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他叫杨逸
吃饱喝足之后,他们又来到了一家热闹的衣店。店里的衣裳琳琅满目,五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莫明之就像一位专业的顾问,仔细地为每个人挑选着合适的衣裳,从款式到颜色,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在他的帮助下,几个小姑娘都挑选到了自己心仪的新衣衫,穿上之后,个个都像是美丽的花仙子,光彩照人。
随后,他们便兴高采烈地去逛集市了。莫明之在吃喝玩乐这方面堪称行家,就像是一本行走的“市井百科全书”。肖瑶又给了他们足够的银两,让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跟莫明之在一起,真的是吃好喝好玩得开心。他带着他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品尝着各种美味的小吃,欣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经过这一日的相处,宫佩婋对莫明之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开始,她觉得莫明之就是一个贪生怕死,油嘴滑舌的人,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但通过这一天的接触,她才发现莫明之也并非一无是处。怪不得师父要将他带回百香谷,原来他伺候起人来细心周到,就像一位贴心的管家,总是能在大家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砍起价格来毫不嘴软,就像一位精明的商人,总能为大家争取到最实惠的价格;并且他很识货,也很懂行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鉴定师,一眼就能看出商品的好坏和价值。
这一天下来,他们除了新衣衫外,还买了不少东西。集市上有很多精美的首饰摊位,那些闪闪发光的首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几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有两次她们差点被骗,以为那些看起来精美绝伦的首饰真的是纯金子或者纯银子打造的。就在她们准备掏钱购买的时候,莫明之连忙制止了她们。他拿起那些首饰,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自信地说道:“这些都是些包金或者包银甚至包铜的,根本不值那个价钱。你们看,这色泽和质地,明显就是经过处理的。”几个小姑娘听了,不禁对莫明之佩服得五体投地。
买这些小东西,当然都是宫佩婋出钱。她一开始就对那几个师妹说了,看中什么就买,她帮付钱。几个小师妹看到大师姐这么大方,心里都乐开了花,当真各自挑选了些喜欢的首饰。当然这些都是包金包银的首饰,虽然并不值几个钱,但却承载着她们这一天美好的回忆。
相比于百香谷那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温馨,长安那边,李崇浩和杨逸则每日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眼神里满是焦虑与疲惫。他们还在去长安的路上,就听说了长安的现状。长安城中局势动荡不安,街头巷尾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百姓们人心惶惶,店铺大多都关了门,整个城市就像一座被乌云笼罩的牢笼。
李崇浩和杨逸深知局势的严峻,他们日夜奔走,四处游说各方势力,希望能找到平定叛乱的办法。经过无数次的劝说和协商,他们终于说服了定康王。定康王坐在宽敞华丽的府邸中,起初他还有些犹豫不决,毕竟参与平叛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李崇浩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北定王叛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若不及时平定叛乱,国家将面临的严重后果。杨逸则在一旁分析局势,指出平叛的可行性和成功的机会。最终,定康王被他们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决定与他们一同到长安去平定北定王发动的那场叛乱。
叛军的眼线无处不在,他们早已打探到了李崇浩一行人的消息。狡猾的叛军首领深知李崇浩等人的到来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精心策划,意图在半路拦截李崇浩他们,让他们无法抵达长安。一路上,李崇浩一行人可谓是历经千难万险。他们刚跟定康王一行人出发不久,就遭遇了叛军的第一波埋伏。一群身着黑衣的杀手从道路两旁的树林中突然窜出,手持利刃,恶狠狠地向他们扑来。定康王手下的护卫们迅速反应过来,他们组成紧密的阵型,将李崇浩和杨逸护在中间,与杀手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回荡在山谷之间,鲜血溅满了土地。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是道路被叛军破坏,他们不得不绕道而行,耽误了不少时间;有时是遇到恶劣的天气,狂风暴雨让他们寸步难行。但好在定康王手下有五千护卫,且个个忠诚勇猛。他们就像一堵坚固的城墙,始终守护在李崇浩等人身边。在面对叛军的一次次拦截追杀时,护卫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护好李崇浩他们,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抵达长安。
虽然一路都要应付北定王的拦截追杀,他们还是在三个月后,终于抵达长安城。此时,长安城外的景象焕然一新,已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初春时节了。路边的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嫩绿的脑袋,树枝上也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芽,微风中带着一丝泥土的芬芳。边疆的援兵也已到达长安,这些援兵个个身强体壮,士气高昂。他们与李崇浩他们以及长安城内的守城将士会合后,开始精心策划作战方案。
他们里应外合,对叛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争异常惨烈,每一寸土地都在战火中颤抖。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但正义的力量终究是不可阻挡的,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长安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繁华,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尘埃落定之后,李崇浩在家中已经静静地休整了好几日。他的内心始终惦记着远在百香谷的儿子,愈发急切地想要将儿子接到身边,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时光。于是,在一个阳光略显慵懒的午后,他换上一身整洁的长袍,正准备出门安排接儿子的事宜。
然而,当他缓缓踱步到那空旷的院落中时,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空荡荡的景象。曾经热热闹闹、家丁们穿梭忙碌的场景已经不再,只剩下那几棵历经风雨的老树,在微风中孤独地摇曳着。这一切,让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怅然若失之感,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回想起那场可怕的动乱,他那原本就数量不多,仅仅二三十个的家丁队伍,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洗礼中损失惨重。不少家丁为了保护他和王妃,在刀光剑影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偌大的府邸,竟然只剩下八个家丁还坚守在他的身边。这八个家丁,个个身形消瘦、面容疲惫,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历经磨难后的坚毅与忠诚。
李崇浩心里十分清楚,他的皇兄生性多疑,对身边的人总是充满了猜忌和防备。自从那次被皇兄派去南方平定那场叛乱之后,他就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兄的严密监视之下。所以,即便府邸的护卫力量如此薄弱,他也再也不敢轻易扩大家丁队伍,生怕引起皇兄的不满和猜忌,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在不久前,定康王带来了五千名护卫参与平定这场叛乱。叛乱平息后,皇上虽然对众人进行了赏赐,但私底下,皇上还是忧心忡忡地把李崇浩叫到身边,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正是因为这些王爷侯爷们都有自己庞大的护卫队伍,他们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大,一个个都心怀不轨,意图造反。寡人打算拟一道圣旨,责令所有人等,家中护卫不得超过百人,你觉得这样可好?”
李崇浩一听,心中一惊,连忙上前一步,单膝跪地,诚恳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啊,皇兄。您仔细想想,这次若没有定康王那些英勇的护卫相助,我们兄弟俩能不能再次相见都很难说啊。皇兄,您是了解我的,我手上那些人在南方平叛时折殒了不少,从那以后,我再没有招募过家丁和护卫。现如今,我府上就只剩下八名家丁了,他们就像我的左膀右臂一样。皇兄,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您又遭遇什么危险,皇弟实在是无人可用来救援皇兄您了,这让我如何心安啊。”
皇上听了李崇浩的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之中。其实,他一直对这个聪明绝顶的皇弟心存忌惮,担心他势力壮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自然不允许他养太多的护卫和家丁。但是,每当他遇上危急情况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这个足智多谋、忠诚可靠的皇弟。在他的十三个兄弟姐妹中,他最信任的也是这个皇弟。
经过再三权衡,皇上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允许李崇浩招募家丁。他只是淡淡地看了李崇浩一眼,语气平静地说道:“皇弟平日里交游广阔,人脉众多,到时自会有办法解决护卫的问题。就像这次一样,不是得到了那个震威镖局的鼎力相助么?话说那个镖局的总镖头叫什么来着?”李崇浩赶忙恭敬地回答道:“回皇兄,他叫杨逸,是震威镖局的总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