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还带着料峭的寒意,建军科技新建的移动通信事业部却已是热火朝天。林卫国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杂波,眉头拧成了疙瘩——基带芯片的信号解调始终不稳定,通话时总有“滋滋”的杂音,就像有只蚊子在耳边打转。
“还是不行。”年轻的工程师小张把测试手机摔在工作台上,语气里满是挫败,“换了三种滤波器,都消不掉这个干扰。诺基亚的样机就没这问题,他们的基带芯片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
实验室里一片沉默。墙上的进度表红笔圈着“6月量产”,现在只剩三个月,可最核心的信号问题还没解决。林卫国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镜片后的血丝清晰可见——为了这块GSm基带芯片,他带着团队熬了七个月,光报废的晶圆就堆了半间仓库。
“爸,要不……先引进诺基亚的技术授权?”林卫国在电话里向林建军请示,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疲惫,“他们报价800万美元,虽然贵,但能保证如期上市。”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林建军沉稳的声音:“卫国,咱们搞半导体的,最该懂‘核心技术买不来’的道理。当年咱们的光刻胶,不也是从无到有啃出来的?”他顿了顿,“我明天去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开会,帮你看看能不能‘取点经’。”
挂了电话,林卫国看着桌上的进口手机,外壳光滑,功能简单,却要卖一万多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就因为咱们做不出基带芯片,就得被人卡脖子。”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接着调!今晚不睡觉,也得找出干扰源!”
第二天下午,林建军从诺基亚研发中心回来,径直走进实验室,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餐巾纸,上面用钢笔写着串奇怪的参数。“试试这个。”他把纸递给林卫国,“刚才在他们的调试间外听工程师聊天,提到‘跳频同步相位补偿’,这是我凭着记忆记下来的。”
林卫国接过餐巾纸,眼睛猛地亮了——参数里的“跳频频率偏移量0.02mhz”“相位补偿延迟3.5μs”,正好是他们一直忽略的细节。“爸,这……”
【叮!】
系统的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带着电子信号般的清脆:【检测到“关键技术突破契机”,签到“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成功。】
【奖励“GSm信号优化技术包”:包含自适应跳频算法、干扰抑制滤波器参数、基带-射频接口匹配方案,可将通话信噪比提升20db,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展开一幅清晰的技术蓝图:跳频时通过实时监测干扰频率,自动避开冲突频段;滤波器采用“π型网络”结构,配合钕铁硼磁芯,能精准滤除900mhz频段的杂波;最关键的是“基带-射频同步机制”,通过软件校准硬件延迟,让信号解调像齿轮咬合般严丝合缝。
“把跳频算法改成自适应的。”林建军拿起笔,在餐巾纸上补充,“滤波器用π型网络,磁芯选N45牌号的钕铁硼,我让采购部去石家庄磁材厂调货。”
林卫国立刻组织团队修改代码。深夜的实验室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像春蚕在啃食桑叶。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在示波器上时,小张突然尖叫起来:“出来了!你看这波形!”
屏幕上的杂波消失了,只剩下平稳的正弦曲线,像一条顺滑的绸带。林卫国颤抖着手拿起测试手机,拨通了车间的电话——郑师傅的大嗓门清晰地传来,连他咳嗽时的尾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再没有半点杂音。
“成了!”实验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几个小伙子抱着仪器跳起来,差点把天花板的吊灯撞下来。林卫国看着手机上“信号强度98%”的显示,突然蹲在地上,给了自己两拳——七个月的煎熬,终于没白费。
苏岚第二天拿着财务报表赶来时,正好撞见他们在拆诺基亚的样机。“这可是花两万块买的。”她心疼地捡起被拆下来的主板,“再这么拆,财务部的预算就要见底了。”
“值得。”林卫国指着国产基带芯片,“我们的芯片面积比他们小15%,功耗低20%,成本能压到他们的三分之一。”他翻开测试报告,“批量生产后,手机整机成本能控制在两千五以内,零售价定三千八,比诺基亚便宜一半还多。”
苏岚看着报告上的“预计年产能50万台”,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跳动:“按这个价格,毛利率能到35%,一年就能收回研发投入。”她在报表上圈出“移动通信事业部”,“我给你们追加两百万流动资金,保证生产线能跟上。”
6月8日,“建军1号”手机在王府井百货大楼首发。黑色的直板机身,巴掌大小,屏幕上能显示两行汉字,背后印着鲜红的“中国芯”三个字。林建军和林卫国站在柜台后,看着排成长龙的队伍,耳边全是“给我来一台”“能打长途吗”的询问声。
“真没想到这么火。”林卫国手里的测试机还在发烫,那是他凌晨亲手调试的最后一台样机。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举着现金挤到前排:“我是做外贸的,就等国产手机呢!进口的太贵,坏了还没地方修。”
首发日结束,销量就突破了三千台。更让团队振奋的是用户反馈——“信号比我那台摩托罗拉还好”“待机三天不用充电”“按键手感舒服,比爱立信的硬塑料强”。小张拿着用户留言本,激动得手都在抖:“林工,咱们真的做到了!”
【叮!】
系统提示音带着数据加载的轻快节奏:【“建军1号”首发成功,实现国产GSm手机零的突破。】
【奖励“移动通信专利布局图”:包含23项核心专利的申请策略,覆盖基带算法、射频电路、功耗控制,为应对专利战提供防御屏障。】
林建军看着布局图上密密麻麻的专利节点,突然想起上个月去深圳考察时的情景——电子市场里,走私的诺基亚手机被炒到一万二,还得托关系才能买到。那时他就跟林卫国说:“中国人不能总用别人的手机,咱们得有自己的‘争气机’。”
现在,“争气机”真的来了。苏岚拿着销售报表冲进研发中心,报表上的数字红得刺眼:“上市一个月,已经卖出十五万台!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连邮电局都来批量采购,说要用作公用电话亭的移动终端。”
林卫国却没那么兴奋,他正对着系统奖励的专利布局图研究:“爸,你看诺基亚的这些专利,好多都跟我们的技术路线重合。他们肯定会来找麻烦。”
“来找麻烦才好。”林建军指着布局图上的“反向侵权点”,“系统给的这几个专利,正好能卡住他们的射频前端设计。他们敢告咱们,咱们就反诉,让他们知道中国企业不是软柿子。”
初秋的一天,林卫国带着“建军1号”去参加国际通信展。在诺基亚、爱立信的展台前,金发碧眼的工程师们看着这台陌生的中国手机,眼神里满是不屑。直到林卫国现场演示——在同样的屏蔽环境下,“建军1号”的通话清晰度远超某款知名品牌的样机,他们才收起了轻视。
“这是你们自己的芯片?”诺基亚的技术总监拿起手机反复翻看,语气里满是惊讶。
“100%自主研发。”林卫国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明年我们会推出支持短信群发的升级版,芯片制程会从1微米降到0.8微米。”
那天晚上,林建军接到老首长的电话,老人在那头笑得像个孩子:“我让通信部的同志买了十台‘建军1号’,给边防哨所送去了!以前他们用进口手机,在高原上总断信号,你们这机子,通话清楚得很!”
挂了电话,林建军走到阳台上,看着中关村彻夜通明的研发大楼。移动通信事业部的灯亮得最显眼,那里,林卫国正带着团队调试第二代芯片。远处的街道上,不时有拿着“建军1号”的人走过,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像一串流动的音符。
“爸,您看这个。”林卫国拿着份电报走进来,上面印着“东南亚经销商订单二十万台”。他眼里的光比阳台上的月光还亮,“泰国、马来西亚的客商说,咱们的手机比欧洲品牌便宜三成,信号还好,他们想做总代理。”
林建军接过电报,指尖划过“二十万台”的字样,突然想起1984年创办精密仪器厂时,全厂人凑钱买第一台磨床的日子。从高精度量具到半导体封装,再到如今的手机芯片,这条路他们走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自主研发”的基石上。
“告诉他们,代理可以,但必须保证售后。”林建军的语气坚定,“咱们卖的不只是手机,是中国技术的信誉。”
深秋时节,“建军1号”的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了1995年中国科技界最大的黑马。报纸上称它“敲开了移动通信国产化的大门”,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采访,镜头里,林卫国拿着手机,对着镜头说:“明年,我们要让国产手机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人用得起、用得好自己的手机。”
林建军站在人群后,看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样子,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林卫国还是个孩子,趴在轧钢厂的机床旁,看他修设备,眼里满是好奇。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孩子将来会带领团队,造出中国自己的手机芯片。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跨越时代的厚重:【“国产GSm手机突破”完成,打破外资垄断,符合“科技强国”主线。】
【家族科技传承进度:90%。提示:技术突破需配套专利保护,下一阶段重点应对知识产权挑战。】
林建军抬头望向夜空,中关村的星星被灯光映得有些黯淡,却掩不住那片土地上正在萌发的生机。他知道,“建军1号”的成功只是开始,就像当年的光刻胶、高温合金一样,这步突破之后,还有更严峻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这股自主研发的劲头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车间里,郑师傅正拿着“建军1号”给食堂的伙计们演示:“看,这是咱们自己造的手机,打给上海的闺女,声音清楚着呢!”手机里传来女孩清脆的笑声,像一串银铃,在车间里久久回荡。这笑声里,藏着一个民族在科技赛道上奋力追赶的决心,也藏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科技报国”的滚烫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