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这样一个地方,突然冒出这样的企业,怎能不引起沈璧的注意?香江向来不重视理工科培养,本地既无科技人才,也无科技土壤。但据说他们拥有几十上百名华裔科研人才——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
他已嗅到华夏的影子,甚至感觉刘照天就是他们推出来的靶子,只为吸引自己的注意。只是对方做得十分巧妙,让人难以察觉,但沈璧依然闻到一丝熟悉的味道。
可惜如今华夏与西方关系渐趋缓和。毕竟传呼机已是一种即将开放的技术,西方多国早已拥有,倭国也有十几家寻呼机及基站制造商。
毕竟是前任扶植起来的人,若在他任内出事,这责任算谁的?谁又能说得清?
而且他一上任就察觉邱先生的立场问题,却只能在背后悄悄打压。然而多年下来,对方越打压势力反而越庞大,还不时联合别人与英资企业作对。
此外,如今不少人也效仿邱先生,将目光投向了英资企业。
尽管人们常说“先有怡和,后有香江”,但怡和已逐渐走向衰落。
这些老牌企业显得力不从心,怡和更是疲于应对种种挑战。
在邱先生的协助下,郑先生成功取得了怡和的关键资产——九龙仓。
众人渐渐看清英资公司外强中干的实质,于是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和黄。
有人打算趁机火中取栗。
沈璧思来想去,认为唯有坚定支持华商,借助这些中间人,丰汇才能重新进入华夏市场。
因此,他果断决定将和黄公司以半卖半送的方式转让给“爱国商人”。
沈璧心有顾虑,刘照天同样如此。
他早已察觉有人全天候跟踪自己。
尽管对方迟迟未采取行动,甚至还帮他解决了一些小麻烦,
但他仍不敢断定对方是敌是友。
因此这段时间,他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处于闲散状态。
或许是领导担心他与韩湘生之间产生摩擦,
投资部已从华信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了中司,由他担任总经理。
刘照天感到,上级似乎希望避免因他影响华信的正常工作。
他没想到自己如今竟到了人见人嫌的地步。
于是,他安排投资部员工选择一些短期保本的投资项目,
自己则再次做起了甩手掌柜,闲暇时便与查老先生探讨洪荒宇宙的设定。
在刘照天提供的框架基础上,加上查老先生的润色,写作进展迅速,目前已写到鸿钧三次讲道的情节。
刘照天计划近期回京一趟,归期未定,便将剩余的大纲都交给了查老先生。
这段时间两人频繁相处,日日商讨如何使洪荒框架更趋合理。
在查先生创作的同时,刘照天也打算写一本书——毕竟,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
然而在内地出版颇为困难,他希望通过明报的出版体系实现这一目标。
刘照天其实是在借鉴《大国崛起》系列的内容,但即便是借鉴,过程也颇为磕绊。
虽前世曾读过该系列,却无法完整复述,仍需自己组织语言、遣词造句。
写了几万字后,他发现不仅存在许多,有时语句也不够通顺。
“三。”随后,刘照天将写作任务交给了报社的速记员,再由编辑仔细校对稿件。因此,他也成了最轻松的作者。
刘照天的举动广为人知。不仅华夏高层领导,连沈璧及众多香江高层人士都清楚他最近的日常。明报并非戒备森严之地,稍一打听便知刘照天早出晚归究竟在忙些什么。
谁能想到,一个与华信同等级别的中字头企业负责人,竟日复一日埋头写小说。许多人哭笑不得——他手下管着一百多号人,难不成要靠出版小说来养活?
领导曾有意找他谈话,但细想后作罢。他们明白刘照天不宜有大动作,不过仍派秘书对他提出批评意见。刘照天虚心接受。
其实这段日子他并非毫无作为,不仅拿到了查老先生的游戏版权,还同步推进游戏开发。国内已成功仿制街机电路板,只需采购足量零件即可量产。他还找人开发出《华夏方块》和《坦克大战》两款基于雅达利街机的游戏,只待街机到位便可试水市场。
虽然国内对街机研究已趋成熟,但寻呼机与基站技术的逆向工程尚未完全成功。港话上次失败后,大东通讯转而与倭国寻呼技术最成熟的松下集团合作,准备在香江稳扎稳打。
香江寻呼市场火爆异常,三个多月销量已突破十万台,相当于每二十个香江人就拥有一台寻呼机。即便扣除所有成本,利润依然可观。
刘照天深知,若想从摩托罗拉获得下一代产品,必将付出天价。他清楚摩托罗拉不仅拥有寻呼技术,更已研发出第一代大哥大,只是受限于量产与基站问题尚未上市。
他期盼内地科研人员加把劲,不求出类拔萃,只要能成功逆向仿制,利润必然丰厚。在大量采用国外成熟电子元器件的基础上,国内仿制传呼机大有希望——这毕竟是美国五十年代中期就已发展的技术,华夏科技人员只要吃透原理,完全可能攻克。
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转型为设备生产商,仅靠代理至多混个温饱。
时光悄然流逝,刘照天生产的街机在香江试水,市场反响尚佳。
在倭国,这款游戏同样受到了丑国的热烈欢迎。然而刘照天深知,游戏行业的核心在于创意。
这类简单的街机游戏,他可以提供完整的设计思路,但脑海中能完整记住的游戏内容毕竟有限。一旦灵感枯竭,后续作品能否受欢迎便成了未知数。
为此,他让中 司开始忙碌起来。这个街机游戏项目,成为中投成立一个多月以来的首个重要任务。
由于街机的主要市场不在香江,因此他们无需顾虑丰汇集团的打压。
销售表现最佳的是倭国,北美市场次之。
尽管游戏在倭国销量喜人,刘照天仍希望趁势加深与倭国职员的合作。
众所周知,任天堂和世嘉在游戏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在将来,他或许能直接从倭国引进设计人才,但在当前时期,这面临巨大难度。
倭国的终身雇佣制正值鼎盛,极少有职员愿意离开熟悉的公司,那样的代价实在过高。
于是,刘照天组织团队探讨游戏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对其中一人的见解颇为认同,随即委任其组建新的游戏公司,并担任负责人。
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职级,都可谓连升三级。
虽然众人心生羡慕,但也明白刘照天此举意在树立榜样——只要有能力,刘总绝不吝于提拔。
待众人离去后,刘照天单独留下那位游戏负责人,进一步交代了两款游戏的研发事宜,并强调要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
他的精力仍集中于游戏机设计,不仅限于街机,更计划开发可更换游戏内容的家用机乃至掌机。
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之际,刘照天向领导申请休假,打算送妻儿返回京城。
领导无奈表示:“你已休了不少假。”
刘照天也自知在香江期间时常缺勤,但仍以恳切的目光望向领导。
最终领导叹息应允,叮嘱他早日归来,主持香江中投大局。
其实领导清楚,刘照天虽偶有懈怠,但主要工作并未耽搁,每个项目都完成得相当出色。加之他已妥善安排各项事务,短暂离开并无大碍。
刘照天原计划在香江度过新年再返京。
然而世事难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在香江待得厌倦了。
初到时觉得处处新鲜,时间一久,却还是感到不如自己家里自在。
刘照天来到傻柱的快餐店问他:“傻柱,这次你打算回去吗?”
傻柱听了,也清楚刘照天的身份或许能帮自己解决京城的麻烦,心想回去大概也不会有什么事。
他低头想了想,回答:“我回去还有什么意义?那边除了雨水她们娘俩,我还有什么亲人?”
刘照天明白了他的意思。
像傻柱这样的人,其实在哪里都一样。京城已经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说是京城的家,其实也不过是两间旧房子罢了。
刘照天没再多说,回到公司安排好工作后,就准备带家人一起返回。
这次回去没带多少东西,在香江买的衣服和首饰回去也穿不出去,毕竟香江的服饰风格太超前,和京城的普遍审美不同。她们也不想太惹眼。
刘照天看出她们舍不得这些东西,安慰道:“放心吧,以后如果我还经常在香江工作,你们寒暑假就带孩子过来,我们一家人再团聚。”
几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几天后顺利通关。
和来的时候一样,先坐汽车,再转火车。
虽然内地没有香江繁华,但望着窗外的景色,大家仍感到格外亲切。
尽管只隔着一片海,繁华的香江始终不如略显落后的内地让人有归属感。
其实两位女士一直没把香江的那个房子当成真正的家。
她们急着回来,也是不想成为刘照天的负担,怕他因为家人放不开手脚。
毕竟她们再迟钝,也察觉到了一直有人监视着他们一家的一举一动。
她们恨不得大白天也紧紧拉上窗帘。
火车晃晃悠悠几天,终于驶进了京城车站。
她们早早换回了来时的衣服。望着熟悉的地方,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一切都冲淡了旅途的疲惫。
因为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车来接,他们就为于海棠母女打了辆出租车,让她们先去孩子的姥姥家。
离开这么久,不光是于海棠,孩子也十分想念亲人。
刘照天则带着何雨水和孩子直接打车回了四合院。
望着熟悉的四合院和陌生的门锁,何雨水一脸惊讶。
她赶紧找邻居打听是怎么回事。
当何大清回来的消息传入何雨水耳中,她顿时愣在原地。
刘照天见状,连忙扶着她回到自家买的两进院子里。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眼下何雨水需要时间平复心情,最好暂时别跟何大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