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来的高铁上,李泽岚手里的《2010年涉农企业合规指引》被翻得边角发卷,苏明远强调的“廉洁底线”“合规监管”,像警钟一样在他心里反复回响。他望着窗外掠过的农田,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青石乡的公司不能只靠“自觉”守规矩,得建个专门的监督机构,把风险防控的“闸门”焊死——这个想法,在回到青石乡的第二天,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李泽岚先找谷书记和县长汇报了去北京的情况,重点说了苏明远关于“强化监管”的建议,接着拿出自己草拟的《青石乡马铃薯精深加工厂监督机构设立方案》:“咱们公司涉及外资合作、财政资金,光靠乡纪委监督不够,我想请县里检察院派专人牵头,成立一个‘合规监督小组’,专门盯资金使用、采购流程、合作履约这些关键环节,从源头杜绝风险。”
县长翻着方案,眼里满是认可:“这个想法好!现在国家对乡镇企业监管收紧,有检察院介入,既能帮咱们把好关,也能让辛普劳更放心——毕竟国际公司最看重‘合规性’。我看可以请县检察院的张副检察长来牵头,他常年负责涉农案件,对基层企业的风险点摸得透,能帮咱们少走弯路。”
谷书记补充道:“不仅要请人牵头,还得明确监督小组的权责——不能只‘查问题’,还要‘提建议’,比如资金使用流程怎么优化、采购招标怎么更透明,都得让他们参与进来,做到‘监督与指导并重’。”
得到县里支持后,李泽岚立刻去县检察院拜访张副检察长。张副检察长刚看完苏晴写的报道,对青石乡的薯条厂早有印象,听完李泽岚的想法,当即表态:“基层企业能主动请监督,这是好事!我愿意牵头,再从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抽调2名骨干,咱们一起把这个监督小组建起来,既要守住‘不腐’的底线,也要保障企业能正常运营,不能让监督变成‘束缚’。”
两人当天就细化了监督小组的运作机制,首先明确了“三大监督重点”:
- 资金监管:所有资金支出(包括县财政扶持资金、银行贷款、辛普劳未来可能投入的设备升级费用),必须先报监督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走支付流程;每月监督小组要会同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资金流向进行复盘,形成《资金合规报告》,报县检察院和乡党委双重备案。
- 采购合规:种薯采购、设备维修、原材料采购等涉及花钱的项目,只要金额超过5万元,必须走公开招标流程,监督小组全程参与——从招标文件制定,到投标企业资质审核,再到开标评标,每一步都要签字确认,杜绝“暗箱操作”。
- 合作履约:与辛普劳的合作约定,监督小组要建立“履约台账”,比如“设备调试进度”“合格率达标情况”“技术培训次数”等,每季度对照协议核查一次,确保双方都按约定执行,避免因履约不到位引发纠纷,也防止有人借“合作”之名搞利益输送。
为了避免监督小组“越权干预”企业运营,他们还特意划定了“监督边界”:监督小组只负责“合规性审查”,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比如薯条的定价、订单的承接、人员的日常管理等,都由公司自主决定。用张副检察长的话说:“咱们是‘保驾护航’,不是‘掌舵划桨’,不能替企业做决定,但要确保企业走的每一步都合规合法。”
监督小组成立的消息传到公司时,有些员工心里犯嘀咕:“这是不是不信任咱们?还要检察院的人来盯?”李泽岚特意召开员工大会,把苏明远的提醒、县里的支持和监督小组的权责一五一十说清楚:“请监督小组来,不是为了找咱们的茬,是为了保护咱们——现在政策收紧,一旦出点合规问题,不仅公司要受影响,咱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可能没着落。有他们把关,咱们干工作更踏实,老乡们也更放心,辛普劳也更愿意跟咱们合作,这是一举三得的事!”
大会结束后,监督小组立刻开展了第一次工作——核查公司前期的种薯采购账目。张副检察长带着两名检察干警,坐在公司的临时办公室里,把5月到8月的采购记录、付款凭证、农户签字单一一摆开,逐笔核对。遇到金额较大的采购单,还会给农户打电话核实:“王大爷,7月份公司收了您家3吨种薯,是不是按1.8元\/斤付的款?钱有没有按时到账?”
核实到最后,张副检察长在《核查报告》上写下:“前期种薯采购流程规范,价格统一,资金支付及时,未发现违规操作。建议后续采购招标时,可在乡公告栏和县政府网站同步发布信息,扩大投标企业范围,进一步提升透明度。”
这份报告让公司上下都松了口气,也让大家对监督小组的态度从“抵触”变成了“认可”。负责采购的小马说:“以前采购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有监督小组盯着,每一步都有记录,咱们干事更有底气了!”
辛普劳的汤姆听说青石乡成立了由检察院副检察长牵头的监督小组,特意给李泽岚发了封邮件:“这是我见过最专业的基层企业合规举措,你们对‘合规’的重视,让我们对合作更有信心。后续的设备升级费用,我们愿意按约定尽快落实,因为我们相信,这些资金会用在实处,会真正助力薯条厂的发展。”
李泽岚把邮件转发给张副检察长和谷书记,心里满是感慨——当初听从苏明远的建议成立监督小组,不仅守住了廉洁底线,还赢得了辛普劳的信任,更让公司的运营走上了“合规化”的轨道。他站在车间里,看着监督小组的干警正在核对油炸锅的采购合同,看着工人师傅们按标准操作设备,看着金黄的薯条从传送带上滑下来,心里格外踏实。
他知道,青石乡的公司要走的路还很长,和辛普劳的合作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只要守住“合规”“廉洁”这两条线,有监督小组保驾护航,有老乡们的支持,这座大山里的薯条厂,一定能像苏明远期望的那样,不仅“建起来”,更能“走得稳、走得远”,最终把金黄的薯条,变成老乡们手里实实在在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