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这是董事会的决定。”陈总的语气带着欣赏,“‘城市印记’系列的预售数据超出预期,董事会一致认为,应该给你更大的创作空间。”
苏晚翻开文件,目光落在“拥有设计方案最终否决权”这一行上,指尖微微一顿。“陈总,这是不是太……”
“不,是你应得的。”陈总打断她,指着墙上的销售曲线,“我们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最认可的就是你设计里的‘烟火气’。上周的用户评论里,有位老太太说,看到那件缝着老桌布的外套,想起了过世的老伴当年给她做的第一件衣服。”他笑了笑,“这种能戳中人心的设计,需要绝对的坚持。”
苏晚想起那块“福”字桌布,想起王师傅说的“歪针绣里的劲儿”,心里忽然安定下来。她在文件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清晰可闻。
“谢谢公司信任。”她合上文件,语气认真,“我不会滥用这个权力,只会用在真正关乎设计灵魂的地方。”
回到设计部时,团队正围着样品架争论不休。市场部的小李拿着一张消费者反馈表,眉头紧锁:“已经有三个客户反映,这块电车绣片的位置太靠下,走路时会被包挡住。我们是不是把绣片上移三厘米?”
生产部的刘经理立刻附和:“我同意。上移后排版更规整,生产线也能提高效率。”
苏晚走近一看,样品架上的靛蓝色外套确实被别上了一枚标记,指示绣片上移的位置。她伸手取下外套,翻到内衬,那里用粉笔标着最初的设计线——绣片刚好落在腰线下方,走路时会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像电车驶过老站台时的颠簸。
“不能移。”她的声音平静却坚定,“这个位置是故意设计的。当穿着者坐下或抬手时,绣片会自然露出,像不经意间撞见的老时光。如果上移,就成了刻意的展示,丢了那份‘偶遇’的味道。”
小李急了,把反馈表递过来:“可是客户明确提出了意见,我们总不能无视吧?”
“不是无视,是引导。”苏晚拿出笔,在反馈表旁画了个小小的示意图,“可以在吊牌上贴一张小贴士,告诉用户‘当你坐下时,会遇见1980年的电车’。”她抬头看向众人,“我们要做的不是讨好所有声音,而是让懂的人更懂。”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刘经理看着苏晚手里的外套,忽然想起自己母亲总说“好衣服要有点小脾气”,当年那件带补丁的棉袄,母亲硬是不让缝补,说“那是摔在田埂上的印记”。
“我觉得……可以试试。”他迟疑着开口,“大不了做两版,上移的作为备选。”
“不用备选。”苏晚轻轻摇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决定按原设计生产。”她顿了顿,补充道,“这是我行使‘一票否决权’的第一个决定。”
所有人都愣住了。小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张姐悄悄拉了拉衣袖。张姐看着苏晚眼里的光,忽然想起自己女儿盯着绣片时亮晶晶的眼睛——那是市场数据永远无法衡量的东西。
“行,就按苏总监说的做。”张姐率先表态,拿起样品外套,“我去跟打版房交代,让他们注意绣片的固定,别真的晃掉了。”
散会后,苏晚留在会议室整理文件,手机震动起来。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听说你拿到了‘尚方宝剑’?”
苏晚忍不住笑了,回复:“只是不想让老电车跑偏。”
“需要庆祝吗?”
“等发布会成功了再说吧。”她看着窗外,设计部的同事们正围着样品架讨论吊牌小贴士的措辞,小李虽然还是皱着眉,却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可爱的电车图案。
下午,打版房的王师傅突然来找苏晚,手里拿着块绣好的样品——电车轨道的锈迹斑用了新的染料,在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褐色,像真的被雨水浸过多年。
“苏总监,你看这个效果成不?”王师傅的语气带着点兴奋,“我让徒弟加了点草木灰调的色,比之前的化学染料有劲儿。”
苏晚接过绣片,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痕迹,仿佛能摸到老电车驶过铁轨时的震动。“太完美了!”她抬头看向王师傅,眼里闪着惊喜,“就是这种感觉,像被岁月磨过的旧物。”
王师傅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我就知道你懂!刚才刘经理还说我瞎折腾,这下他该没话说了。”
苏晚把绣片小心翼翼地别回样品上,忽然觉得“一票否决权”不是权力,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它意味着要守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护住那些藏在针脚里的温度。
傍晚时分,小李抱着一摞新的吊牌设计稿走进来,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意:“苏总监,这是我们改的小贴士,你看看行不行。”
吊牌上,那句“当你坐下时,会遇见1980年的电车”旁边,画着一个小小的卡通人物,正坐在长椅上,望着远处驶来的绿皮电车。
“很可爱。”苏晚拿起一张,指尖拂过那个卡通人物,“谢谢你们。”
小李挠了挠头:“其实……我回家问了我爷爷,他说以前坐电车最盼着下雨,因为轨道会反光,像撒了一地星星。”他顿了顿,“我好像有点明白你说的‘偶遇’了。”
苏晚看着他眼里的变化,忽然想起陈总说的“创作空间”。或许真正的权力,不是让所有人都服从,而是让不同的声音最终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共鸣。
夜幕降临时,苏晚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路过样品架时,她停下脚步,看着那件靛蓝色外套。袖口的铜扣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老座钟上的铜把手,等待着被时光轻轻拨动。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争执,更多需要坚持的瞬间,但只要手里的设计还带着烟火气,心里的那杆秤就永远不会偏。
手机再次震动,陆时砚发来一张照片——王师傅正在做一枚新的盘扣,形状像辆小小的电车,车轮居然是活动的。配文:“王师傅说,给你的电车加点轮子。”
苏晚笑着回复:“告诉他,等发布会结束,我请他坐真正的老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