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发现,一直令人很是畏惧的46岁已经悄然过去了!
11月8号那天晚上的细节都想了起来。
“你在地球原定的一生应该是成为一个拥有大量优秀作品的着名画家,在46岁时完成所有的游学任务,自然会回到这里。可是,在许多节点你都做了改变,而且到现在还无所建树,在游学安排系统中当然就延长到106年,可你去地球是为了什么?你想一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那人板起脸来严肃地问。
一时,她的心中百感交集!
难道那些梦境中,真的存在有另一个世界吗?
不,那不是梦。
梦境中的一切,不会记得这么清楚的。
难道我真的是来地球游学的吗?
难道人真的有前生后世吗?
若真是那样,我何必如此苦恼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人际关系呢?
回想起这些年,最初,懵懂地走入社会,一厢情愿地把人们都想得很好。渐渐地发现无法理解一些人,其所作所为总是难以理喻,但总能往好的方向去解释并接受,这时她的内心还是很平和。
而后,突然有某一个事件作为契机,方尘开始怀疑那些人的动机,这时感到周围危机四伏,感到灰暗、心情低落.......而后似乎彻悟了,知道了那些人的心理,开始明白什么是嫉妒,因为自己也有了妒意,明白了人为什么会无端地诽谤中伤,因为自己也有要说别人坏话的欲望........,于是,方尘开始反思自己,读一些古圣先贤的书来淘洗自己的思想。然而,却愈加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反观同时走入社会的伙伴们,那些开始利欲熏心、开始冷漠刻板、开始蝇营狗苟的,反倒越来越如鱼得水了,都混得风生水起........其实就是思想境界与那些人一致了,已经被同化为他们中的一员。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完成了所谓的社会化。
也有些人的轨迹是另一番风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了解了黑暗之后,内心是否有觉醒的力量,能否重新走向光明,这才是最重要的。
方尘轻舒了一口气:不管那是不是梦,都是一个觉醒的契机。
看着这张纸,方尘心中感慨万分,浑浑噩噩、忙忙碌碌中,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呢?
而且,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她又失眠了……
一眨眼,寒假结束了。
又是一个新学期。
没想到,2019年的春季一开学,各种文化艺术类的协会真是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茁壮蓬勃发展起来……
教职工代表会之后,第一个成立的文化艺术类协会竟是诗词协会。
现在还会有人写诗词吗?诗词讲究那么多,又是格律啦、又是押韵啦、又是曲牌啦,写起来那么麻烦,而且还是那么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在这种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谁还有那份心思去写诗填词啊?有那时间玩儿点儿啥不好啊?
看着企业微信群里的招募启示,大部分人是怀疑多于好奇,甚至带上了些看笑话的心理。
而诗词协会的发起人正是袁乐。一时人们都惊诧不已:这小子,有点儿水平啊,搞完音乐,又弄上诗词啦!
让人们跌破眼镜的是,还真有人报名啦!
成立一个诗词协会,是整整一个寒假中,袁乐在与王丹臣老师不断的微信交流中,逐渐产生的一个念头。
寒假中,袁乐先是写了一首诗发给王老师,请他指点一二,王老师的评点切中要害、非常到位,比袁乐自家老妈那些不疼不痒的啰嗦话有用得多,后来又读了老师的几首诗词,获益颇多。快开学时,王老师又给他推荐了几位学校老师的微信号,袁乐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竟然有这么多诗词高人!
于是,一开学,袁乐便发起成立了诗词协会。
年轻人,有热情、干劲儿足!
看着企业微信群里的招募启示,但没当回事。没想到袁乐找上门了,特意邀请方尘。
方尘推辞道:“不行,我哪里会写诗啊……”
袁乐乐了:“看你说的,谦虚,你若是不会写诗,那咱们学校就没人会了。没问题,你写的诗我可是读过的,就是那首插花时写的藏头藏尾诗,太棒了。”
方尘接着婉拒:“那只能算打油诗,瞎诹的,我……”
“你若是不参加,诗词协会可就少了一大亮点,就显不出水平了。”
看这小话儿说的!
没什么过硬的理由拒绝,方尘也就答应了。
年轻人的行动力就是强!
在袁乐的张罗下,开学后的第三周的周五下午,诗词协会的成立大会及第一次诗词协会活动就在教学楼的一个教室里举行。教室中有十几位热爱诗词的老师,方尘坐在靠后第五排的地方。身后都是空的。
何院长与工会主席都出席了,还讲了话,以示重视。
何院长哈哈一笑,说:“作诗啊是文人雅士的事,本就是闲中雅趣、有感而发……在古代,吟诗作对都很讲究、很繁琐的,不说焚香净手正衣冠吧,茶酒相伴、笔墨伺候那是必有的程序了。这次是第一次活动,形式简洁一些,不要求大家当场作诗,那些茶酒笔墨什么的就免了。在座的各位都是文人雅士,我不怕被你们鄙视,说句实在话:希望以后会更丰富的形式,比如搞个什么雅集啊什么的,学校会有资金支持的,所以,我希望这个诗词协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资金支持也会越来越高!”
众人都闻音知雅意,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袁乐的妥当安排下,老师们一个接一个地朗诵了各自的诗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掌声也越来越热烈。
方尘回头一看:好家伙,身后已经是坐得满满当当的了。都是路过闻声进来的学生。
原本,因为是袁乐发起组织的诗词协会,方尘以为都是年轻人。抱着支持的态度,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参加进来。所以,本来她没当回事。没想到,来了才发现,除了三位年轻老师,其他的都是老教师。
老一代人文化素养比较高。
方尘认真起来。
轮到方尘了。
这会儿不知怎的,她竟然有些紧张。
“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前两年的旧作,是一首鹊桥仙,请大家指教。”
说着,她郑重地双手捧起那张A4纸,扬声念道:
“鹊桥仙·青葱年少
青葱年少,
壮游南北,
谁记当年诗句。
祖国山水染青春,
且去作、激昂歌曲。
讲台三尺,
玄旗一面,
站尽半生风雨。
芬芳桃李映江山,
又何必、功名利俱。”
“好!好词!好气魄!”马老师激动得站了起来,连连夸赞。
王丹臣老师也点头称赞。
或许是这阙“鹊桥仙·青葱年少”说出了许多老师的心里话,很多人眼中有光,现场更是掌声不断!
这时的教室中不止是十四位热爱诗词的老师,后面还有许多学生。
还真的没听过别人这么夸她的。尤其是还把她夸成了一朵花一样的,倒是让方尘有些的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