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岐岛上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冲天的火光和少数乘小船拼死逃出的溃兵,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九州北部乃至更广袤的倭国土地上,激起了层层叠叠、复杂无比的波澜。
对马海峡附近海域发生的这场短暂而酷烈的战事,其消息首先传到了对马岛的宗氏家族耳中。对马岛因其地理位置,历来与朝鲜、大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倭寇活动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宗家当主宗贞盛在接到溃兵和自家海上眼线的急报时,正与家臣品尝着来自朝鲜的清酒。
“什么?明国的军队?巨大的铁船?如同雷神咆哮的火炮?”宗贞盛手中的酒杯差点跌落,他年近五旬,脸上带着长期海上生活留下的风霜印记,此刻写满了难以置信,“壹岐岛……已经被攻陷?岛上……岛上的人都被……”
“是……是的,大人!”跪在下面的溃兵头目浑身污泥,衣衫褴褛,脸上还带着未消散的惊恐,“明人的船像山一样大,是铁做的!他们的火铳打得又快又准,还能连续射击!他们的炮……太可怕了!一炮下来,整个寨墙就没了!他们……他们根本不接受投降,见人就杀……壹岐岛,已经完了!” 溃兵的声音带着哭腔和深入骨髓的恐惧。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家臣们交头接耳,脸上皆是惊疑不定。明国?那个庞大的、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近年来似乎有些内忧外患的帝国,竟然主动派出如此可怕的舰队跨海而来?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宗贞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挥挥手,让溃兵退下,面色凝重地扫视家臣:“诸位,看来……天朝震怒,兴师问罪来了。此事非同小可,需立刻禀报京都的将军大人,以及九州探题(幕府在九州的最高代表)。”
然而,并非所有接到消息的倭国势力都如宗贞盛这般警惕与忧虑。
在九州北部,势力最为强大的守护大名之一——少贰氏当主少贰教赖,在其居城肥前名护屋城接到消息时,反应则截然不同。
“明国?哈哈哈!”少贰教赖身材矮壮,性情彪悍,以勇武着称,但也因此颇为自负。他听完家臣的汇报,非但没有惊慌,反而发出一阵不屑的狂笑,“不过是些侥幸打败了壹岐岛上那些不成器海贼的明人罢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他猛地灌下一大口酒,将酒碗重重顿在案几上,环视着麾下跃跃欲试的武将们:“我早就说过,明国看似庞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的军队,只会躲在坚固的城墙后面!到了这茫茫大海,到了我九州的土地上,就是拔了牙的老虎,不,是待宰的肥羊!”
一名家老(重臣)谨慎地提醒:“主公,溃兵所言明军火器犀利,战舰庞大,不可不防啊。是否应联络大友氏、岛津氏,共同商议对策?毕竟明军来势汹汹……”
“商议?何必商议!”少贰教赖粗暴地打断了他,脸上满是倨傲,“我少贰家雄踞北九州,兵精粮足,武士勇悍,难道还怕了远道而来的明国军队不成?他们侥幸胜了壹岐岛的海贼,就敢小觑我九州武士吗?这正是天赐良机!只要我们能一举击败这支明军,俘获他们的巨舰和火器,我少贰家的威名必将响彻整个日本!到时候,什么大友、岛津,都要匍匐在我少贰家的脚下!甚至连京都的将军,也要对我刮目相看!”
他的话语充满了煽动性,立刻引来了麾下大部分年轻气盛武将的狂热附和。
“主公说得对!明人不足为惧!”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九州武士的厉害!”
“夺取他们的铁船和巨炮!”
“这可是立下不世之功的好机会啊!”
贪婪与狂妄,压倒了对未知力量的警惕。少贰教赖迅速做出了决定:不但不与其他势力联合,反而要抢在其他势力反应过来之前,独吞这份“天降之功”。他立刻下令,集结麾下最精锐的武士和足轻(步兵),调集水军(虽然主要是些关船、小早船等传统日式战船),准备主动出击,寻找明军舰队决战,至少要将他们牢牢堵在壹岐岛附近海域,不使其威胁到九州本土。
类似的场景,在九州其他几个有实力的大名,如大友氏、岛津氏、大内氏那里,也以不同的形式上演出。震惊是普遍的,但随之而来的,并非同仇敌忾的联合,而是深植于倭国战国时代特性的算计与猜疑。
南九州的岛津氏,以其强大的“萨摩隼人”和引入的“铁炮”(火绳枪)技术闻名,当主岛津忠国在确认消息属实后,虽然对明军的新型火炮和铁甲舰心存忌惮,但他更多的想法是坐山观虎斗。
“让少贰那个莽夫去试试明军的斤两吧。”岛津忠国对心腹家臣淡淡地说道,“若他能胜,我们再做打算不迟。若他败了……哼,正好削弱少贰家的力量,或许我们岛津家还能从中渔利。明军跨海而来,补给必然困难,久战必疲。届时,才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他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
丰后的大友氏则陷入内部纷争,当主大友亲隆忙于压制家中的反对势力,对于“外敌”入侵,虽然感到压力,却一时难以全力应对,只能下令加强沿海戒备,持观望态度。
而位于本州岛最西端,控制着濑户内海入口的长门、周防等地的大内氏,当主大内教弘则对九州发生的事情有些鞭长莫及之感。他更关心的是京都的动向和近畿的局势,对于“九州蛮子”们的麻烦,他乐见其成,甚至暗中希望明军能好好教训一下少贰等家,最好两败俱伤。
至于京都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教早已被各地桀骜不驯的守护大名架空,权威扫地。接到九州探题和宗氏送来的紧急军情后,幕府内部争吵不休,有的主张严令九州各大名联合抗敌,有的则认为这是九州诸侯的麻烦,幕府不应过多介入,还有的甚至暗中幸灾乐祸。最终,除了发出一道措辞含糊、要求九州各方“酌情处置”、“保境安民”的指令外,幕府并未能拿出任何实质性的、统一的应对策略。
就这样,面对前所未有的大明军事入侵,倭国各方势力由于根深蒂固的地域隔阂、内部矛盾、信息不对称以及对明军实力的严重误判,并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合防御。少贰教赖的独断专行和贪婪,更是为即将到来的碰撞,埋下了流血的伏笔。
而此刻,在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壹岐岛上,汉王朱高煦站在被焚毁的倭寇主寨废墟前,正听取着侦察部队和海军巡逻舰艇传回的最新情报。
“王爷,根据抓获的倭寇残兵口供和海上侦察,九州方面的倭人似乎已有异动。尤其肥前的少贰家,正在大规模集结船只和兵力,其水军前哨已出现在对马海峡西侧。”
“哦?”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看来,还有不怕死的,想来掂量掂量我大明王师的分量。传令下去,舰队保持戒备,修复损伤,补充弹药给养。陆战队巩固岛上防御,清剿残敌。本王倒要看看,这九州之‘豪杰’,有何能耐!”
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涌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兴奋。四弟高晟为他打造的利剑,正需要更坚硬的磨刀石来开锋!这九州倭寇,便是最好的试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