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 3 月 14 日的清晨,北方县城的雾还没散,“小浩小卖部” 的卷帘门刚拉开一条缝,李秀莲就急急忙忙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攥着件厚外套:“小浩,你外婆早上起来头晕,我得带她去医院看看,昨天说的去市里进货的事,怕是要推迟了。”
沈浩正蹲在柜台后整理租赁磁带的账本,听见这话,手里的笔一下子停住了。他抬头看妈妈,眼里满是急色:“那磁带怎么办?同学们都等着呢,要是推迟,说不定就去音像店买了。” 昨天课间又有 5 个同学跟他订了磁带,要是断了货,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让同学失望 —— 他不想错过这个风口,更不想让晓雅等着的《小学作文大全》泡汤。
李秀莲皱着眉,一边往包里塞钱,一边说:“可你外婆那边也不能不管…… 要不我今天去医院,明天一早去市里,顶多晚一天,跟同学们说说,应该能等。” 沈浩却摇了摇头,突然站起身:“妈,要不我去市里进货吧!去年暑假跟你去过‘红旗批发市场’,认识 3 号摊位的王老板,也记得路,你在家照顾外婆,我去就行。”
这话让李秀莲愣了一下,随即摆手:“不行!你才 11 岁,坐长途车不安全,再说 100 盒磁带不轻,你扛不动。” 沈浩赶紧拉着妈妈的手,把自己的计划一股脑说出来:“我跟王老板说每周进 100 盒,长期合作,他肯定愿意给便宜价;长途车我认识售票的张阿姨,去年跟你去她还帮咱们放行李;磁带我用蛇皮袋装,扛不动就拖着,肯定能行!” 他还从抽屉里掏出小卖部上周的利润账本:“这里有 400 块,刚好够进 100 盒,要是不够,我还有之前攒的钱。”
李秀莲看着儿子认真的眼神,又想起他之前把租赁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心里慢慢松了口。她从兜里掏出 5 元钱,塞进沈浩手里:“这是长途车车票钱,去 5 元,回来 5 元,妈再给你 10 元,路上买水买馒头。到了市里要是找不到王老板,就去旁边的‘便民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别乱跑。” 她还找了个印着 “尿素” 字样的蛇皮袋,叠好塞进沈浩的书包:“用这个装磁带,结实,记得把钱揣好,别露出来。”
沈浩刚要出门,就看见林晓雅背着书包跑过来,手里拎着个布袋子:“沈浩,你要去市里吗?我妈让我给你带两个茶叶蛋和一瓶凉白开,路上吃。” 她把袋子塞进沈浩手里,又从书包里掏出张纸条:“这是王老板摊位的电话,我昨天让我爸问的,要是找不到人,就打这个电话。” 沈浩接过袋子,指尖碰到温热的茶叶蛋,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晓雅,等我回来给你带市里的糖人。”
县城的长途车站在西街口,一辆绿色的金杯中巴车正停在路边,车身上印着 “县城 — 市里 全程 1 小时 票价 5 元” 的红色字样。售票员张阿姨看见沈浩,笑着打招呼:“这不是秀莲家的小子吗?跟你妈去市里进货啊?” 沈浩赶紧摆手:“阿姨,我自己去,我妈在家有事。” 张阿姨愣了一下,随即接过他手里的车票钱:“那你可得小心,车上人多,看好自己的包。”
中巴车晃晃悠悠地开了,沈浩坐在最后一排,把装着钱的手绢塞进棉袄内兜,紧紧贴着心口。车窗外的景色慢慢从胡同变成田野,麦苗刚冒绿,被雾裹着,像铺了层淡绿色的毯子。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去市里进货的小商贩,有人抱着成箱的袜子,有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衣服,偶尔有人跟沈浩搭话:“小子,去市里买啥啊?” 沈浩笑着说:“买磁带,给同学带的。”
一个小时后,中巴车停在市里的 “红旗批发市场” 门口。沈浩跟着人流下车,刚站稳就听见熟悉的吆喝声:“磁带批发!四大天王、小虎队,5 元一盒,量大从优!” 他赶紧往市场里面走,绕过卖袜子、卖玩具的摊位,很快就找到了 3 号摊位 —— 王老板正趴在柜台上用算盘算账,面前堆着成箱的磁带,封面全是 “四大天王” 的头像。
“王叔叔,我是沈浩,去年跟我妈来进过泡泡糖的。” 沈浩走到摊位前,声音有点发紧,手里攥着蛇皮袋。王老板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点头:“记得记得,你妈还跟我砍过价呢!今天来买磁带?要多少?” 沈浩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练了好几遍的话说出来:“我要 100 盒,要‘四大天王’和小虎队的,最好是新专辑。我想跟您长期合作,每周都来进 100 盒,您能不能给便宜点?”
王老板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算盘,从箱子里拿出一盒刘德华的磁带:“你这小子,比你妈还会做生意!100 盒不少了,平时我给别人 5 元,给你 4 元,怎么样?但你得保证每周都来,不能断了。” 沈浩心里一喜,赶紧点头:“谢谢王叔叔!我肯定每周来,要是我来不了,我妈也会来的。”
王老板从里屋搬出 10 箱磁带,每箱 10 盒,都是沈浩要的款式。他打开一盒,放进旁边的录音机里,《中国人》的歌声立刻响起来,音质清晰,跟正版没差多少。“你听,这质量,跟正版一样,就是封面差点,卖 8 块、10 块都有人要。” 王老板笑着说,帮沈浩把磁带装进蛇皮袋:“100 盒,400 块,你数数对不对。”
沈浩掏出 400 块钱,一张张数清楚递给王老板,又把磁带一盒盒数了一遍,确认没错,才把蛇皮袋扛在肩上。袋子不轻,压得他肩膀有点疼,他咬着牙,慢慢往市场外走。刚到门口,就看见刚才中巴车上的商贩大叔,大叔笑着帮他把袋子扛到肩上:“小子,这么重,我帮你扛到车站,正好顺路。” 沈浩赶紧道谢,跟着大叔往车站走,心里盘算着:100 盒 x4 元 = 400 元成本,要是每盒卖 8 元,100 盒就是 800 元,净赚 400 元;要是能卖到 10 元,就能赚 600 元 —— 他想起晓雅说的 “附近中学的学生也爱买磁带”,说不定能卖到 10 元,毕竟质量好,跟正版差不多。
下午两点,中巴车终于回到县城。沈浩刚下车,就看见晓雅和妈妈站在车站门口,晓雅手里还拿着个热水袋:“沈浩,你可回来了!我妈担心你一路。” 李秀莲赶紧接过沈浩肩上的蛇皮袋,掂量了一下,眼里满是心疼:“这么重,累坏了吧?快回家歇着。” 沈浩摇摇头,笑着说:“不累,王叔叔给我算 4 元一盒,100 盒才 400 元,要是卖 1000 元,能净赚 600 元呢!”
回到小卖部,三人一起把磁带从蛇皮袋里倒出来,摆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晓雅帮着把磁带分类:刘德华、小虎队、周慧敏各放一堆,还把之前准备的小贴纸贴在封面右上角,一下子好看多了。“这样同学肯定更喜欢!” 晓雅笑着说,拿起一盒刘德华的磁带,“我先帮你订出去 10 盒,昨天我问了我们班和隔壁班的同学,他们都想要。”
沈浩坐在柜台后,喝着妈妈递过来的凉白开,看着眼前的 100 盒磁带,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掏出晓雅送的粉色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用铅笔认真地写:“1996 年 3 月 14 日,去市里进 100 盒磁带,成本 400 元。计划:1. 同学 8 元 \/ 盒,校外 10 元 \/ 盒;2. 先卖给班里和隔壁班,再在小卖部卖;3. 每周进 100 盒,赚的钱给晓雅买辅导书,给外婆买毛线,攒考一中的学费。” 写完,他抬头看见晓雅正帮着妈妈整理货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 —— 这趟市里没白去,不仅拿到了便宜的磁带,还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第二天早上,沈浩刚走进小卖部的门,就有同学来买磁带。赵磊第一个冲进来,手里攥着 8 元钱:“沈浩,我要刘德华的新专辑!昨天你没回来,我等了一晚上。” 沈浩笑着递过磁带,赵磊接过,看见上面的小贴纸,高兴地说:“这贴纸真好看,比音像店的还精致!” 不一会儿,柜台前就挤满了人,有的买磁带,有的问下次进货时间,沈浩忙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