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晋中盆地的风,总带着股子煤烟和陈醋混在一起的味道。光绪二十六年那个秋天,这风里又多了点别的——是枪炮的铁锈味,还有人跑断了腿扬起的尘土。

乔家大院的铜环门“哐当”一声被撞开时,乔致庸正在三进院的书房里翻账本。他那年已经七十出头,留着山羊胡,胡梢有点花白,可眼睛亮得很,像浸在水里的墨石。听见动静,他手里的象牙算盘没停,珠子打得“噼啪”响,只是问了句:“慌啥?天塌下来有房梁顶着。”

跑进来的是管家乔忠,跑得满脸通红,棉袍都湿透了,贴在背上像块膏药:“大先生!不好了!城里乱了套了!洋兵跟义和团打起来了,巡抚衙门放话,见了洋人就抓,说是‘替天行道’!”

乔致庸这才停了算盘,抬头看他:“抓洋人?抓人家干啥?”

“说是……说是洋人祸乱中原。”乔忠喘着气,“刚才门房来报,街上看见几个蓝眼睛的女洋人,被兵勇追得像兔子,往咱们这边跑来了!”

乔致庸放下账本,手指在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着。他知道外面乱成了一锅粥。自打庚子年夏天,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太后和皇上都跑了,地方上就没了主心骨。山西巡抚毓贤是个硬茬,喊着“杀洋灭教”的口号,城里的洋教堂被烧了,传教士死的死,逃的逃。

“她们是传教的?”乔致庸问。

“看着像,穿得怪模怪样,头上还裹着白布。”乔忠搓着手,“大先生,咱们可得当心!这时候沾上洋人,要是被官府知道了,咱家……”

话没说完,院墙外传来女人的哭喊,夹杂着生硬的中国话:“救命……求求……”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乔致庸站起身,往门口走。乔忠赶紧拉住他:“大先生!万万使不得!您忘了?前儿个隔壁常家,就因为收留了个受伤的洋医生,被兵勇抄了家,男丁都下了大狱!”

乔致庸甩开他的手,步子没停:“常家是常家,乔家是乔家。是人就得救,管他是哪国的。”

推开厚重的木门,门轴“吱呀”一声,像疼得哼了一声。门外的情景让乔致庸皱了眉:七个穿着灰布修女服的女人,头发凌乱,脸上又是泥又是泪,正被两个拿着大刀的兵勇堵在墙角。其中一个年纪大点的修女,怀里还护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那小姑娘吓得浑身发抖,眼睛闭得紧紧的。

“住手!”乔致庸喊了一声,声音不高,却带着股威严。

兵勇回头一看,见是乔家大先生,气焰矮了半截。乔家在祁县地面上,那可不是一般人家。从乾隆年间起,乔家的票号就开遍了大江南北,“汇通天下”的牌匾不是白挂的。官府见了乔家的人,也得让三分。

“乔大先生,”领头的兵勇拱了拱手,“这可是洋婆子,巡抚大人有令,见一个抓一个,您别为难小的。”

乔致庸没理他,径直走到修女面前,用他那口带着晋中腔的官话问:“你们是哪国的?要往哪儿去?”

年纪大的修女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这老头会说官话,赶紧用生硬的语调回答:“我们是……意大利……要去……保定府……”

“保定府早乱了。”乔致庸叹了口气,转头对兵勇说,“她们是我乔家的客人,迷路了,来借宿几天。巡抚那边,我去说。”

兵勇脸涨得通红:“大先生,这……这不合规矩啊!”

“规矩是人定的。”乔致庸从袖袋里掏出块银子,塞到兵勇手里,“弟兄们辛苦了,买壶茶喝。这几位客人,我留下了。”

银子沉甸甸的,兵勇掂了掂,看看乔致庸不容置疑的眼神,又看看那几个吓得瑟瑟发抖的修女,终究是没敢再争,嘟囔了两句“那您可得担待着”,带着人走了。

看着兵勇走远了,修女们“扑通”一声全跪下了,嘴里叽里呱啦说着什么,大概是道谢的话。乔致庸赶紧让她们起来:“快起来,地上凉。乔忠,带她们去西跨院,找几件干净衣裳,弄点热乎饭。”

乔忠脸都白了,拉着乔致庸的袖子直跺脚:“大先生!您这是把祸水往家里引啊!万一被人捅到巡抚那儿……”

“捅就捅。”乔致庸瞪了他一眼,“她们也是爹娘生的,在咱地盘上遭了难,能见死不救?再说了,祸水祸水,你不把人家当祸水,人家就不是祸水。”

西跨院平时没人住,收拾得干净。修女们吃饱了热饭,换了身乔家仆妇的粗布衣裳,才算缓过神来。那个年纪大的修女叫玛莉亚,会说几句中国话,她告诉乔致庸,她们是天主教修女,本来在太原教堂做事,毓贤下令杀洋人,教堂被烧了,神父被杀了,她们七个是偷偷跑出来的,一路往南,想回意大利使馆。

“太原到保定,千里迢迢,兵荒马乱的,你们走不了。”乔致庸听完,摇了摇头,“就在我这儿住下吧,等风头过了再说。”

玛莉亚眼睛红了,“扑通”又跪下了:“乔先生……好人……上帝……保佑你……”

乔致庸赶紧扶起她:“别跪,折寿。咱中国人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跟你们的上帝,大概是一个意思。”

就这么着,七个意大利修女在乔家大院住了下来。乔致庸特意嘱咐下人,不许对外声张,每日三餐按时送去,还让账房先生教她们说中国话,认中国字。玛莉亚她们也懂事,不四处乱逛,就在西跨院里做些针线活,有时候还帮着厨娘择菜,倒也相安无事。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没过几天,县衙就派人来了,说是听说乔家藏了洋人,要上门查验。乔致庸亲自在大门口等着,把来人请到客厅,泡上最好的碧螺春,慢悠悠地说:“王县丞,我乔家做的是本分生意,从不惹是生非。那些女眷,是我远房亲戚,从关外过来的,长相有点特别,可不是什么洋人。您要是不信,我让她们出来给您请安?”

王县丞哪敢真让她们出来,乔家的面子不能不给。他呷着茶,打哈哈说:“大先生说笑了,我就是来问问。既然是您的亲戚,那肯定没问题。只是……外面风言风语多,您多担待。”

“多谢王县丞体谅。”乔致庸让乔忠包了两匹绸缎,“一点小意思,给县太爷和您添件衣裳。”

王县丞揣着绸缎,乐呵呵地走了。乔忠在一旁抹冷汗:“大先生,这要是被捅到省里,可就麻烦了。”

乔致庸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麻烦?人心都是肉长的。她们没招谁没惹谁,凭啥就得死?咱乔家富了几辈子,图啥?不就图个心安吗?”

就这么着,七个修女在乔家大院藏了三个多月。直到冬天来临,外面的风声渐渐平息,乔致庸才让人找了辆马车,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给她们备足了干粮和盘缠,悄悄送她们去了天津卫的意大利领事馆。

玛莉亚临走时,拉着乔致庸的手,眼泪汪汪的,从怀里掏出个十字架,非要塞给他。乔致庸摆了摆手:“我信道,不信这个。你们平安到家,就行。”

玛莉亚想了想,从包袱里拿出块绣着意大利国徽的丝绸,双手捧着递给他:“这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乔先生,您收下……将来……有用……”

乔致庸看她一脸真诚,就收下了,让乔忠找个匣子装起来,搁在书房的角落里,没再当回事。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乔致庸年纪越来越大,把家业交给了儿子乔景仪打理。他每天在院子里种种花,看看账本,偶尔跟来访的老友下盘棋,那段收留修女的往事,渐渐被人淡忘了。

直到五年后的一天,院子里突然来了几个穿着洋装的人,还跟着省里的官员。领头的是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说是意大利驻华公使,特意来拜访乔致庸。

乔致庸那会儿已经八十多了,耳朵有点背,听说是意大利来的客人,愣了半天,才想起西跨院那七个修女。

公使握着乔致庸的手,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旁边的翻译赶紧解释:“公使先生说,玛莉亚修女回到意大利后,把您救助她们的事告诉了国王。国王非常感动,说您是意大利的朋友。特意让公使先生来道谢,还送来了一面意大利国旗,还有一枚勋章。”

说着,两个洋人展开一面红、白、绿三色的旗子,旗子中间还有个盾形的徽章。公使亲自把旗子递到乔致庸手里,又把一枚金灿灿的勋章别在他的衣襟上。

乔致庸看着那面花花绿绿的旗子,有点懵。他活了一辈子,见过大清的龙旗,见过商号的幌子,就是没见过这洋旗子。他摆了摆手,让乔忠把旗子收起来,笑着对公使说:“举手之劳,不足挂齿。都是些可怜人,换了谁都会帮一把。”

公使临走时,又特意嘱咐:“乔先生,这面国旗您一定要收好。将来若是遇到难处,只要挂起这面旗子,意大利的朋友都会帮忙。”

乔致庸没把这话放在心上。他觉得这辈子跟洋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了,这面旗子,大概也就当个稀罕物,给孩子们看看新鲜。

可谁也没想到,这面被束之高阁的外国旗子,三十多年后,真成了乔家大院的救命符。

那是民国二十六年,日本人的铁蹄踏进了山西。平遥、太谷的那些大宅院,要么被日军占了,要么被抢了,烧了。祁县也没能幸免,城里的商铺被砸得稀巴烂,不少大户人家的院子成了一片焦土。

日军快打到乔家堡的时候,乔家上下慌作一团。男人们想拿起家伙跟鬼子拼了,女人们抱着孩子哭,管家乔映奎(乔忠的孙子)急得满嘴起泡。他想起爷爷生前说过,老祖宗书房里有个匣子,装着一面外国旗子,说是意大利公使送的。

“那旗子……能管用?”有人嘀咕,“日本人跟意大利不是一伙的吗?(注:当时意大利与日本同为轴心国)”

“死马当活马医吧!”乔映奎咬了咬牙,让人把匣子找出来。打开一看,那面红、白、绿三色的旗子还好好的,只是有点褪色。他让人找了根长竹竿,把旗子挑起来,竖在乔家大院最高的角楼上。

第二天,日军的骑兵果然进了乔家堡。马蹄声“嗒嗒”响,踏得黄土飞扬。村民们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声。日军到了乔家大院门口,正要往里冲,突然看到角楼上飘着的旗子。

领头的军官勒住马,眯着眼看了半天,又跟旁边的翻译嘀咕了几句。翻译跑过来,对着门里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跟意大利人有关系?”

乔映奎硬着头皮走出来,拱手说:“回太君,这是我们老祖宗当年救了意大利的朋友,他们送的旗子,说遇到难处可以挂出来。”

军官又看了看旗子,眉头皱了皱,突然抬手喊了声:“撤!”

骑兵们“呼啦”一下,掉头走了,连院子门都没进。

乔家上下都傻了,半天没回过神来。直到马蹄声远了,才有个老太太哭出声:“老天爷保佑!老祖宗积德了!”

后来才知道,那时候意大利和日本是盟友,日军看到盟友的国旗,果然没敢乱来。就这么着,乔家大院在战火纷飞里,安然无恙。那些被日军抢走的财物,烧掉的房屋,乔家一样都没摊上。

消息传开,四邻八乡的人都啧啧称奇:“乔家真是积了大德了!当年救了几个洋修女,没想到几十年后,一面旗子保住了整个家业!”

再后来,乔家大院成了晋中唯一没被战火破坏的古宅。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它改成了民俗博物馆,那面意大利国旗,也被妥善地收藏起来,成了馆里的一件特殊展品。

讲解员给游客讲故事时,总爱指着那面旗子说:“瞧见没?当年乔致庸老先生救人的时候,可没想过要啥回报。他就是觉得,人不能见死不救。可您看,善举就像撒种子,当时可能看不出啥,说不定哪天就长出参天大树来了。”

如今的乔家大院,青砖灰瓦依旧,飞檐斗拱还在。游客们踩着石板路,看着“汇通天下”的牌匾,听着导游讲乔致庸的故事,总会在心里琢磨:这世上的事,真说不清。你帮别人搭座桥,说不定哪天自己就走过去了;你给别人行个方便,说不定哪天就方便了自己。

就像晋中老辈人常说的:“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乔家富了六代,靠的不只是精明的生意经,更是那份揣在心里的善良。那善良,就像乔家大院里的老槐树,扎根深,长得稳,风刮不倒,雨淋不坏,还能给后人遮风挡雨呢。

秋风又起,吹过乔家大院的角楼,仿佛还能听见当年乔致庸拨算盘的声音,“噼啪,噼啪”,算的不是银子,是人心。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从死囚到统帅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