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坳的发明热潮终于蔓延到了最可怕的群体——熊孩子。
事情要从铁蛋家的双胞胎说起。这两个六岁的小子拆了爷爷的自动纺车,用零件组装出个“飞天竹蜻蜓”,结果把张氏晾的腊肉砸了下来。还没等大人们发火,孩子们就举着竹蜻蜓理直气壮:“我们在搞发明!”
这下可好,全村的熊孩子都找到了人生目标。
第二天,刘远洋刚出门就被个“自动问候机”吓了一跳——树枝绑成的傀儡人偶,一拉绳子就朝他鞠躬,把路过的老黄牛都吓跑了。
走到田边,发现孩子们用竹片做了个“驱鸟风铃”,风一吹就哗啦响,确实驱鸟——连田里的稻草人都被吓倒了。
最绝的是放学时分,孩子们推着个“自动书包车”,说是能跟着人走。结果下坡时失控,一车书包冲进河里,孩子们哭着捞书包的样子让大人们又好气又好笑。
刘远洋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把孩子们召集到打谷场,成立“小发明家学堂”,第一课就是讲安全守则。
“发明第一条,”他举着被拆坏的纺车零件,“不能拆家里有用的东西。”
“第二条,”指着河里的书包车,“要先在平地上试验。”
“第三条……”他还没说完,底下就炸锅了。
“刘先生!我有个好主意!”铁蛋家大双举手,“我们可以做不咬人的捕鼠器!”
“我要做会自动写字的笔!”小翠的弟弟喊道。
“我要……”孩子们七嘴八舌,把刘远洋吵得头昏脑涨。
经过民主讨论,最终确定了三个实践项目:
1. 防鸡啄菜园护栏
2. 自动喂猫器
3. 雨天收衣提醒装置
孩子们分成三组,在大人指导下忙活起来。于是刘家坳出现了新的风景:
菜园边,孩子们认真测量篱笆间距,为防鸡装置该挂多高吵得面红耳赤。
屋檐下,小发明家们为自动喂猫器该放鱼干还是剩饭展开激烈辩论。
最搞笑的是雨天收衣组。他们在晾衣绳上挂了十几个小铃铛,说是下雨前会响。结果半夜起风,铃铛响成一片,全村人都被吵醒出来收衣服,发现是个大晴天。
经过无数次失败,孩子们居然真捣鼓出些像样的东西:
防鸡护栏虽然没防住鸡,但意外地防住了野兔;自动喂猫器把全村猫都引来了,吓得老鼠不敢上门;收衣铃铛经过改良,现在只在湿度大的时候才响。
县令来视察时,被孩子们拉着展示发明,哭笑不得地对刘远洋说:“你们村这是要从娃娃抓起啊?”
现在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孩子们开口闭口都是“力学原理”、“机关设计”。王石头他爹抱怨:“我家小子现在拆东西都理直气壮,说是在研究结构!”
这天刘远洋经过私塾,听见里面在背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先生,为什么不能发明个自动锄草机?”
望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刘远洋忽然觉得,也许这些异想天开的小脑瓜,才是刘家坳最宝贵的财富。
只是他得赶紧想个办法,阻止铁蛋家双胞胎研究“自动写功课机”——
毕竟那俩小子已经盯上他的毛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