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初露,将皇城的琉璃瓦染上一层金辉,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轻晃,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奏响序曲。
百官身着簇新的朝服,绯色、青色、紫色的官袍在晨光下层层叠叠,如同铺开的锦绣画卷。
他们自发地跟在文锦王身后,脚步轻缓却有序,朝皇城门口走去。石板路上还残留着昨夜露水的痕迹,踩上去微凉,却丝毫不影响众人此刻复杂的心情。
宰相杨广荣快走两步,与身旁的镇国林帅并肩而行。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武王大捷归来,这消息昨夜便传遍了京城。太子殿下这储君之位,怕是要坐不稳了。”说罢,他眼角的余光悄悄扫向队伍末尾的李威,见对方依旧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才稍稍松了口气。
林帅微微颔首,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处巍峨的城门。城门上方的“大炎皇城”四字匾额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却映得他眼底多了几分感慨:“武王自小便才华出众,文韬武略皆在皇子中拔尖,本就是储君的最佳人选。若不是太祖皇帝留下‘立长不立贤’的规矩,这太子之位,根本轮不到大皇子。”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如今武王带着赫赫战功归来,太子妃又闹出那般丑闻,陛下怕是真要重新考量储君之事了。”
两人的对话虽轻,却一字不落地飘进了李威耳中。他垂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浅影,遮住了眸中的情绪。
谁也不知道,就在方才文锦王暗中试探他,让他在文臣丞相与武将林帅之间选边站时,无论他选哪一方,文锦王都会借题发挥,怒斥他没有主见。还好李威躲过了这一劫。可偏偏,武王归来的喜讯冲散了文锦王的注意力。
李威悄悄攥紧了袖中的手,指尖触到一枚冰凉的罗盘——厄运罗盘。
悄悄拿出袖中对准朝会殿的炎武,接受百官的道贺,汇报西北边关战况。罗盘上的指针飞速转动,最后停在了一个数字上——7000。
看到这个数字,李威的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7000的气运值,他轻轻摩挲着罗盘,心中暗道:武王你果然是一条大肥鱼。
不多时,众人便抵达了皇城门口。城门两侧的卫兵身着玄铁盔甲,手持长枪,身姿挺拔如松,见文锦王到来,齐齐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参见陛下!”文锦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却紧紧锁定着远方的官道。
一阵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惊雷般在空旷的官道上回响。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支军队正朝着皇城方向行进。武王身后还有两名身高30米的巨人,身材魁梧,一身铠甲,这样的体型攻打城门也许只需要一锤,异常的抢眼。
军队前方,一面红色的“炎”字大旗迎风招展,旗面用金线绣出的火焰纹路在晨光下跳跃,仿佛真的有烈火在燃烧。旗手身材高大,身着红色战甲,腰间配着一把长刀,每一步都踏得稳健有力,将大旗举得笔直。
大旗下方,一名身着银色盔甲的年轻将领骑在一头墨麒麟上,身姿挺拔如松。那墨麒麟通体漆黑,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幽光,四蹄踏在地上,每一步都带着厚重的力量感,偶尔发出一声低沉的嘶吼,尽显神兽的威严。将领的银色盔甲上镶嵌着数十颗红色宝石,宝石被打磨得圆润光滑,在晨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将他衬得愈发英武。他面容俊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看透人心——正是平定西北叛乱归来的武王,炎武。
炎武远远便看到了站在城门正中的文锦王,立刻翻身下马。他动作利落,银色盔甲在翻动间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落地时稳稳当当,没有半分踉跄。随后,他快步走上前,在文锦王面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儿臣炎武,领兵平定西北叛乱,特来向父皇复命!”
“好!好!”文锦王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快步上前,伸手扶起炎武。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儿子,见炎武虽面带几分疲惫,眼底却依旧闪烁着明亮的光芒,精神饱满,心中的喜悦更甚。他拍了拍炎武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辛苦你了,我的儿!此次你平定西北,为大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朕一定要重赏你!”
武王微微躬身,态度谦逊,脸上没有多少喜色:“儿臣能平定叛乱,全靠父皇的英明领导,制定了周密的战略,也靠将士们奋勇杀敌,不畏生死。儿臣不过是奉旨行事,不敢居功。”他的声音温和却坚定,既表达了对文锦王的敬重,又不忘提及将士们的功劳,引得身旁的百官纷纷点头称赞。
文锦王哈哈大笑,心情愈发畅快,又拍了拍炎武的肩膀,带着他向朝会殿走去。
百官们紧随其后,脸上都挂着笑容,纷纷向武王道贺,一时间,官道上满是欢声笑语。唯有李威,故意放慢了脚步,落在队伍的最后。他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炎武挺拔的背影,手指轻轻敲击着腰间的玉带,指尖的节奏缓慢却有规律,像是在盘算着什么。他知道,随着武王的归来,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朝会殿前的广场上,一座巨大的水池泛着粼粼波光。水池中央雕刻着一朵巨大的莲花,花瓣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而在莲花旁边,一头火麒麟正趴在水中,浑身的火焰纹路在水光的映衬下,显得愈发鲜艳。
它原本闭着眼睛,像是在沉睡,可当炎武的身影出现在广场上时,它缓缓睁开了眼睛,金色的瞳孔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后喷出一缕火星,火星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小小的涟漪,仿佛也在为武王的归来而欢呼。
可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火麒麟的目光其实一直盯着炎武身旁的墨麒麟,还时不时地挤眉弄眼,模样颇为俏皮,像是在与老情人打招呼。
晨光彻底驱散了夜色的阴霾,将整个皇城笼罩在温暖的光芒中。宫殿的飞檐、广场的石板、水池的波光,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显得庄严而又祥和。大炎王朝的新一天,就在这捷报与喜悦中,缓缓开启。
众人回到朝会殿内,气氛热烈。文锦王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的百官,最后落在炎武身上,正要开口宣布赏赐,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大哥也在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炎武正笑着看向站在角落的李威,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兄弟间的日常闲聊。
他面如冠玉,笑容温和,眼神中没有半分敌意,不知情的人,怕是真的会以为这兄弟二人感情极好。
李威抬了抬眼,目光在炎武身上扫过,却没有正眼瞧他。并非他故意无礼,而是从前的大皇子,便是这般傲慢无礼的模样——毕竟,在众人眼中,他是个不学无术、胸无大志的废物皇子。
他淡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敷衍:“二弟真是盛勇无敌,真是让大哥羡慕。”
炎武似乎并不在意他的态度,依旧笑着,双手抱拳,向李威行了一礼:“此前战事吃紧,未能赶在大哥大婚之日赶回京城道贺,是做弟弟的失职,还望大哥莫要见怪。”
李威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殿内的百官都听得清清楚楚:“结婚这等小事,有什么好在意的?大不了大哥以后多娶几个圣地圣女,总有一次二弟能赶上喝喜宴。”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无语的表情。谁都知道,太子妃叶青寒与青峰域圣子龙啸云不清不楚,甚至在拜堂上公然喊出要私奔,此事早已闹得满城风雨,成为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武王此刻提起“娶圣女”,无疑是在自揭伤疤,也让气氛变得愈发尴尬。
文锦王轻咳一声,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看了看时辰,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今天的朝会就开到这儿吧。炎武刚回来,就到皇后那好好休息吧,她估计还不知道你回来了呢。”
可就在这时,李威却突然站了起来。他一改往日吊儿郎当的模样,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与平时判若两人。
他向前走了两步,对着龙椅上的文锦王躬身行礼:“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文锦王皱了皱眉,心中有些不悦。他最了解这个大儿子,平日里要么不上朝,要么上朝就惹事,如今又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他沉声道:“你有什么事就快说!注意场合,这里是朝会殿,不是你的永宁宫!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人看,莫要闹出笑话,丢了皇家的颜面!”
李威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恭敬却不卑微:“父王,文武百官都有自己的职责,每日为朝廷之事忙碌。儿臣身为太子,却整日无所事事与他们站在一起参加朝会令我惭愧。他们讨论朝政时,儿臣一句话都插不上,心中实在愧疚。因此,儿臣想向父王讨个差事,只想为父皇分担点忧虑忧,也为大炎王朝尽一份力。”
文锦王愣住了,他看着眼前的李威,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儿子。他随即笑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今天世间的喜鹊都往我们大炎国的方向飞了!说吧!你想要什么差事?趁着朕今天高兴说不定就答应你了。”
李威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口:“儿臣想要大理寺卿之位,既然前任大理寺卿已经被撸了官职,如今这职位正好空缺,儿臣就要它吧。”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殿内炸开。文武百官纷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威,仿佛见了鬼一般。
大理寺卿可是正三品的要职,掌管着全国的刑狱之事,还统领着三千锦衣卫——那三千锦衣卫个个都是练气境的精英,身手不凡更有监察百官的权力,地位举足轻重。
而大皇子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皇子,别说胜任正三品大理寺卿,就是九品主簿估计他都够呛!
“这还是那个不着调的大皇子吗?”
“他怎么突然有上进心了?这上进心是不是也太离谱了?”
“大理寺卿那可是要职,他怎么敢开口要的?”
百官们窃窃私语,声音虽小,却清晰地传到了文锦王耳中。文锦王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看着李威,语气严肃:“你倒是敢开口!大理寺卿乃是正三品要职,关乎朝廷律法与百官风气责任重大。以你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换一个差事朕可以考虑。”他没有说出口的是,那三千锦衣卫与监察百官的权力,他绝不可能轻易交出。
“不换!”李威斩钉截铁地拒绝,语气中带着几分倔强,“儿臣就要当大理寺卿!老二已经被加封武王,在西北手握百万兵权,如今又大胜归来,怕是已经封无可封。儿臣既然是太子,就应该比老二强。”
“殿下而孝心可嘉,但能力不足,殿下还是不要为难陛下吧。”宰相上前一步摇摇头。
“二殿下从军时候才十二岁,也是从最底层的步卒开始锻炼,一步步积攒军功,才有现在的武王”林帅也是摇摇头。
“你看!众臣都反对……”文锦王故作犹豫。
“父王他们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不是真龙,儿臣不和他们计较,人争一口气,儿臣在这里立下军令状,若干不好这大理寺卿这个小小的三品官,儿臣自己收拾铺盖卷搬出东宫!”李威一副豁出去的模样。
“这里可是朝会,此言当真。”文景王的眼睛一亮,死死盯着这个不成器的太子今天这么有魄力吗?
“自然当真!”李威神色自若。
文锦王看着李威:“好!有胆识,朕今天就答应了,让你当这个大理寺卿!但你给朕听好了,若是你在任期间捅出什么大篓子,影响了朝廷律法与稳定,你就自己搬出东宫!!”
李威心中一喜,他对着文锦王躬身行了一礼,声音平静:“谢父王成全。”说罢他转身走出了朝会殿,留下满殿面面相觑的百官。
只留下林帅和宰相两人有些错愕,这还是他们认识中的大皇子,是不是被二殿下刺激到了,感觉到危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