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推门进来,话还没说完,张定远已经抬手示意他停下。他的手指还按在布防图上,笔尖停在“夜袭特训队”那行字的末尾,墨迹未干。
他没有抬头,只低声说:“先去查清楚海面情况,回来再报。”
亲兵迟疑了一下,退出门外。
屋内灯芯噼啪响了一声,火光晃了晃。张定远盯着地图上的海岸线,手指慢慢划过几处隘口。他的肩伤还在隐隐作痛,动作却没停。他知道,倭寇不会就这么退了。台州虽下,战事未终。
门被推开,脚步沉稳。戚继光走了进来,身上披着一件深色外袍,手里没有拿任何东西。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图纸,又看了看张定远的脸。
“你还没去休息。”他说。
“海面有动静,不能松懈。”张定远终于抬起头,“我刚把‘夜袭特训队’的初步安排写下来,还没来得及细想。”
戚继光点了点头,在他对面坐下。“那你先别想别的事。咱们先把台州这一仗,从头到尾,理一遍。”
张定远放下笔,坐正身子。
戚继光开口:“地道爆破,是你定的时辰?”
“是。比原计划晚了半刻。”张定远答,“火药受潮,引信烧得慢。我让爆破手多等了一阵,确认火势稳定才点火。”
“结果炸开了东门,缺口够大。”
“缺口够大,但偏了一尺,砸塌的是城墙内侧营房,不是主墙。这让我们少死了不少人。”
“火器营呢?推进节奏如何?”
“炮队压住了高台火力,火铳手分三组轮射,压制得很稳。但巷战开始后,第二队冲得太快,和第三队脱了节。倭寇趁机从侧巷反扑,死了七个兄弟。”
戚继光听着,没打断。
张定远继续说:“我当时下令强攻北巷,想尽快打通主道。可没等侧翼合围,就让突击组进了窄巷。后来回想,那一段推进太急,伤亡本可减少。”
戚继光问:“若再打一次,你怎么改?”
张定远翻开随身携带的小册子,抽出一页草图。“我想试一种新打法。火铳手三人一组,一人射击,两人换弹,交替前进。每推进十步,就在拐角或门框设一个火力点,守住后再往前。后面的人踩着前面的火力往前走,不乱冲。”
他指着图上几个标记:“另外,专门组织五人突击小组,专破死角。他们不参与正面压进,只负责清屋、破门、斩头目。这样能减少无谓死伤。”
戚继光盯着图纸看了很久。
“这法子细,耗时长。”他说,“野战用不上,巷战可行。但你要想清楚,士兵能不能记住?教得会不会太慢?”
“可以拆成步骤练。”张定远说,“先练三人组轮射,再练设点,最后合演。每天练一环,十天就能成形。”
戚继光缓缓点头。“思路是对的。你不只是想着打赢,还想让别人也能打赢。”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很多将领打完胜仗就停下了。你还在往前走。”
张定远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上面有火药烫出的痕迹,也有刀刃划过的旧伤。
“我见过太多兄弟倒下。”他说,“有些人死的时候,其实只要再晚一步冲,或者换个方向走,就能活。我不想再靠运气打仗。”
戚继光站起身,在屋里走了两圈。油灯照着他背影,映在墙上。
“你之前提的‘夜袭特训队’,打算怎么带?”
“先挑三十个反应快、耐力好的兵。”张定远答,“从蒙眼行军开始,练夜间辨向、静步接近、突袭定位。再教他们用短铳贴身作战,专打敌营薄弱点。”
“目标是什么?”
“不是为了多杀几个人。”张定远抬头,“是为了让主力部队少打硬仗。我们潜进去,点火、断粮、搅乱敌营,为主力创造机会。”
戚继光停下脚步,转过身。
“好。”他说,“我批你这个队。但我要的不只是三十个精兵。”
他走近一步,目光直视张定远。
“我要你把这些年打过的仗,想到的打法,全写出来。写成‘破城十策’,写成‘巷战八要’,写成能让普通士卒看懂、学会的东西。你要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全军都能用的本事。”
张定远愣了一下。
“你是先锋将,但现在,你得做种火的人。”戚继光声音不高,却很重,“火种不灭,仗才能越打越明白。”
屋子里安静下来。
张定远感到肩上的伤又抽了一下。他没去碰,只是慢慢拿起笔。
他在日记本的空白页上写下第一行字:“教战之道,贵在明失,成于求变。”
接着,他翻到背面,开始画一张新的表格。标题是:“夜袭特训队训练纲要”。
第一条写着:凌晨三点集结,全员蒙眼行军两里,途中识别三种地形变化。
第二条:模拟敌营布防,十人小组无声渗透,完成三点破坏任务。
第三条:遭遇哨兵后,优先制服,禁用刀剑,限用绳索与短棍。
戚继光站在一旁,看着他写。
“你肩上的伤,明天还得换药。”他说。
“我知道。”张定远没停笔,“但这事不能再拖。倭寇随时可能反扑,我们必须更快。”
戚继光没再说什么。他走到门口,手扶上门框,回头看了最后一眼。
“明日召集众将议事。”他说,“你准备好了,就把这些想法拿出来。”
门关上了。
屋内只剩张定远一人。
油灯烧得有些歪,他伸手拨了一下灯芯,火焰重新挺直。
他继续写下去。
第四条:夜间通讯采用三短一长哨音,回应以轻敲地面两次。
第五条:所有行动前必须绘制简易地图,标注水源、障碍、撤离路线。
第六条……
窗外,巡哨的脚步声规律响起。远处传来一声马嘶,很快归于平静。
张定远的笔尖顿了顿。
他想起刚才戚继光说的话——“种火的人”。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写的字,又看了看摊开的布防图。火光映在纸上,那些线条像是活的一样,一条条通向未知的战场。
他继续写。
第七条:每次演练后必须复盘,记录失误,全队讲评。
第八条:每月组织一次对抗演练,由老兵扮敌,检验新战术。
第九条……
笔尖忽然一顿。
墨水干了。
他拧开砚台盖,加了一滴水,重新研磨。
门外脚步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近。
门缝下透进一道微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