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机关师后,我接过守卫递来的玉简,上面的名字还在不断浮现。
新来的人已经登记完毕,人事司连夜整理出了分类名单。我站在主帐门口,把玉简翻到最后一页,确认没有遗漏。
天刚亮,我就召集了各营首领和人事司负责人进帐议事。人到齐后,我把玉简放在桌上,开口说:“现在我们多了三十多人,不能只当普通战力编入队伍。必须按专长分开使用。”
有人皱眉:“都是散修出身,谁知道本事真假?”
我说:“真假今天就能验。”
当场让人带一名炼器修士进来。他穿着粗布衣,脸上有火燎的痕迹。我指着角落一堆废铁:“你能在一炷香内做出可追踪的飞镖吗?”
他没说话,蹲下就开始动手。锤子敲打声很快响起,火星四溅。七分钟后,三支黑灰色飞镖摆在桌上。他注入灵力,其中一支突然转向,贴着墙壁绕了一圈回到手中。
帐内安静了几息。
我又叫阵修组的人去修复西区一处损坏的预警阵眼。那地方昨晚被雷击过,节点烧毁严重。来的是一名年轻女子,袖口沾着泥土。她蹲在阵盘前,手指划过裂痕,三息后站起身:“好了。”
负责巡查的副官立刻测试,灵光重新连接,波动频率完全正常。
没人再质疑。
会议结束前,我把新人分成四组:炼器、阵法、医疗、侦测推演。每组配一名老成员监督,但允许独立运作。当天上午,四个临时工坊就在营地东侧搭了起来。
下午开始第一次协同演练。
目标是模拟高空突袭,构建三级预警防御圈。火灵女子负责制作应急护盾符,地脉修士布设地藏阵基,炼器匠人装配机关哨鸟。三方要在十分钟内完成联动。
一开始出问题了。
哨鸟起飞时撞上了护盾边缘,能量反冲导致阵基不稳。地脉修士立刻喊停,查出原因——护盾尺寸比标准大了半寸,而哨鸟翅膀展开刚好卡在这个范围。
我走进工坊,问他们有没有统一规格。
没人回答。
我说:“从现在起,所有符器、阵基、丹药都要有固定标准。尺寸、灵力阈值、接口方式全部记录下来。”
竹筒修士主动接下这个任务。他拿出一张空白玉简,开始列清单。两小时后,《战备物资通用规制》初稿完成,发到每个人手里。
第二次演练重新开始。
这次流程顺畅许多。火灵女子按标准重做护盾,地脉修士调整阵基角度,炼器匠人修改哨鸟尾翼。九分四十秒时,最后一道灵光闭合,防御圈成型。
天空中传来破风声,一只羽族战士扮作敌袭俯冲而下。刚进入警戒范围,三枚哨鸟同时发射,护盾自动展开,地面阵基震出一圈波纹,将假想敌逼退。
全场响起掌声。
演练结束后,各组自发建立了晨会制度。每天早上点卯后,派代表碰头通报进度,交接材料。炼器组还提出可以回收损坏法宝重新熔铸,节省资源。
第三天清晨,我调出系统奖励栏。一块灰黑色晶石静静悬浮——玄晶母石,之前一直没用。这东西能承载高强度灵力,适合做符兵核心。
我把它交给炼器组组长:“试着打造一批可充能的防御符兵,要能批量复制。”
他接过石头时手有点抖:“这种材料……我能试试。”
与此同时,后山药园也在扩建。水系结界家族的父亲带着两个儿子日夜守在园边,用水幕调节湿度。配合镇元子教我的培育术,灵草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原本十日一熟的止血草,现在七天就能收割。
药材压力减轻后,医疗组腾出手开始研究复合丹方。他们发现几种低阶药材搭配使用,效果接近中品疗伤丹。虽然消耗量大些,但胜在容易获取。
第五天中午,人事司送来最新统计。
技辅营从最初的八人扩展到三十二人,战备库存提升近五成。巡逻队换上了新造的照明符灯,夜里巡查不再依赖火把。阵法组修复了全部七处预警阵基,并在南北要道加设两处隐匿探针。
我站在求贤碑前,看到又有三个名字亮起。风吹过来,石碑表面微微发热。
傍晚时分,副官跑来报告:“北岭送信的羽族回来了。十三处聚落里,有五地表示愿意保持联络,其中两处已经开始往这边送补给。”
我点头,让他把消息传下去。
晚上我在主帐审阅编制图。墙上挂的不再是简单的兵力分布,而是详细的职能网络图。每个节点都标着姓名和专长,红色代表已上岗,绿色代表待培训。
正看着,外面传来脚步声。
一名守卫进来通报:“营门外又来了人,说是南谷那边的机关师,带了图纸想献策。”
我放下笔:“让他进来。”
不到一盏茶工夫,那人被带到帐前。年纪不大,背着一个木箱,衣服洗得发白。他放下箱子,打开取出一卷兽皮。
“这是我画的连环陷仙弩设计图。”他声音平稳,“可以用普通灵石驱动,一次发射十二支箭,适合布置在山谷两侧。”
我把图铺在桌上细看。结构清晰,部件标注详细,有些细节甚至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
“你一个人做的?”
“三年时间,改过十七版。”
我抬头看他:“为什么来我们这儿?”
他直视我:“因为你们用了新人的想法。北岭的地脉修士,西荒的采药师,他们的方案都被采纳了。别的势力不会这样。”
我没立刻回应。
他接着说:“我知道你们刚打完仗,防线需要加固。这弩台不需要太高修为就能操作,普通战士也能上手。”
帐外风声忽然变大,吹得帘子晃动。
我伸手摸了摸图纸边缘,兽皮很粗糙,但线条一笔不乱。
“你先住下。”我说,“明天去工坊找炼器组,把模型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