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四十分,厂区东门的铁闸刚抬起一半,刘好仃已经拎着保温杯穿过车间走廊。他没换工装,只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脚步比往常沉了些。昨晚临睡前敲下的“议程”两个字,像钉子一样卡在脑子里,怎么都甩不掉。
七点整,会议室灯亮了。
赵磊推门进来时差点撞上桌角。他手里抱着笔记本电脑,头发乱得像被风吹过的稻草。抬头看见桌上那份复印整齐的资料,愣了一下。“《绿色建材认证指南》?这书我图书馆都没借到。”
孙雯来得稍晚,手里端着两杯豆浆,放下一杯,另一杯轻轻推到王芳面前。“你手机昨天响了十七次,我都替你心慌。”
王芳接过杯子,笑了笑:“客户问环保的事越来越多,我不接,怕他们觉得咱们躲。”
话音刚落,投影仪启动,屏幕一闪,播放键自动按下。没有开场白,也没有寒暄,一段录音从音响里传出——
“我闺女刚怀孕……宁可不用。”
“智能是挺酷,可我更怕它释放我看不见的东西。”
“它老了以后,会不会变成垃圾堆里的累赘?”
声音一个接一个响起,不带情绪,却像水滴落在铁皮屋顶上,一声声砸得人坐不住。赵磊低头翻着手里的资料,手指停在“总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率”那一行,眉头越皱越紧。
等最后一段话结束,刘好仃才开口:“这不是新问题,是我们一直没听见。”
孙雯咬了口包子,边嚼边说:“以前我们讲的是灯会等你回家、记得你爱看的电视节目。现在人家问的是,这灯干不干净,安不安全。听着像换话题,其实是把信任的标准提高了。”
“对。”刘好仃点头,“过去咱们拼的是聪明,以后得拼安心。”
赵磊合上电脑:“材料替换不是小事。胶条、涂层这些部件要是全换,成本至少涨一成五。采购那边能批吗?”
“先不急着全换。”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第一步,挑风险最高的换。比如密封胶条,直接接触空气,老人孩子最敏感。第二步,找替代品,别盯着贵的,先看有没有现成的合规供应商。第三步,工艺调整同步跟上,别让新料拖慢生产。”
王芳掏出记事本开始列项:“我可以马上整理现有供应链清单,标出哪些部件有环保争议,三天内出初稿。”
“你负责这块最合适。”刘好仃说,“顺便把标注‘有儿童’‘有老人’的家庭客户再筛一遍,看看他们的反馈有没有共性。”
孙雯举手:“宣传这边我也能动起来。不过不能直接说‘我们之前不够环保’,那等于打自己脸。不如换个说法——‘我们知道你在乎什么,所以我们重新看了一遍自己’。”
“这话可以。”刘好仃笑了下,“不说改错,说成长。就像人年纪大了,体检多了,自然开始注意饮食作息。咱们厂也到了这个岁数。”
赵磊忍不住笑出声:“您这是把企业当老年人调理身体呢?”
“差不多。”刘好仃正色道,“五十岁的人跑步,不会一口气跑十公里,得一步步来。咱们也一样,先做能做的,再想难的。”
会议继续推进。
技术组由赵磊牵头,联合质检和研发抽调一人,组成临时评估小组,重点测试三种候选环保胶条的耐久性和适配度;孙雯带领文案团队起草对外沟通预案,准备一套温和但清晰的话术,用于回应客户咨询;王芳则联动采购,梳理边框、支架、包装等环节中可替换的物料,并初步联系两家本地新材料供应商获取样品报价。
讨论到一半,生产部老周打电话进来,语气有点冲:“听说要换材料?新工艺没验证过,万一影响交货怎么办?好几个订单排着队呢!”
刘好仃接过电话,没解释太多:“你担心的我都知道。这样,本周不调整量产线,只在三号试验台做小批量试产,每道工序记录数据,有问题立刻叫停。不影响交付,也不糊弄自己,行不行?”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传来一声“行”。
挂了电话,孙雯小声说:“其实客户也不是非要马上用上环保款,他们只是想知道,我们在不在意。”
“所以回应要快。”刘好仃说,“哪怕只是说一句‘我们正在查’,也比沉默强。”
中午没休息。几个人围在会议室吃盒饭,一边扒饭一边看电脑。赵磊突然抬头:“刚才对比了三家供应商的数据,有一家的生物基涂层挥发性指标最低,价格也合适,但需要调整涂覆温度。”
“那就试。”刘好仃夹起一块豆腐,“温度调高调低都能调,关键是有人愿意往前走一步。”
下午三点,方案框架基本成型。
三大方向明确:材料替换聚焦高暴露部件,优先处理胶条与表面涂层;生产工艺保留主流程稳定,仅在试验线验证新参数;品牌沟通暂不发布正式声明,但客服话术加入“我们已启动产品环保表现全面复核”的统一回应,并为关注该问题的客户建立专属登记通道。
刘好仃在文档末尾写下标题:《环保升级实施方案(草案)》。
保存前,他又加了一段话:
“本次调整不以‘赶超竞品’为目标,而以‘回应信任’为起点。用户让我们变得重要,我们就不能辜负这份重要。”
傍晚六点半,其他人陆续起身收拾东西。
王芳把打印好的供应链清单放在他桌上:“标红的是建议首批替换的五项物料,附了供应商联系方式。”
孙雯发来最后一版话术修改稿,群里回了个笑脸表情。
赵磊最后一个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U盘:“检测对比数据出来了,三种材料中,b型胶条综合表现最优,试验线明天就能上样。”
刘好仃接过U盘,插进电脑,文件打开,一条条数据往下拉。他看得仔细,时不时停下标注。窗外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路灯一盏盏亮起,照在楼下空荡的装卸区。
他没关电脑,也没起身。
保温杯里的茶早就凉了,他一口没喝。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句补充意见,发送到工作群。
群消息提示音轻轻响了一声。
他抬头看了眼监控屏——系统运行正常,订单稳步上升,客户满意度曲线仍在爬坡。
然后他低头,重新点开那份草案文档,光标停在“下一步行动”那一栏。
门外走廊的脚步声渐渐消失。
办公室只剩他一个人。
他伸手摸了摸桌角那份打印稿,纸页边缘有些卷曲,像是被反复翻动过。
指尖刚碰到纸面,手机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