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公示期结束后的一个下午,李双林接到通知,杨国威书记请他到办公室谈话。
再次走进这间熟悉的县委书记办公室,李双林的心境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少了请示汇报时的恭敬与揣摩,多了几分即将并肩作战的郑重与坦然。
杨国威没有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而是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正在悠闲地泡着功夫茶。见到李双林进来,他笑着招招手:“双林来了,坐。尝尝我这刚到的凤凰单丛。”
“谢谢杨书记。”李双林在侧面的沙发坐下,腰背自然挺直,双手接过杨国威递来的小巧茶杯。茶汤橙黄明亮,香气清雅持久。
杨国威没有急于进入正题,而是像拉家常般问道:“怎么样?马上要离开青云镇了,有什么感想?有没有什么放不下的?”
李双林略一沉吟,诚恳地回答:“感想很多,最主要是感恩和不舍。感恩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感恩青云镇干部群众三年来的支持与包容。要说放不下……主要还是担心‘未来动力’产业链的进一步深化和部分民生项目的持续跟进。虽然班子已经配强,规划也很清晰,但还是怕人走政息。”
“嗯,有这种担心很正常,说明你对那片土地有真感情,是真正用了心的。”杨国威点点头,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深邃起来,“但是双林啊,你要记住,一个优秀的将领,不能永远只指挥一个营、一个团。他的视野,要放眼整个战区,甚至整个战略全局。”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继续说道:“你这三年在青云镇,干得非常漂亮。不仅打开了经济局面,更重要的是,你后来悟到了‘平衡’二字的重要性。没有一味蛮干,懂得了团结老同志,争取中间力量,化解对立面,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从当初那个差点被停职检查的‘愣头青’,到现在能让马文斌那样的人都无话可说的镇党委书记,你成长了,成熟了。”
李双林心中凛然,知道这才是今天谈话的核心。他恭敬地听着,没有插话。
“青云镇是一个小舞台,但它五脏俱全,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各种利益的交织,一点都不比县里、市里简单。”杨国威目光如炬,看着李双林,“你能在青云镇把这个‘平衡’把握好,把局面稳住,把事业干成,这说明,你已经初步悟到了我们基层工作的‘道’。”
“道?”李双林轻声重复,若有所思。
“对,就是‘道’。”杨国威肯定道,“这个‘道’,不是和稀泥,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在坚持正确方向、坚守政策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解不必要的阻力,把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需要智慧,需要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恩怨和一时得失的战略定力。”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现在,你要去县里了。副县长,听起来官大了,但面临的局面也更复杂。县里的利益格局更多元,部门之间的壁垒更森严,领导的风格和思路也各不相同。你主管工业、招商,这是全县经济的引擎,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不能再仅仅从一个镇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的格局要更大。”
“要有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重点突破与统筹协调的关系。要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干部打交道,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懂得灵活变通。既要保持你那股敢闯敢干的锐气,更要增添一份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沉稳。”
杨国威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为李双林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级政治智慧的大门。这不再是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关乎立场、视野、胸襟和哲学的终极点拨。
李双林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表态:“杨书记,您的教诲,我记住了。我一定努力提升格局,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在县委的领导下,当好助手,做好分管工作,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组织的信任。”
杨国威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我相信你。去吧,大胆工作,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直接找我。”
走出杨国威的办公室,李双林感觉自己的脚步更加沉稳,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这次谈话,如同一场精神的洗礼,让他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