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接过林晚青递来的搪瓷缸子,咕咚喝了两口热水:“小婶,我跟晓霞商量了,过段时间我下了班就去蹬三轮车。”
“解放路那边不是新开了个货运站?听说拉一趟能挣五毛呢。”
他搓了搓手,眼里闪着光。
“等攒够了钱,就跟您学学,也开个小铺子。”
“这主意不错。”
顾明泽放下卡尺,从抽屉里翻出张纸。
“我给你画了个三轮车加固图,后斗加两根弹簧,拉重东西不颠。”
他指着图纸上的线条。
“轴套得用 45 号钢,我厂里库房有剩的,回头给你捎一段。”
顾晓霞看着丈夫和叔叔凑在一起研究图纸,忽然鼻子一酸。
前几天她还躲在被子里哭,怕丢了工作怕养不起孩子。
现在看着一家人围着她出主意,倒觉得那些愁绪都像檐角的冰棱,慢慢化成水,渗进土里不见了。
“对了小婶。” 顾晓霞想起什么,从篮子里掏出个布包。
“这是我织的围巾,爷爷奶奶,还有你跟我小叔一人一条。”
四条毛线围巾,针脚密密实实,是她最近这段时间织的。
林晚青拿起围巾往顾明泽脖子上绕了绕,长度正合适:“你这手艺,赶明儿或许能开个毛线铺,顺便接一些给别人织衣服围巾之类的活计。”
她忽然想起什么,说道:“我上次去海市,看见那边时兴一种马海毛,织出来的围巾又轻又软,等下次给你捎两斤试试。”
顾母把晒好的花生往簸箕里收:“说起来,和平电影院那边的店面敲定了?”
她往顾晓霞碗里夹了块肉,说道:“我听巷子东头的王婆子说,那边最近在修马路,通车了人肯定更多。”
“定了,下月初就能动工。”
顾明泽正在给两个小娃娃削木陀螺,闻言头也没抬:“娘你别担心,这些生意上的事情我们心里都有数。”
他把削好的陀螺递给孩子:“最近,一切都挺顺利的。”
夕阳把院子里的晾衣绳染成了金红色,郑林带着两个儿子在玩踢毽子,大的踢得有模有样,小的还没学会,追着毽子满地跑。
顾晓霞靠在门框上看着,嘴角一直弯着,手轻轻护在肚子上。
临走时,林晚青往顾晓霞包里塞了两罐麦乳精,还有一包晒干的红枣:“每天早上冲一杯,别舍不得。”
她又拉住郑林:“她现在可不能累着,家里的活儿你多担待点。”
郑林把包往肩上勒了勒,大声应着:“哎,知道了婶!”
他看顾晓霞正跟顾母说着什么,偷偷对林晚青说:“小婶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我媳妇。”
顾明泽送他们到巷口,看着郑林一手牵着一个孩子。
顾晓霞跟在旁边,时不时被孩子的话逗笑,脚步轻快了不少。
他回头看见林晚青正站在院门口朝这边望,围巾被风吹得轻轻飘着。
“风大,进去吧。”
他走过去把围巾往她脖子上紧了紧:“晓霞这孩子,随她爹,韧劲足。”
林晚青望着天边的晚霞,手里还攥着晓霞织的围巾:“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屋檐下的冰棱彻底化完了,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像是在为这渐暖的日子,轻轻打着节拍。
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份。
四月的京市已经不冷了,但偶尔风里还带着料峭寒意。
可锦绣服装厂的车间里却蒸腾着热气。
最后一箱衬衫被工人包装得结结实实。
林晚青蹲下身敲了敲木箱板,指腹蹭过粗糙的木板边缘。
“这批货的针脚密度都按雷森要求的加了两成?”
她仰头问质检组长,鬓角的碎发随着动作滑下来,沾在微微出汗的额角。
“林厂长放心,最后抽检的三十件都拆开看过了,锁边也比上次多缝了三道。” 组长递过验收单,笔尖在红纸上洇出小小的墨团。
“装箱前还对照着英文字母标签核对了三遍尺码,绝对错不了。”
卡车发动时扬起一阵黄尘,林晚青站在厂门口望着车斗上的木箱渐渐变成远处的黑点,直到引擎声融进街道的喧嚣里才转身回办公室。
桌上的拨号电话还带着余温,她指尖划过 “雷森” 两个字的通讯录,转了半圈拨号盘。
“雷森先生,这批货已经发出了。”
她的英语带着柔和的北京腔,听筒里传来电流滋滋的杂音。
“关于剩下五万件的款式,您方便确认一下吗?”
“当然,我的老朋友!”
雷森的声音裹着笑声:“你的设计确实非常棒,我太太非常喜欢你设计的服装!”
纸张翻动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编号 A12 要三千件,尺码按你们给的标准比例。”
“b7 加两千,我太太说这个碎花图案会在纽约卖爆……”
林晚青伏案疾书,钢笔在信笺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全部确认好了?”
她核对着最后一组数字,听见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快了半拍。
“就按这个清单,林老板,你办事,我很放心。”
雷森的笑声混着打字机的声音。
“尾款会在收到货后三天内打到账户,相信我们的合作会一直继续下去。”
这事定下来了,车间那边刚好可以继续开工。
放下电话时,窗台上的仙人掌正顶着嫩黄的花苞。
还别说,雷森给的价格还是不错的。
这订单做下来,厂里的利润还真不少。
这个合作伙伴,林晚青是想长期拿下的。
林晚青用指尖点了点账本上的利润数字,铅笔在 “35%” 这个数字上圈了两圈。
一九八一年的春天,能从外贸订单里赚到这样的利润,足够让多少国营厂长眼红。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苏知航抱着一摞报表走进来。
“林总,这是这个月的报表。”
他把账本摊开在桌上,指尖点着其中一页:“棉纱进货价涨了两毛,我托人在天津港找了批新的,质量更好还便宜三成。”
林晚青翻到原材料采购那页,看着苏知航用红笔标注的比价单。
“市场部那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