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拂新绿,稚语童言话江湖
雨后的第一个晴天,太阳像是攒足了劲,把金光一股脑儿泼在桃林里。院角的镇魂花叶片上还挂着水珠,被阳光一照,亮得像撒了把碎钻;老桃树下的落瓣被晒得半干,踩上去沙沙作响,混着泥土的腥气,是种干燥的甜;连廊下的竹椅都晒得暖烘烘的,坐上去像裹了层阳光织的毯。
林羽正在修整新开辟的药圃,灵犀草的幼苗刚冒出绿芽,嫩得能掐出水来。他手里的小锄轻轻拨开泥土,动作放得极缓,生怕碰伤了那些新生命。阳光落在他的侧脸,把汗珠照得透亮,像串挂在颊边的珍珠。
“林羽哥,你看我画的风筝!”小安举着张蜡染布跑过来,布上用炭笔涂了只歪歪扭扭的蝴蝶,翅膀上还沾着几根桃花瓣,“阿依姐姐说,用这个做风筝,飞得比望海镇的纸鸢还高!”
林羽直起身,用袖口擦了擦汗,目光落在蜡染布上——靛蓝色的底上,小安画的蝴蝶虽然线条稚嫩,翅膀却张得大大的,透着股要飞起来的劲儿。“画得好。”他笑着揉了揉小安的头发,“等晒干了,我们就糊成风筝,让它载着桃花瓣飞。”
李逸尘扛着捆竹篾从木工房出来,竹片削得薄而匀,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糊风筝得用浆糊,我去让张婶多熬点!”他嗓门亮得像敲锣,震得桃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阿依说了,要教我们唱苗寨的《风筝谣》,说唱着歌,风筝能飞到云里去!”
阿依正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教林婉儿吹芦笙。她握着林婉儿的手,调整按孔的力度,银镯子时不时碰到笙管,叮当作响。“这里要轻些,像抚摸沅江的水。”阿依的声音软软糯糯的,带着点苗寨口音,“你看,这样调子就飘起来了……”
芦笙声断断续续响起,时而像风吹过竹林,时而像山泉撞在石头上,虽不连贯,却有种笨拙的清亮。林婉儿的脸颊泛着红,鼻尖渗出细汗,银桃花簪随着抬头的动作轻轻晃动,与阳光下的芦笙相映,像幅明快的画。
“苏先生,您看我们像不像江湖人?”小安忽然凑到晒太阳的苏长风面前,手里还攥着那支刻着“守”字的木剑,“林羽哥会剑法,逸尘哥会射箭,婉儿姐会医术,阿依姐姐会吹芦笙……我学会了这些,是不是也能当江湖人?”
苏长风眯着眼笑,手里的蒲扇轻轻摇着:“江湖人不一定都要会这些。”他指着药圃里的灵犀草,“你看这草,不能打,不能杀,却能救人,算不算江湖?”又指向檐下的燕子窝,“燕子衔泥筑巢,守护幼雏,算不算江湖?”
小安歪着头想了半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帮张婶挑水,帮苏先生研墨,算不算江湖?”
“算!怎么不算!”李逸尘正好端着浆糊出来,闻言大声接话,“去年在中都,若不是百姓们悄悄给我们送吃的,我们哪有力气破那炼魂阵?江湖啊,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守着身边的人,就是最大的江湖!”
林羽停下手里的活,望着院中的景象:阿依正帮林婉儿擦去芦笙上的汗渍,两人头挨着头,笑得眉眼弯弯;小安举着木剑,在阳光下比划着刚学会的招式,影子被拉得老长;苏长风靠在椅上,蒲扇摇得慢悠悠的,像在打拍子。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意,比身上的阳光还要烫。
他想起玄清道长的坟,想起城隍庙的白骨,想起归墟的邪气,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如今看来,都成了滋养这桃林的养分。就像这灵犀草,历经风霜,才能长得更旺,才能护佑更多人。
“林羽哥,快来糊风筝!”李逸尘的喊声把他拉回现实。
林羽走过去时,林婉儿和阿依已经把蜡染布铺在石桌上,小安正小心翼翼地往布边涂浆糊,手指沾得黏糊糊的,却笑得格外认真。阳光透过桃花瓣,在布上投下斑驳的影,像给蝴蝶翅膀镶了层金边。
“我来绑竹骨。”林羽拿起削好的竹篾,动作熟练地弯曲、固定,李逸尘在一旁递线,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风筝谣》。阿依则教林婉儿和小安唱:“蝴蝶飞,飞上天,带着心愿到云边……”
风筝糊好时,风正好起来了。李逸尘举着风筝跑,小安在后面放线,蜡染布做的蝴蝶果然飞得又高又稳,翅膀上的桃花瓣被风吹得簌簌落,像从云里撒下的粉雪。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小安跳着拍手,木剑都扔在了地上,“它要去告诉玄清道长,我们的风筝会飞啦!”
苏长风坐在廊下,望着天上的风筝,蒲扇停了下来。林羽走过去,给他披上件薄衫:“风大了,当心着凉。”
“不老呢。”苏长风笑着摆手,目光落在风筝上,“玄清道长年轻时,也爱放风筝。他说,风筝线握在手里,就像把江湖系在心上,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林婉儿和阿依的芦笙声又起,这次是完整的《风筝谣》,清亮的调子追着风筝飞,像要把整个桃林的春天都送到云里去。李逸尘和小安追着风筝跑,笑声惊起一群又一群麻雀,在蓝天上划出灰黑色的弧线。
林羽站在廊下,望着这满院的热闹。阳光暖得像蜂蜜,芦笙甜得像桃花,连风里都裹着笑。他忽然明白,所谓江湖,从来不是孤胆英雄的传奇,而是这晴日里的风筝,是稚语里的心愿,是一群人守着一方天地,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风筝在天上飘着,线握在小安手里,像握着整个春天的希望。林羽知道,只要这根线不断,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桃坞的故事,就会像天上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在岁月里,写下最绵长的篇章。
夕阳西下时,风筝被收了回来,蜡染布的翅膀上沾了些云气,摸上去潮潮的。小安把它挂在墙上,说明日还要放,要让它载着新摘的灵犀草籽,飞到中都的学堂去。
暮色漫进桃林时,灶房飘来饭菜香,混着芦笙的余韵,在暖烘烘的空气里漫开。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像被阳光镀过,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