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静静流淌在落星崖顶。
石星感受着体内那奔涌不息、远比以往精纯凝练的星辰之力,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困扰多时的瓶颈一朝突破,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他不仅能更清晰地内视到经脉中星力的流转,对外界星辰之力的感应范围与精度也提升了数倍。那口“星辉灵眼”在他感知中,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能量源,而是能隐约分辨出其吞吐星力的韵律与强弱变化。
他尝试着再次运转《引星诀》,星力循环的速度快了近倍,汲取周天星辉的效率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他甚至能分心二用,一边维持功法运转,一边在指尖凝聚出一小簇微弱却稳定的星焰,照亮了周身丈许之地——这是星力初步凝实、可控的表现。
“不错。”平和的声音自身侧响起。
石星连忙散去指尖星焰,起身恭敬行礼:“道长!” 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感激。他知道,若无道长传法授业,悉心指点,他绝无可能有今日。
李长寿的身影在月下凝实,目光扫过石星,微微颔首:“根基未浮,星力凝实,突破尚算稳妥。第一层乃奠基之始,往后每一层突破,难度与凶险皆会倍增,需倍加谨慎,不可有丝毫懈怠。”
“弟子谨记道长教诲!”石星肃然应道。
李长寿走到崖边,负手望向璀璨星河,默然片刻,方道:“你于此地修行,已近一载。根基初立,前路已明,后续修行,更多在于自身体悟与积累。吾于此间之事已了,不日将离去。”
石星闻言,心中猛地一沉,如同被巨石堵住,一股强烈的不舍与慌乱涌上心头。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和资格挽留道长。道长于他,恩同再造,传道授业,已是天大的缘分,岂能因一己之私,妄图留住仙人脚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再次深深拜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弟子……恭送道长。道长传道之恩,石星永世不忘!”
李长寿转过身,看着他强自镇定的模样,语气缓和了几分:“缘起缘灭,自有定数。你虽资质寻常,然心性坚韧,向道之诚可嘉。星辰大道,贵在持之以恒,望你勿忘初心,勤勉不辍。”
说着,他袖袍一拂,三道流光飞向石星。
一为玉简,色呈混沌,非金非玉。“此乃《星辰道章》前四卷完整功法,及一些基础阵法、符文、丹药、杂学心得,足以助你修行至金丹之境。后续功法,待你境界足够,自会解封。切记,法不可轻传,非心性纯良、与星有缘者,不可授予。”
二为一柄尺许长的短刃,通体暗沉,唯有刃口隐有星芒流转,形制古朴,正是李长寿早年所用,后来以星辰之力重新淬炼过的“星辰刃”仿品。“此刃伴我多年,今赠于你,锋锐尚可,内蕴一丝星辰破邪之力,可作护道之用。”
三则是一枚非金非木、雕刻着简易星纹的令牌。“此乃‘星引令’,若遇生死大难,或修行有疑,可持此令,于月圆之夜来此崖顶,注入星力,或可得一线指引。然外力可借不可恃,道途终究需自身前行。”
石星双手颤抖地接过三样物品,只觉得重如山岳。这不仅仅是宝物,更是道长对他沉甸甸的期望与责任。他眼眶微红,再次伏地,哽咽道:“弟子……定不负道长所托!”
李长寿受了他这一拜,淡淡道:“去吧。明日不必再来。”
言罢,身形渐渐淡去,最终化作点点星辉,融入漫天星光之中,再无踪迹。
崖顶之上,唯余少年一人,对着空寂的夜空与手中沉甸甸的传承,久久不愿离去。
翌日,石星的生活似乎回到了从前。砍柴,采药,照顾母亲。但他知道,一切都不同了。他怀中揣着道长的赠予,心中装着星辰大道,目光所及,已非凡俗。
他更加勤奋地修行。白日里,利用小聚星阵辅助,稳固第一层境界,研习玉简中的诸多知识;夜晚,则对着星空,体悟星辰道韵,尝试刻画更复杂的符文,推演更精妙的阵法。他将星辰刃贴身收藏,每日以自身星力温养,感受着其中那丝与自己同源的气息,仿佛道长并未远离。
母亲的病在星苔与石星暗中以星力调理下,已近乎痊愈,甚至白发间竟生出了几缕青丝,身子骨也比以往硬朗了许多。村人皆道是奇迹,石星只说是侥幸采到了灵药。
他谨记道长“法不可轻传”的告诫,并未显露任何超凡之处。只是在一次村中猎户被猛兽所伤,药石罔效时,他趁夜悄然以玉衡回春咒为其稳住伤势,又以普通草药掩饰,救回了猎户一命。此事被猎户家人感念,却只以为是石星运气好,认得奇草。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又是半年过去。
石星的修为稳步提升,已至《引星诀》第一层中期。他对星辰之道的理解愈发深刻,小聚星阵已被他优化了数次,效果提升明显。他甚至尝试根据玉简中的记载,结合自身对山野药材的了解,配制出了一种能微弱增益气血、安抚心神的“养星散”,给母亲服用,效果颇佳。
这一日,他正在后山采药,忽然心有所感,抬头望向东方天际。只见一道微不可查的黯淡流光,自极其遥远的方向一闪而逝,若非他神魂经过星力滋养,对星辰波动异常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那是……”石星心中一动,隐隐觉得那流光的气息,与道长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加缥缈、遥远。
他并不知道,那是李长寿离开此界后,于无尽星海中,再次播下的一颗“星种”。在一个灵气枯竭、道法断绝的残破小界,一个于皇权倾轧下家破人亡、凭借一股不屈怨念与微弱星辰感应,夜夜观星不缀的亡国少年,同样得到了一卷基础道章与一句飘渺的指引。
星火微茫,散于诸天。
李长寿并未在一个世界过多停留。他的身影,出现在一个个法则各异、文明迥异的世界。有时是灵气充沛的修仙大界,有时是科技昌明的钢铁星辰,有时是蛮荒原始的部落图腾之地,有时是文气冲霄的儒道世界……
他化身万千,或为游方道人,或为落魄书生,或为异域旅者,或甚至只是一缕偶然拂过的清风、一道划过夜空的流星。他寻觅着那些神魂中蕴藏星辰印记、心性契合大道的有缘之魂。
他们或许是备受欺凌的庶子,或许是挣扎求存的散修,或许是痴迷星象的学者,或许是心怀天地的仁医……身份各异,境遇不同,唯有一点共通——于绝境或平凡中,仍保有一份对星空的向往与内心的坚守。
李长寿给予的传承也各不相同。并非人人都如石星般得到相对完整的《星辰道章》前四卷。有时只是一段粗浅的引星法门,有时是一门星辰相关的杂学技艺,有时甚至只是一个蕴含星力的种子或一件特殊的法器。授多授少,全看缘法与其心性潜力。
他播撒星火,却并不强行点燃。留下传承,留下希望,留下一个可能性,然后飘然远去,任其自然生长。如同星墟之中,那无数沉寂的星辰,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刻。
他知道,这个过程将极其漫长,能真正踏上道途、有所成就者,恐怕万中无一。但他并不着急。星辰之道,本就讲究顺其自然,薪火相传。
他的本尊,则在一次次穿梭与传道中,不断体悟着不同世界的星辰法则,完善着自身的星辰道域,对《星辰葬界》卷轴的理解也愈发深刻。七曜星核在体内运转不休,气息愈发渊深莫测。
这一日,他途经一处名为“荧惑”的古战场星域,此地煞气冲天,法则混乱,据说曾有金仙级大能于此陨落。李长寿心念微动,正欲探查,却忽然停下脚步,目光若有所思地望向洪荒大世界,昆仑山的方向。
“出来日久,也该回去看一看了。”
他身形一转,化作一道寻常遁光,不再寻觅星种,而是朝着来路,朝着那孕育了他的洪荒大世界,疾驰而去。
诸天星火已播,且待燎原。而今,游子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