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内的坤宁宫是一片祥和安宁。
朱曼娘所诞的双胞胎皇子已满月,被照料得白白胖胖,虽尚在襁褓,却不像他们的哥哥们那般活泼好动,显得格外安静。
这日,已长成俊俏少年的元佑,领着三个粉雕玉琢、已能跑能跳的弟弟围在双胞胎的摇篮边。
他们知道这两个新来的弟弟,内里也绝非普通的婴孩。
果然,八皇子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厌倦的腔调:“唉,又是皇宫,朱甍碧瓦,红墙深深,皇阿玛,我不愿再做太子。”
元羽一听就恼了,他天生争强好胜,吼道:“混账东西!老子都还没找到机会跟老大堂堂正正比试一番,夺了这太子之位呢!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居然敢说不想当?!简直不知所谓!”
元佑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极其陌生的称呼,浓黑英挺的小眉毛微微一蹙,冷声道:“‘皇阿玛’?此非我汉家称谓。你是关外异族?”
元明脑中历史知识飞速运转,瞬间锁定了目标,接话:“我想我知道你是谁了。大清,唯一一位被明立为储君,又历经两立两废,最终被幽禁至死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你吧?”
那八皇子的声音明显一滞,带着惊疑与愕然:“你……你究竟是何人?怎会知晓前世之事?还如此清楚……”
元明解释道:“我来自你之后数百年,你的故事,你的经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世无人不晓。”
元羽不耐烦地打断,他的注意力被另一个弟弟吸引:“先别管他是谁了!你们看旁边这个弟弟,傻乎乎的,从刚才起就一直盯着太子大哥看,眼都不眨一下,是不是也想抢位置?觊觎太子之位?”
众人的目光随之转向旁边摇篮里的九皇子。
只见他那玉雪可爱的脸上,竟流露出一种仿佛浸透了千年悲伤的绝望与哀恸。
他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化不开的自责:“是我的错……我不该……不该自尽……我不该丢下大秦……丢下弟弟妹妹们……眼睁睁看着它……分崩离析……二世而亡……父皇……儿臣有罪……儿臣对不起您……对不起大秦的列祖列宗……”
听到这些,元沛、元羽、元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摇篮边的元佑。
虽年纪尚幼,却眉目如画、气质冷峻沉静、周身自带一股无形威压。
元佑那双黑眸,瞬间锐利,寒光凛冽。
他紧紧盯着那个婴儿,第一次有些克制不住情绪。
元佑声音冰冷彻骨,一字一顿地,唤出了那个曾让他寄予厚望却又最终无比失望的名字:
“扶、苏!”
九皇子小小的身子猛地一颤,呆呆地望着面前这个俊俏却气势迫人的小男孩。
与记忆中那道威严身影逐渐重合。
“父……父皇!”
元沛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笑意。
他拖长了语调提醒道:“扶苏太子殿下,”
“按如今这大宋宫里的排行和规矩,还有先来后到……你可得喊太子哥哥’。这辈分,可不能乱呐。”
元羽说:“哼,说不定以后你也要喊我太子哥哥。”
八皇子眼中充满了震惊。
他目光扫过眼前这几个兄弟
“你是秦始皇嬴政?你是公子扶苏?”他目光扫过众人身上明显属于宋朝制式的精致服饰,以及这宫殿的格局陈设,眉头紧锁,“可这服饰、这宫室……分明是宋朝气象?这……”
元明好心提醒:“八弟,你没感觉错,咱们现在所处的,正是大宋。咱们的爹爹,是当今官家,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八皇子的瞳孔猛地一缩,脱口而出,“不可能!史书明确记载,宋仁宗无子,最终以宗室子赵宗实入继大统,是为宋英宗!何来我等这些皇子?!”
这下,连一直看热闹的元沛都忍不住嗤笑出声。
他双手抱胸,对着这位新来的弟弟解释道:“嘿,小老弟,史书是史书,可如今这个世界,多了咱们娘,有她在,生了咱们这些人中龙凤,”
他语气带着点理所当然,“哪还轮得到那个叫什么赵宗实的宗室子来捡便宜?”
八皇子陷入沉思,眉头紧蹙,显然在消化这些信息。
元明见状,继续道:“八哥,你前世文武双全,精通史册,应当很清楚。宋朝虽富,却弱,强敌环伺,岁币压力沉重,最终……结局并不好。你虽是满族出身,但你的祖先女真,此刻尚未崛起。而你现在,流淌着的是大宋皇室的血脉!为了你自己,也为了这天下苍生,改变这段积弱的历史,吾辈义不容辞!”
八皇子没有立刻回应元明的话,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你是后世之人,知晓未来。太子是始皇转世,我旁边这位是扶苏转世,”
他指向元沛,“你,言谈举止带着一股市井的油滑与不羁的侠气,对始皇虽看似不客气,言语间却隐有尊崇,与他……”
他目光转向如同小豹子般的元羽,“似乎颇有矛盾,甚至……敌意。”
他沉吟片刻,下定论道:“你是汉高祖刘邦!而你,是西楚霸王项羽!”
见众人都带着几分惊异地默认了他的判断,八皇子那双原本有些沉寂的眼眸,骤然亮起一种奇异的光彩,仿佛枯木逢春。
他突然觉得,这个光怪陆离、汇聚了如此多传奇人物的新世界,变得有趣起来。
他唇角勾起一抹笑意,轻声道:“元佑、元沛、元明、元宇……还有扶苏,呵,这名字,倒也真是……巧得很。”
元明感叹道:“后世史书记载果然不虚,你若非被废,由你登基,说不定大清会走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当然……最终也改变不了结局。”
然而,八皇子对大清的结局并无兴趣,也不打算追问。
前世被皇阿玛事无巨细地掌控、挑剔、几近逼疯的经历,早已让他对过去的一切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与恐惧。
重活一世,他只想换个活法。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胤礽语气平静,“重要的是当下。改变大宋积弱之局,避免重蹈覆辙,我……愿意尽一份力。”
时光荏苒,五年光阴转瞬即逝。
元佑已长成九岁的俊秀少年,身量渐高,眉目愈发深邃冷峻,虽年纪尚小,但举手投足间已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与沉稳。
他在朝政上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雷厉风行的手段,常常让赵祯都暗自惊叹。
赵祯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长子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其行事作风更显霸道与果决。
但元佑是他与曼娘的第一个孩子,是他人生转折的祥瑞开端,是他寄予厚望的太子,赵祯对他几乎是无条件的纵容与支持,不仅允许他早早参与朝会,甚至将许多政务交予他历练。
然而,元佑逐渐展露的政见却让许多士大夫,尤其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深感不安。
他不赞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认为过度文弱会导致武备松弛,对外屡屡受制。
他明确表现出崇武的倾向,甚至不顾文官集团的反对,大力提拔和保全了出身行伍的狄青。
尽管元佑提出的诸多政策,如整顿军备、改革漕运、鼓励边贸等,在实际推行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这反而加剧了部分极端保守派士大夫的恐慌。
他们无法容忍一个不遵循祖宗家法、的太子将来继承大统。
部分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几位日渐长大的皇子。
此时,三胞胎已年满八岁,双胞胎、元苏也已五岁。
几位皇子皆显露出远超常人的聪慧。
太子自然不必说,六皇子博闻强识,常有惊人之语,八皇子九皇子举止端方,学业优异,连看似莽撞的七皇子也展现出惊人的武学天赋。唯有五皇子学业敷衍,整日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部分心怀叵测的士大夫,暗中勾结了宫中埋藏已久的眼线,试图寻找机会离间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