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春寒比冬雪更刺骨。风卷着沙砾打在厂外平房的玻璃窗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无数饥饿的野兽在徘徊。林建军正在地窖里翻晒红薯干,草木灰混合着薯干的甜香弥漫在潮湿的空气里,他用手捻起一块,硬度适中,这是去年冬天精心储存的成果,足够支撑到秋收。
“建军,院里好像有人在叫你。”苏岚的声音从地面传来,带着一丝犹豫,“听着……像是秦淮茹。”
林建军的动作顿了顿,手里的红薯干差点掉在地上。系统昨天就弹出过预警:【“秦淮茹”家庭粮储备已耗尽,贾梗出现低血糖症状,触发“极端求助”行为概率升至80%,可能采取“堵门、下跪、道德绑架”等手段,请做好边界防御。】
他拍了拍手上的草木灰,顺着梯子爬出地窖,刚站稳就听到院门外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林建军!你开门!我知道你在家!求你救救棒梗!”
苏岚抱着林卫国站在屋门口,小家伙被哭声吓得瘪着嘴,眼看就要哭出来。“要不……还是让她进来吧?”苏岚的声音带着不忍,“毕竟是邻居,孩子都快饿坏了。”
“不能开这个头。”林建军按住她的肩膀,眼神坚定,“你忘了去年冬天她借粮时说的‘最后一次’?这口子一开,咱们家的储备粮撑不过一个月,到时候卫国怎么办?”他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秦淮茹跪在雪地里,怀里抱着昏昏沉沉的贾梗,孩子的小脸蜡黄,嘴唇干裂得像树皮,额头上沁着冷汗,显然状态很差。
院门外已经围了几个邻居,都是附近工厂的家属,指指点点的议论声顺着风飘进来:
“这不是轧钢厂那个寡妇吗?怎么跪在这儿了?”
“听说她家男人早没了,婆婆又不顶用,孩子饿得快不行了……”
“林家不是军属吗?日子应该好过点,帮衬一把也是应该的……”
秦淮茹显然听到了这些议论,哭声更大了,带着刻意放大的委屈:“林建军!我知道你是好人!你看在卫国和棒梗差不多大的份上,给口吃的!就一口!棒梗昨天到现在就喝了点野菜汤,刚才都晕过去了!”她突然扬起手,“啪”地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是我没本事!养不活孩子!我给你磕头了!”
“咚、咚、咚”,三个响头磕在冻硬的地面上,声音沉闷得让人心颤,额头瞬间红了一片。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耳边尖锐响起:
【检测到“秦淮茹”启动“道德绑架+舆论施压”策略,利用“孩子病重”“邻居围观”制造“不帮就是冷血”的舆论场,其“情感勒索”技能等级提升,对宿主“社会评价”构成潜在威胁(概率40%)。】
【应对方案:1 开门但不允许进门,在门口解决,避免“登堂入室”的心理暗示;2 给予少量食物(5斤红薯干),符合“救急”原则;3 当众声明“最后一次”,并引导其向街道求助,将矛盾转移至官方渠道;4 强调“救穷不是帮,是害”,击碎其依赖心理。】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院门。冷风裹挟着雪粒瞬间灌进来,他站在门内,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秦淮茹,声音冷得像冰:“起来。”
秦淮茹没想到他会突然开门,愣了一下,随即哭得更凶:“建军,你肯帮我了?”
“我只说一次。”林建军没看她,目光落在贾梗脸上,孩子的眼皮动了动,发出微弱的呻吟,“孩子病了该送医院,饿了该找街道救济,堵着我家门下跪,算什么本事?”他转身回屋,很快拎出一个布包,扔在秦淮茹面前,“这里面是五斤红薯干,够孩子吃几天了。”
秦淮茹的眼睛瞬间亮了,顾不上擦眼泪就想去捡,却被林建军一脚踩住布包。
“听清楚了。”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围观者耳朵里,“这是最后一次。明天你去街道办事处找李主任,就说是我说的,让他按特困户给你登记,每月能领十斤救济粮。要是再像今天这样堵门哭闹,别怪我直接报派出所,按‘敲诈勒索’处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围观的邻居,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谁都有难的时候,但救急不救穷。她年轻力壮,能去生产队挣工分,能去街道领救济,偏要靠下跪乞讨过日子,这不是可怜,是糊涂!今天我给这五斤粮,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往后谁想靠哭闹占便宜,别怪我不讲情面!”
围观的邻居们瞬间安静了,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人低下头,没人再敢说“应该帮衬”的话。谁都听明白了,林建军不是冷血,是不想被无底线地拖累,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心思——这年头谁家不难?凭什么自家勒紧裤腰带省下的粮,要填别人的无底洞?
秦淮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捡布包的手僵在半空,刚才刻意营造的可怜相碎了一地。她没想到林建军会把话说得这么绝,连台阶都不给她留,眼泪流得更凶,却不是因为委屈,是羞愤。
“还不快带孩子回去?”林建军收回脚,“再冻一会儿,孩子真要出大事了。”
秦淮茹咬着牙,抓起布包,抱着贾梗踉跄着站起来,转身时狠狠瞪了林建军一眼,那眼神里有怨毒,有不甘,却再不敢说一个字。围观的邻居自觉地让开一条路,看着她佝偻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没人再议论,默默散去了。
林建军“砰”地关上院门,转身就看到苏岚站在屋门口,眼圈红红的:“你刚才……是不是太狠了点?她毕竟带着孩子……”
“狠?”林建军解开被风吹开的领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我要是心软一次,她下个月还会来,下下个月还会来,直到把咱们家拖垮。到时候卫国跟着饿肚子,你觉得她会念咱们的好?”他走进屋,从柜子里拿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每次接济的记录,“从1958年到现在,我给她家的粮票、现金加起来,够买半头牛了,可她什么时候真正靠自己挣过一天饭?”
苏岚没再说话,低头哄着被惊醒的林卫国,小家伙眨巴着眼睛,伸手去抓父亲的衣角,像是在安慰他。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院门关上后响起,带着行为判定的清晰:
【“边界防御”成功!秦淮茹“道德绑架”失败,其“公众同情度”下降30%(因“刻意哭闹”被识破),“极端求助”行为触发冷却期(30天内概率<10%)。】
【奖励:“家庭边界强化”效果(家人对“无底线接济”的认同度提升至90%)、街道办“特困救济绿色通道”(由李主任主动告知,体现对宿主的尊重)。】
傍晚时分,王师傅来送报纸,进门就竖起大拇指:“建军,你今天那话说得太对了!刚才我去街道,李主任正念叨呢,说秦淮茹下午去登记了,领了救济粮,还嘟囔着‘以后再也不找林建军了’,估计是被你说醒了。”他压低声音,“院里阎埠贵说,你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既守住了自家粮,又没把事做绝,高!”
林建军笑了笑,没接话。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远处的四合院方向一片沉寂,连贾张氏惯常的骂声都没了。他知道,今天这一步棋走对了——对付秦淮茹这种依赖成性的人,退让只会被得寸进尺,唯有亮出底线,才能让她明白,谁也不是谁的长期饭票。
地窖里的红薯干散发着踏实的甜香,林卫国在小床上睡得正酣,苏岚在灯下缝补着旧衣服,针脚细密。林建军拿起系统奖励的“家庭防御手册”,翻到“边界设立”那一页,上面写着:“真正的善意,不是无底线的给予,而是帮对方找到自救的路。”
他合上手册,心里一片清明。这灾年还长,四合院的觊觎不会消失,但只要守住这道防线,守住家人的安稳,再大的风雨也能扛过去。至于秦淮茹的怨愤,或是邻居的议论,都不重要——生存面前,清醒的自私,比盲目的善良更有力量。
窗外的风还在刮,但这间小屋里的温暖与坚定,早已筑成了最坚固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