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环的喧嚣不同,新界元朗工业区一处隐蔽的旧仓库里,正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
仓库大门紧闭,外面挂着“东兴仓储”的褪色木牌,内里却被彻底改造——原本空旷的空间用粗木板隔出训练区和休息区,水泥地面被夯实整平,画着简易的格斗区域线。
墙角整齐堆放着帆布沙袋、木质训练棍和铸铁哑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与汗水蒸发的咸涩气息。
仓库中央,一百二十名身着黑色短打的男子正列队站着,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刀,动作整齐划一得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其中十二人是陈东通过系统兑换的战斗型傀儡机器人,伪装身份为籍贯各异的退役军人,分别化名陈峰、赵磊、吴斌等普通姓名;其余一百零八人,是陈东从九龙、新界贫民窟、码头工棚及难民营筛选的青年,多是战乱幸存者或穷苦劳工,经三个月基础考核后留下。
此刻他们以陈峰、赵磊等十二人为核心,分成九支小队接受特训——这支部队并非新增安保力量,而是东兴专属的“情报组”,与原有五百人的正规安保队伍分工明确。
“全体注意,最新指令。”安保总监陈武大步走到队列前,肩章上的银色猛虎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下月起,情报组全员扩招至三百人,新增的一百八十人由陈峰、赵磊、吴斌等骨干带队训练。”
他话音刚落,队列中响起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陈峰、赵磊等人抬着十个木质箱子走上前。
箱盖打开的瞬间,里面的物件让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巴掌大的圆盘式录音装置(外壳裹牛皮,伪装成怀表)、带长焦镜头的黑色相机(可藏公文包内)、缠绕细电线的无线电接收器(能接收近距离民用波段信号)。
这些装备是陈东通过香港洋行从欧洲购入,虽不算尖端,却是当下情报工作的实用利器。
“这是你们的新家伙,得拿稳了。”陈武拿起一个录音装置,演示着旋开底盖装入磁带,金属碰撞声清脆利落。
“派驻海外的三组,明面上是资产安保人员,暗地里搭建西方市场信息网络:日本组由吴斌带队,盯紧东京、大阪文具厂商,摸透研发进度和原料渠道;北美组归赵磊负责,扎根纽约、洛杉矶,套取零售商定价策略和补货周期;欧洲组由陈峰牵头,聚焦伦敦、巴黎行业展会,获取参展商产品样本和宣传册。”
他转身指向留守组队列,语气愈发严肃:“留守的七组,两组负责元朗工厂和中环写字楼24小时巡逻盯防;三组组建机动小队,配备铁棍和防刺背心,应对帮派骚扰或纠纷;剩下两组作为后备,同时协助海外组整理情报,每周通过加密信件传回香港。”
一名留着寸头的青年上前一步,他是九龙码头招募的阿强,曾因拒绝帮派勒索被殴打,眼神满是坚定:“总监,若在海外被警方盘问,或遇当地势力阻拦,该如何应对?”
“优先保证信息安全。”陈武冷冷回应,“非必要不冲突,尽量装作普通劳工。若身份暴露,立即销毁记录和设备,凭备用身份找当地华侨商会求助。”
“陈东先生说了,你们不是普通安保,是东兴的眼睛和耳朵,商业战场的情报,比拳头更管用。”
他抬手看了眼墙上的老式挂钟,沉声下令:“现在开始分组特训,陈峰、赵磊各带一队练格斗,用木质训练棍对打,注意别伤到人;吴斌负责教情报设备使用,每人间隔三米,仔细看仔细学。一周后考核,不合格者直接淘汰。”
训练随即展开,格斗声、器械碰撞声、口令声在仓库里交织回荡,却被厚重砖墙和外层货物牢牢隔绝。
夜色渐深,仓库灯光依旧明亮,三百人的暗影情报力量正在悄然成型,如同蛰伏的猎豹,等待着奔赴全球战场的指令,为东兴商业扩张筑起无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