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摩柯使团带着林越的善意与阿朵的家书返回南中后,南疆的局势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静。兀突骨的军队早已撤回,边境再无战事,只有华国的商队和医者,依旧穿梭在群山之间,用盐巴、铁器和医术,持续不断地软化着蛮族内心的坚冰。
这种平静,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初秋被打破。祝融夫人,这位威震南中的蛮族共主,终于亲自做出了回应。她并未兴兵,也未再派使者,而是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她亲自来了!
虽然并非大军压境,但祝融夫人的仪仗依旧展现着蛮族共主的威严。她乘坐着由八名健壮蛮兵抬着的华丽竹舆,舆上覆盖着斑斓的虎皮和五彩的羽饰。数百名身披藤甲、手持利刃的蛮族精锐护卫左右,这些武士眼神彪悍,气息沉稳,显然都是百战余生之辈。队伍中还有数名蛮族祭司和长老,沙摩柯也赫然在列。
这支队伍沿着已经修通大部分的武陵南部驰道,不疾不徐地向着零陵而来。消息早已传回,华国上下顿时紧张起来。祝融亲至,其意难测。是战是和,或许就在此番会面之间。
林越闻讯,亦是高度重视。他下令以最高规格的礼节准备迎接,同时命令王统领暗中加强零陵周边的戒备,锰钢弩营随时待命,以防万一。他要在展现诚意与友好的同时,也让祝融夫人清楚地看到华国扞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这一日,秋高气爽。祝融夫人的队伍抵达零陵城南门外。林越亲自率领蔡文姬、大乔、王统领等文武重臣,出城相迎。
竹舆停下,护卫分开。一位女子自舆中缓步而下。
在场所有第一次见到祝融夫人的人,心中都不由一震。
她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年纪,身量高挑,穿着一身火红色的蛮族盛装,上面用金线绣着繁复的图腾,颈间戴着沉重的银项圈,手腕、脚踝上也套着精致的银饰,走动间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五官深邃立体,一双凤眼锐利如鹰,顾盼之间自带一股睥睨天下的英气与威严。她的美丽并非江南女子的温婉,而是带着山野的蓬勃与火焰般的炽烈,令人不敢直视。
这就是统御南中无数蛮族部落,让汉人官府头疼多年的“火神之女”!
林越压下心中的惊叹,上前一步,拱手为礼,不卑不亢:“华国林越,恭迎祝融夫人大驾光临。”
祝融夫人目光如电,上下打量着林越。这个近年来声名鹊起,让她的部将兀突骨铩羽而归,用神奇医术化解了瘟疫危机,更提出“华蛮一家”理念的年轻男子,比她想象中还要年轻,气质沉稳,眼神清澈而坚定,并无寻常汉人官吏的虚伪或傲慢。
“林越城主,”祝融夫人开口,声音清越,带着一丝独特的蛮族口音,却自有一股威严,“你屡次三番示好,甚至救了我南疆部民。我若再不来亲眼看看,倒显得我祝融不识好歹,畏惧于你了。”
“夫人言重了。”林越微微一笑,“真诚相待,本是应有之义。夫人肯移驾前来,是我华国之幸。请入城叙话。”
祝融夫人点了点头,在林越的陪同下,步行入城。她的目光扫过零陵宽阔平整的水泥街道,整齐的民居,熙攘而面色红润的百姓,以及远处那高耸的灰白色城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这与她印象中汉人的城池截然不同,充满了秩序与活力。
接风宴设在了行台正殿,气氛庄重而和谐。林越并未安排繁缛的汉家礼仪,而是采用了相对简约又不失尊重的形式。宴席上的菜肴也兼顾了华蛮风味,既有汉人的精致烹饪,也有蛮族喜爱的烤炙肉食。
席间,祝融夫人话不多,大多时间在静静地观察。她看着从容主持宴会的林越,看着气质高华、谈吐不凡的蔡文姬,看着精明干练、眉眼间带着江东风韵的大乔,也看着侍立一旁、眼神热切地望着她的阿朵。这一切,都与她过去对汉人上层社会的认知大相径庭。
宴后,林越与祝融夫人在行台书房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仅有少数核心人员参与的密谈。
“林城主,”祝融夫人开门见山,摒弃了客套,“你的信,沙摩柯带回了。阿朵的信,我也看了。零陵的景象,我亦亲眼所见。我必须承认,你与我所知的汉人官吏,确实不同。”
林越坦然道:“林越所求,信中所言,即是心中所想。平等互利,华蛮一家,并非虚言。”
“但空口无凭。”祝融夫人凤目微眯,“我如何能相信,待你华国足够强大时,不会背弃盟约,反过来侵吞我族土地,奴役我族子民?历史之上,此类事情,发生的还少吗?”
“所以我们需要订立盟约,建立规则,并将之公之于众,由天下人共同见证。”林越早有准备,“我们可以约定,以目前实际控制线为界,立碑为誓,互不侵犯。双方开放边境指定市场,派员共管,确保交易公平。允许双方子民自由往来、通商、求学。若有纠纷,由双方派出代表共同审理裁决。此盟约,可十年一续,亦可根据情势变化共同商议修改。”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当然,盟约的基石是实力与诚意。我华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盟友,也有诚意与朋友共享和平与发展。若夫人亦有此心,我愿与夫人歃血为盟,昭告天地!若夫人不信,或另有打算,我华国的锰钢弩与水泥城,也随时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恩威并施,将选择权交给了祝融夫人。
祝融夫人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座椅扶手。林越提出的盟约条款,超出了她最初的预期,不仅承认蛮族的自治地位,更给予了平等交往的权利。这确实与她过去接触过的、只想让他们“归化”或“臣服”的汉人官府完全不同。
她想起了沙摩柯的汇报,想起了兀突骨对华国军械威力的描述,想起了那场被华国医者控制的瘟疫,更想起了阿朵信中描述的零陵见闻和那些学习知识的渴望。
最终,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好!林越城主,我信你这一次!就依你之言,订立盟约,歃血为誓!”
接下来数日,双方就盟约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反复的磋商。蔡文姬、沙摩柯作为双方的主要智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一份名为《华蛮友好互助盟约》的文书被拟定出来。
盟约核心内容包括:
一、双方以现有实际控制区为界,尊重彼此疆域,互不侵犯。
二、在华国零陵、武陵南部与蛮族牂牁郡接壤处,设立三个共同管理的边贸市场。
三、双方人员凭官府发放的“通商文凭”或“求学文凭”,可自由往来对方境内指定区域。
四、华国协助蛮族改进农具、防治疾病、兴修水利;蛮族向华国提供木材、矿产、药材等资源,价格公允。
五、若一方遭受第三方无故攻击,另一方有义务提供必要援助(包括军事援助)。
六、盟约有效期十年,到期前一年双方商议续约或修改。
盟约拟定后,在零陵城南郊,设立祭坛,杀白马青牛,林越与祝融夫人各自刺破手指,将血滴入酒中,对天盟誓,共饮血酒,并将盟约文书刻于石碑之上,公之于众。
当林越与祝融夫人共同举起血酒,面对无数华国军民和蛮族代表,将盟约内容高声宣读之时,所有人都知道,南疆的历史,从这一刻起,翻开了新的一页。持续多年的对峙与冲突,终于被一纸盟约所取代。虽然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信任需要时间巩固,但和平的曙光,已然真切地照进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祝融夫人在零陵盘桓了半月,参观了书院、工坊、军营,与林越、蔡文姬等人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对华国的治理模式和发展理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临行前,她甚至同意,派遣首批五十名蛮族少年,进入零陵书院求学。
送走祝融夫人一行,林越站在城头,望着南方的群山,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解决了南疆的后顾之忧,华国终于可以更加专注地面对北面的风云变幻了。而这纸《华蛮盟约》,其影响力,或许将远超此刻任何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