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和十二年(817 年)暮春,江南苏州的阊门外突然热闹起来。漕运码头旁临时搭建的木构戏台上,挂着半旧的青布幔帐,帐角绣着褪色的莲花纹样 —— 这是当地伶人班子 “周家班” 的记号。台下挤满了人,挑着担子的货郎、摇着乌篷船的船夫、穿着绫罗的商人妇,连苏州刺史府的幕僚也捧着茶碗站在后排。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一声骚动,幔帐被两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拉开。一个身着月白襦裙、外披水红披帛的女子缓缓走出,她手中握着一支竹制拍板,鬓边斜插着一朵新鲜的晚樱。这便是周家班的台柱子,时年二十出头的刘采春。她没有像其他伶人那样浓妆艳抹,只在眉梢轻点了些许黛色,可当她抬起眼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 —— 那双眼睛像江南的春水,带着几分清澈,又藏着几分说不尽的温柔。

“今日为诸位唱一段新制的《啰唝曲》。” 刘采春的声音不高,却像带着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她轻轻敲响拍板,节奏缓慢而悠扬,紧接着,一段婉转的曲调从她口中流出:“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歌声刚落,台下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船夫抹了把眼角,喃喃道:“这唱的,不就是我家那口子的心思嘛!” 旁边的商人妇也红了眼眶,握着帕子轻轻点头。此时的刘采春还不知道,这首她为江南商妇所作的曲子,日后会传遍大江南北,甚至被收录进《全唐诗》,让她的名字永远留在唐朝的艺术史册上。

刘采春的出身并无详细史料记载,但从她早年加入周家班的经历来看,她大概率出身于江南的伶人世家。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北方经济凋敝,江南却因远离战乱,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随着漕运的兴盛,苏州、杭州、越州等地的市井文化日益繁荣,伶人班子成为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当时的伶人表演主要以 “参军戏” 为主,这种起源于北齐的表演形式,最初以讽刺朝政为主题,到中唐时逐渐融入民间故事与歌谣,形成了 “唱念做打” 结合的艺术风格。

刘采春的丈夫周季崇,便是周家班的班主,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参军戏演员。两人的结合,既是生活伴侣,也是艺术搭档。周季崇擅长扮演 “参军”(戏中的官员角色),而刘采春则以 “苍鹘”(戏中的民间角色)见长,两人常常在戏中饰演夫妻,他们的表演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很快便在江南一带打响了名气。

不过,真正让刘采春脱颖而出的,并非参军戏的表演,而是她的歌唱才华。据晚唐文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载,刘采春 “喉啭一声,响传十里”,她的嗓音清亮婉转,尤其擅长演唱民间歌谣。当时江南一带的歌谣多以 “啰唝” 为和声,“啰唝” 本是船家摇橹时的号子声,后来逐渐成为民间歌谣的固定曲调。刘采春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结合江南商妇的生活场景,创作了一系列《啰唝曲》,这些曲子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恰好契合了中唐时期百姓的心声。

元和十四年(819 年),刘采春随周家班来到浙西节度使治所润州(今江苏镇江)。此时的浙西节度使是李绅,这位写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诗人,不仅政绩卓着,还十分重视民间文艺。李绅听说周家班的刘采春擅长唱《啰唝曲》,便邀请他们到节度使府演出。

演出当天,节度使府的后花园里摆满了桌椅,浙西的文人雅士齐聚一堂。刘采春演唱的第一首曲子便是《啰唝曲?其二》:“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当唱到 “错认几人船” 时,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似有泪光闪动。坐在主位的李绅不禁抚掌赞叹:“此曲只应江南有,中原哪得几回闻!”

演出结束后,李绅特意留下刘采春,与她探讨《啰唝曲》的创作。刘采春告诉李绅,她的《啰唝曲》大多取材于身边的真实故事。润州作为漕运重镇,每天都有无数商人乘船离开,他们的妻子只能在家中日夜期盼,有的甚至等到青丝变白发,也不见丈夫归来。她曾亲眼见过一位商妇,每天都到江边眺望,有一次把别人的船当成了丈夫的,激动地跑过去,结果发现认错人后,当场痛哭流涕。这些场景,都成了她创作的灵感来源。

李绅被刘采春的真诚所打动,当即写下一首《赠刘采春》诗:“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秋娘度与千般曲,不及采春一曲多。” 诗中不仅赞美了刘采春的容貌与舞姿,更称赞她的言辞堪比鹦鹉,文章不输凤凰,甚至认为当时着名的歌姬秋娘(杜牧曾为其作《杜秋娘诗》)的千首曲子,也比不上刘采春的一首《啰唝曲》。

得到李绅的赏识后,刘采春的声名迅速传遍浙西。许多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拜访,与她唱和诗词。当时的着名诗人张祜也曾到润州与刘采春相会,他在《听歌》诗中写道:“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描绘的正是刘采春演唱时的情景 —— 她手持玉钗轻敲台阶旁的竹子打节拍,清亮的歌声在月光下回荡,宛如寒霜般清冷动人。

随着名气的增大,周家班的演出场次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足迹遍布浙西、浙东的各个州县。在杭州,刘采春曾在西湖边的画舫上为游客演唱,她的歌声与西湖的美景相映成趣,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聆听;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她在兰亭的曲水流觞宴上演唱《啰唝曲》,让在场的文人雅士纷纷提笔作诗,称赞她的歌声 “能使江山增秀色”。

不过,成名也给刘采春带来了烦恼。当时的伶人社会地位低下,即便声名远播,也难免受到权贵的轻视与骚扰。有一次,浙西的一位富商想以重金邀请刘采春单独到家中演出,遭到刘采春的拒绝后,便派人到周家班的住处闹事,甚至砸坏了他们的乐器。周季崇为了保护刘采春,与富商的手下发生冲突,被打得遍体鳞伤。这件事让刘采春深刻地意识到,伶人即便拥有再高的艺术才华,在权贵面前也如同蝼蚁般渺小。

长庆二年(822 年),元稹调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这位曾写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的诗人,向来喜欢与民间艺人交往,早在年轻时,他便与蜀地的歌姬薛涛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来到越州后,他听说了刘采春的名气,便派人邀请她到刺史府演出。

初次见面时,元稹便被刘采春的气质所吸引。他在《赠刘采春》诗中写道:“采春歌罢花垂泪,公远诗成月上楼。” 在他眼中,刘采春的歌声能让花儿垂泪,她的才华与当时的着名诗人顾况(字公远)不相上下。而刘采春也对元稹的才华十分敬佩,元稹的诗歌在当时广为流传,她曾多次在演出中演唱根据元稹诗歌改编的曲子。

两人很快便成了知己,他们常常在一起探讨诗歌与音乐,分享彼此的人生经历。元稹向刘采春讲述他在官场的沉浮,从监察御史到被贬江陵,再到如今调任浙东,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刘采春则向元稹倾诉她作为伶人的无奈,虽然拥有无数粉丝,却始终摆脱不了社会的偏见。

有一次,元稹与刘采春在越州的镜湖泛舟,湖面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如黛。元稹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刘采春》诗:“选词能唱《望夫歌》(《啰唝曲》又名《望夫歌》),不见当年秦罗敷。若使君为周郎顾,至今谁肯效秋胡。” 诗中把刘采春比作汉代的美女秦罗敷,称赞她的《啰唝曲》无人能及,甚至说如果当年周瑜能听到她的歌声,恐怕也不会再关注其他女子。刘采春听后,当场以《啰唝曲》的曲调为这首诗谱曲,轻声唱了出来,歌声悠扬,让元稹不禁为之沉醉。

不过,两人的交往也引起了外界的议论。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元稹作为朝廷命官,与出身伶人的刘采春频繁交往,难免会遭到同僚的弹劾与百姓的非议。有一次,越州的一位官员向朝廷上奏,指责元稹 “沉迷声色,荒废政务”,要求朝廷将其罢免。元稹得知后,虽然心中不满,却也不得不减少与刘采春的交往。

刘采春也深知两人之间的差距,她曾对元稹说:“君为青云士,我为红尘女,此生难相守,唯愿忆相思。” 这句话道出了她的无奈与深情。尽管如此,两人的友谊却并没有因此中断,元稹依然会在闲暇时邀请刘采春到府中演唱,而刘采春也会将自己新创作的《啰唝曲》唱给元稹听,征求他的意见。

在与元稹的交往中,刘采春的创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的《啰唝曲》不再局限于商妇的离愁别绪,而是融入了更多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比如她的《啰唝曲?其六》:“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这首诗以船夫的生活为背景,既写出了船夫的艰辛,也暗喻了人生的坎坷,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得到了元稹的高度评价。

长庆四年(824 年),元稹接到朝廷的调令,调任尚书右丞,需要即刻返回长安。得知这个消息后,刘采春心中充满了不舍,她特意为元稹创作了一首《啰唝曲》:“君今向长安,妾心随君去。江水千万里,相思无绝期。” 在元稹离开越州的那天,刘采春亲自到码头送行,她站在江边,望着元稹乘坐的船渐渐远去,忍不住唱起了这首曲子,歌声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元稹离开后,刘采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元稹的赏识与支持,她在浙东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加上当时新的歌姬不断涌现,周家班的生意也大不如前。更让刘采春伤心的是,她与周季崇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周季崇一直对刘采春与元稹的交往心存不满,只是碍于元稹的身份不敢发作。如今元稹离开,他便常常与刘采春争吵,甚至限制她的演出。

为了摆脱困境,刘采春决定带着周家班离开浙东,前往扬州发展。扬州作为中唐时期的繁华都市,商业发达,娱乐需求旺盛,本是伶人发展的好地方。然而,此时的扬州却处于藩镇割据的状态,节度使李琦拥兵自重,对民间艺人百般压榨。刘采春到扬州后,虽然也有过几次成功的演出,但大部分收入都被李琦的手下搜刮殆尽,周家班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在扬州的那段日子里,刘采春常常想起与元稹在越州的时光,她写下了许多思念元稹的诗句,可惜这些诗句大多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一首《寄元稹》诗被收录在《云溪友议》中:“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总向秋风撩乱处,不能清泪滴胭脂。” 诗中以长安的柳树比喻离别,表达了她对元稹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大和三年(829 年),李琦发动叛乱,扬州陷入战乱之中。刘采春带着周家班四处逃亡,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的乐器和衣物大多被叛军抢走,周季崇也在一次冲突中受了重伤。无奈之下,刘采春只好带着周季崇和班子里的其他人回到江南苏州,回到了她最初登台的地方。

回到苏州后,刘采春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但她的艺术生涯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巅峰。此时的她已经年近四十,嗓音不如年轻时清亮,加上常年的奔波劳累,身体也大不如前。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是开始培养新人,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她的女儿周德华。

周德华继承了刘采春的歌唱才华,嗓音清亮婉转,尤其擅长演唱《啰唝曲》。刘采春将自己毕生的艺术经验都传授给了女儿,从发声技巧到情感表达,再到舞台表演,她都亲自指导。在刘采春的悉心教导下,周德华很快便在江南一带崭露头角,成为晚唐着名的歌姬。

刘采春的晚年生活并无详细史料记载,据推测,她可能在苏州安度晚年,直到去世。尽管她的生平记载有限,但她的《啰唝曲》却流传千古,成为唐朝民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全唐诗》收录了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这些曲子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反映了中唐时期江南民间的生活场景与百姓的情感世界。

从艺术角度来看,刘采春的《啰唝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将江南民间的歌谣与参军戏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唱技巧高超,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感需求调整嗓音,或婉转悠扬,或悲怆动人,让听众身临其境。同时,她的《啰唝曲》还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每一首曲子都像一个小故事,能够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民间生活的酸甜苦辣。

从历史角度来看,刘采春的《啰唝曲》是研究中唐时期江南社会的重要史料。这些曲子中提到的漕运、商业、婚姻等问题,都是当时江南社会的重要议题。比如《啰唝曲?其一》中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反映了当时江南商人常年在外经商,夫妻长期分离的社会现象;《啰唝曲?其四》中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则反映了百姓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些内容都为我们了解中唐时期江南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此外,刘采春作为中唐时期着名的女性艺术家,她的艺术成就也打破了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尤其是伶人出身的女性,更是被视为 “贱籍”。但刘采春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不仅获得了文人雅士的赏识,还得到了百姓的喜爱,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她的成功,为后世的女性艺术家树立了榜样,也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刘采春的形象也多次出现。晚唐诗人韦庄在《菩萨蛮》词中写道:“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有人认为这里描写的便是刘采春;宋代的话本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也提到了刘采春的《啰唝曲》;甚至在现代的戏曲、影视剧中,刘采春的故事也被多次改编,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

如今,当我们再次唱起刘采春的《啰唝曲》,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那婉转的曲调,质朴的语言,仿佛将我们带回了一千多年前的江南水乡,看到了那位手持拍板、眼含柔情的歌姬,听到了她用生命演唱的动人歌声。刘采春虽然早已逝去,但她的《啰唝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唐朝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尽管刘采春是中唐时期着名的艺术家,但关于她的史料记载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云溪友议》《唐才子传》《全唐诗》等文献中。这些文献虽然对刘采春的艺术成就与生平经历有所记载,但也存在一些矛盾与争议,给后世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关于刘采春的生卒年份,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云溪友议》的记载,刘采春在元和年间(806-820 年)成名,长庆年间(821-824 年)与元稹交往,大和年间(827-835 年)仍在演出,由此可以推测她的生卒年份大致在公元 790 年至 840 年之间,但具体年份仍需进一步考证。

其次,关于刘采春与元稹的交往,史料记载也存在差异。《云溪友议》中说元稹与刘采春 “交往甚密,情同知己”,而《唐才子传》中则说元稹 “与采春相恋,后因调任而分手”。对于这些记载,后世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元稹与刘采春之间确实存在爱情关系,这从元稹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两人之间只是艺术上的知己,并没有爱情关系,《唐才子传》的记载可能是后人的虚构。

另外,关于《啰唝曲》的作者,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全唐诗》将《啰唝曲》六首归为刘采春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其中部分曲子可能是民间歌谣,刘采春只是对其进行了改编与演唱。不过,从现有史料来看,刘采春作为《啰唝曲》的主要创作者与传播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刘采春在唐朝艺术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她的《啰唝曲》不仅是唐朝民间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遗产。通过对刘采春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还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女性艺术家的智慧与才华。

在当今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刘采春与《啰唝曲》。一些音乐学者对《啰唝曲》的曲调进行了复原,让这首千年古曲重新焕发生机;一些戏曲演员则将刘采春的故事改编成戏曲,搬上了现代舞台。这些努力,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刘采春的传奇人生,也让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刘采春的故事,是唐朝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女性追求艺术理想的一段传奇。她用自己的歌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刘采春的世界,感受她的艺术魅力,传承她的文化精神。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娇妾禅房好孕,清冷佛子夜夜缠腰民间鬼故事合集一千多篇星凡证道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瓦:与捷风的甜蜜生活小马宝莉:全点治疗的我无所畏惧废材被弃?我种菜治愈暴躁元帅!医仙娘子梦巡万界请叫我小仙女大小姐匪气十足,雄性们怎敢不服东京喰种:开局十二符咒首富百年得一女,大佬爹爹嘴笑歪剑来仙剑重生农女来种田秦时:职业导师生涯从挖墙脚开始郡主今天保住小命了么?天裁之镇妖变成小白毛,校花倒追我惊!豪门血包竟是玄门大佬光影之下,我的情绪代码你破译了斯内普的双世亡妻总裁的猎物法则起尘记最婆婆上身,从此宫斗第一名修仙,不吃人怎么行?请叫我葫剑仙我在星际造四合院丹帝之魂重生后签到冷宫,校霸追妻鸿蒙玄天鼎火影:饮酒剑帝,纲手爱意狂喷四合院何雨柱重生回贾东旭死前崩坏:被锄头单杀的终焉夫妇全都是斗气就我在修仙穿越女尊之我好难啊!落难千金闯皇宫洪荒系统:开局答盘古题综影视:各世界观看少白与少歌冲喜傻王爷,神医王妃她杀疯了全能细作勇闯娱乐圈火影:变身小樱,开局抽取心之钢和堂妹换亲后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火红年代从技术科长开始被封印只能在宇智波起号重开火影救赎者:逆转命运的旅程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西北第一女商当绿茶女配开始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