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李双林扎根青云镇的第三个年头岁末,清源县年度经济工作暨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在县礼堂隆重召开。
会场内,灯火辉煌,气氛庄重而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清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横幅。台下,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济济一堂,等待着那份决定过去一年荣辱的“成绩单”。
李双林坐在靠前区域的“青云镇”席卡后,身姿挺拔,面容沉静。三年的基层磨砺,早已洗去了他初来时的青涩与锐气,沉淀出一种不动如山的沉稳与内敛。他静静地听着主席台上,县长刘国栋照例做着年度经济工作报告,当念到各乡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排名时,整个会场的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
“……根据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核定反馈,”刘国栋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礼堂的每个角落,“过去一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五,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铺垫性的数据之后,便是最牵动人心的排名环节。刘国栋扶了扶眼镜,开始逐项宣读:
“首先,公布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及增速排名……第一名,青云镇,总量四十八点五亿元,增速百分之三十三点八!”
“哗——!”台下瞬间响起一片抑制不住的惊呼和骚动!三十三点八的增速!这几乎是全县平均增速的四倍!将第二名远远甩开了十几个百分点!
刘国栋似乎也预料到了这个反应,停顿了一下,才继续念道: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增速排名……第一名,青云镇,完成额三十一点二亿元,增速百分之五十二点一!”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及增速排名……第一名,青云镇,收入十点八亿元,增速百分之四十九点五!”
三项核心经济指标,增速全部位列全县第一!尤其是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几乎占据了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强!
当这三个“第一名”接连从刘国栋口中念出时,全场先是陷入了一种短暂的、近乎凝滞的寂静,随即,如同火山喷发般,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所有的目光,或惊叹,或羡慕,或敬佩,或复杂,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前排那个年轻的身影上。李双林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脸上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得意与骄矜,只是微微颔首,向周围投来的目光致意。但他的内心,却如同奔涌的江河,激荡难平。
三年!整整三年!
从上任三天即被停职的惶惑,到独守空楼发现线索的孤勇;从面对群体事件的临危不乱,到彻查王猛案的铁腕决断;从建立信用体系的艰难探索,到引进“未来动力”的破釜沉舟;从攻克地质难题的日夜鏖战,到如今产业链初具规模的欣欣向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汗水、泪水、屈辱、坚持、畅快与欣慰,在这一刻,仿佛都凝聚成了主席台上那三个沉甸甸的“第一名”,化为了这响彻礼堂的掌声!
这不仅仅是数据的胜利,更是对他三年来所有坚持、所有抉择、所有付出的最高肯定!
紧接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杨国威做重要讲话。他高度肯定了全县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在讲到典型经验时,他特意脱稿,目光投向李双林所在的方位,语气充满了赞赏:
“在这里,我要特别表扬青云镇!这几年,青云镇在李双林同志的带领下,卧薪尝胆,锐意改革,抓住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引进并培育了‘未来动力’这一龙头项目,带动了整个产业的集群发展,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华丽蝶变!他们探索出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龙头、依托龙头带动集群、依靠集群促进转型’的‘青云模式’,值得全县各个乡镇认真学习借鉴!市委主要领导也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青云经验’!”
“青云模式”!这是来自市委的正式定调和表彰!
在随后举行的颁奖环节,李双林多次走上主席台,从杨国威书记和刘国栋县长手中接过“清源县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单位”、“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财政收入上台阶奖”等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
当他最后一次捧着最重的那块“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奖牌走下台时,坐在他身后的孙莉、王建国、张斌等青云镇的干部们,全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沉甸甸的荣誉里,凝结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
三年奋斗,终获终极胜利。这一刻的荣耀,属于李双林,更属于所有为青云镇崛起而拼搏的人们!然而,李双林也清醒地知道,这既是辉煌的顶点,也意味着新的、更广阔的征程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