地。
其用兵,与李广的悍勇、公孙敖的急躁截然不同,极为沉稳谨慎,谋定后动。广派斥候,精研地图,避实击虚,行军路线飘忽不定,竟让匈奴主力难以捕捉其踪迹。
其周身那天罡星辉愈发清晰,于冥冥中指引方向,助其洞察敌军虚实。军中将士皆感其沉着,军心稳定。
历经数日艰苦行军,穿越茫茫草原与沙漠,卫青军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匈奴人视为圣地的龙城之外!
此时龙城守军兵力空虚,主力皆被李广、公孙敖等部吸引。卫青抓住战机,毫不犹豫,挥军猛攻!
汉军将士积郁已久的怒火与报国之心在此刻爆发,悍不畏死,冲向龙城。卫青亲临前线,指挥若定。
经一日激战,汉军大破龙城守军,斩首数百级,俘获甚众,并焚其祭天金人与部分营帐!
龙城大捷!
此消息如惊雷般传遍草原,更以八百里加急飞报长安!
武帝正于宫中焦虑等待,闻此捷报,霍然起身,仰天大笑:“好!好一个卫青!好一个龙城大捷!此乃朕北伐以来首胜!足以告慰天下!”
满朝文武亦为之振奋!此战虽斩获非极巨,然其战略意义无比重大:它证明了汉军有能力深入匈奴腹地并战而胜之,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
武帝当即下诏,重赏卫青及其部下,封卫青为关内侯!
此战结果,亦在洪荒各界引动涟漪。
天庭,巡天司。
仙官记录:“卫青部奇袭龙城成功,汉军首胜。其人身负之天罡星辉于战中显化,助其洞察先机,用兵沉稳。此星辉似与斗姆元君(北斗众星之母) 麾下某天罡星君有缘,记录在案,继续观察。匈奴龙城被破,其圣地气运受损,附着于该地的一丝微薄妖氛被天罡正气驱散。然匈奴主力未损,反激起凶性,大战将更惨烈。”
玉帝淡然道:“首胜虽微,然其势已成。着宣化署,可略降一丝微不可察的祥瑞之气于汉宫,以稳人皇之心,勿令其因小胜而骄狂即可。”
“臣遵旨!”
幽冥地府,奈何桥头。
此战亡魂陆续被引渡。判官查验:“汉军士卒,多为战死,有功于国,依律引入人道或天人道(功勋显着者)。匈奴守军,抵抗入侵,各安天命,依其生前善恶,分入人道、畜生道。暂无发现邪术扰魂现象。”
平心娘娘漠然颔首。
然,龙城之败,彻底激怒了匈奴军臣单于。
其秋,匈奴大举报复,数万铁骑猛攻渔阳郡,杀掠千余人,烽火照天。
武帝震怒,命卫青再度出塞,率三万骑出雁门,另遣将军李息出代郡策应。
卫青再度展现其稳健而精准的用兵风格,不与匈奴主力硬碰,而是寻其薄弱处,猛打猛冲,斩首数千级,再获胜利!
匈奴单于见渔阳、雁门方向汉军防御加强,遂改变策略,转而西向,集中兵力攻击上谷、代郡以东的辽西郡,杀辽西太守,掠民两千余;又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困将军韩安国(韩安国移屯渔阳);更入雁门郡,杀掠千余人。
北疆烽火遍地,形势再度危急!
武帝意识到,必须给予匈奴更沉重的打击,方能扭转局势。
元朔元年秋,武帝得报:匈奴骑兵再度侵入辽西、渔阳、雁门诸郡。
然此次,武帝并未急于派兵救援各郡,而是召集心腹将领,于未央宫密室中,手指舆图河南地(河套地区):
“匈奴屡犯东线,其王庭及主力必以为我注意力皆在东方。朕闻河南地水草丰美,距长安仅千余里,匈奴白羊王、楼烦王盘踞于此,犹如一把尖刀抵我咽喉。若遣一精锐之师,出其不意,西出云中,迂回至高阙,直插河南地,如何?”
卫青目光一亮,立即领会武帝意图:“陛下圣明!此乃‘攻其必救’之上策!臣愿往!”
武帝大笑:“善!朕予你三万精锐骑兵,出云中,西至高阙,再折而向南,收复河南地!此战若成,则关中无忧,北疆形势必将逆转!”
此策,乃武帝与卫青君臣默契之巅峰,亦是卫青军事才华彻底绽放之始。
天庭,巡天司。
仙官惊报:“陛下!汉帝此谋,暗合兵法精髓,其目标直指匈奴河南地,若成,则匈奴痛失膏腴之地,汉室气运将大涨!然此战凶险异常,孤军深入,迂回千里……”
玉帝眸光微凝:“卫青此子,天罡护体,用兵正道,合该建功。然匈奴亦非易与之辈…传令值日星曹,密切关注战场,若卫青有性命之厄,可略引天罡星力助其脱困一次,然不可过度干预胜负。”
“臣遵旨!”
幽冥地府,功过司。
判官提前记录:“大战将启,规模空前,亡魂数量恐激增。着令相关各殿,提前预备。”
西方极乐世界。
准提道人曰:“劫运加深,悲苦更甚。药师,可令‘地藏法脉’僧众,加强诵经超度之力。”
下界,卫青率三万精骑出云中,踏上了征程。
其行军路线极为大胆,西出云中后,并未直接南下,而是继续向西,迂回至匈奴防线背后的高阙塞,然后猛然挥师南下,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直插白羊王、楼烦王统治的河南地!
匈奴二王猝不及防,部众溃散。卫青军势如破竹,斩首数千级,俘获牛羊百万头,驱走白羊王、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水草丰美的河南地!
此战,乃汉匈战争以来空前之大捷!战略意义极其重大:汉朝不仅夺取了匈奴最重要的牧场之一,更将防线向北推进了数百里,彻底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捷报传回,武帝狂喜,下诏盛赞卫青之功,封其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并采纳主父偃之议,筑朔方城,设朔方郡,徙民十万实边,将河南地牢牢掌控在手。
经此数战,卫青“沉稳果决、出奇制胜”的名将风范彻底确立,其周身天罡星辉已化为实质般的统帅光环,威震北疆。其麾下亦聚集起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公孙敖、公孙贺、苏建等。
而就在卫青声名鹊起之时,另一位更为耀眼的天才,即将以更加炫目的方式,登上这场宏大战争的舞台,他将用无与伦比的勇猛与战术,将匈奴的噩梦推向顶点——那便是年仅十八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天庭的目光,已开始悄然转向那颗即将爆发出炽烈如太阳般光芒的将星。幽冥地府,亦为即将到来的、更为惨烈的杀劫,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