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刘海中的“官迷心窍”
1958年的工厂,空气里都飘着“跃进”的热浪。车间墙上“人有多大胆,钢有多高产”的标语红得刺眼,黑板报每天刷新着“放卫星”的产量数字,连食堂的菜汤里,都仿佛掺了几分狂热的味道。
刘海中攥着份“干部下放劳动倡议书”,手指在“带头生产”四个字上磨出了白痕。他在调度室窝了十年,从办事员到资深办事员,眼看着林建军从学徒升成科长,心里像揣了团火。这阵“下放”风,在他眼里不是苦差,是捷径——只要在车间“表现突出”,哪怕虚报点产量,混个“劳动模范”,就能踩着梯子往上爬。
“老刘,你真要去?”同科室的老王叼着烟,吐出的烟圈在他眼前散开,“二车间那车床,没三年经验玩不转,你这细皮嫩肉的,去了不是找罪受?”
“你懂什么?”刘海中挺了挺腰,故意把胸前“先进工作者”的徽章亮出来,“这是政治觉悟!大跃进时期,就得有牺牲精神!等我当上副主任,让你看看什么叫眼光。”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下放三个月,弄个“高产典型”,年底就能进班子,到时候谁还敢叫他“刘办事员”?
【叮!】
林建军正在精密车间调试“60式装甲车”的履带销,系统的提示音突然炸响,带着预警的尖锐:
【检测到“刘海中”触发“官迷投机”行为,通过“主动下放”博取政治资本,存在“违规操作、虚报数据”高风险,关联“设备损坏”事件(目标:苏联产镗床,价值50工人年薪)。】
【动机拆解:十年未晋升的焦虑+对林建军的嫉妒+误判“形式主义可钻空子”,试图以“表面劳动”换晋升。】
林建军眉头一沉。二车间那台镗床是军工订单的关键设备,加工坦克变速箱齿轮,精度要求0.01毫米。刘海中连车床进给量都分不清,去碰镗床,纯属胡闹。他转身对助手说:“去二车间,告诉张师傅,新来的‘下放干部’必须跟师三天,没签字不准独立操作。”
刘海中如愿分到二车间,第一天就露了怯。他穿着崭新工装,握着车床手柄哆哆嗦嗦,把“每转进给0.2毫米”调成“2毫米”,车出来的零件粗得像擀面杖。老车床师傅把零件摔在他面前,铁屑溅了他一裤腿:“刘干事,这是军工料,不是你耍官威的地方!”
“我这是探索新方法!”刘海中嘴硬,偷偷让学徒把废件埋了,转头就向车间主任报喜:“超额完成30%!”还托人写了篇“干部带头搞革新”的稿子,贴在厂报头版。
【叮!】
【“刘海中”实施数据造假,短期获“表面政绩”,但镗床主轴因过载出现隐性损伤,故障风险升至80%。】
林建军看到厂报时,正拿着探伤仪检查镗床。屏幕上的波形图抖得厉害,主轴轴承的磨损远超正常范围。他找到刘海中时,对方正叉着腰指挥学徒:“再快点!争取今晚突破‘卫星’!”
“刘干事,知道进给量怎么算吗?”林建军拿起粉笔,在地上画公式,“转速x切削速度x刀具系数,不是拍脑袋定的。这台镗床额定功率5.5千瓦,你现在的参数,相当于让它输出10千瓦,想烧了它?”
刘海中脸涨成猪肝色,梗着脖子:“林科长这是保守!大跃进就要敢想敢干!”
“敢干不是蛮干。”林建军指着镗床铭牌,“这是苏联专家留下的操作规程,你看不懂俄文,我念给你听——‘严禁超载运行,违者追究责任’。”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厂长。刘建国看着废件和探伤报告,把厂报揉成了团:“刘海中!你这是拿军工生产开玩笑!产量可以追,设备毁了,你赔得起?”当场下令:“停职检查,设备维修费从你工资里扣!”
刘海中傻眼了,可官瘾还没灭。三天后,趁张师傅吃饭,他偷偷摸上镗床,想加工个“高难度齿轮”证明自己。结果溜板箱操作失误,刀架猛地撞向卡盘,“哐当”一声巨响,刀具崩碎,卡盘变形,镗床彻底停摆。
【叮!】
【预测事件发生:镗床报废,直接损失2.3万元(1958年币值),军工订单延误风险50%。“刘海中”行为定性为“盲目蛮干导致重大事故”。】
事故惊动了全厂。厂长在大会上拍了桌子:“刘海中,你想当官想疯了!这种责任心,连学徒都不如!从今天起,降为学徒工,在二车间劳动改造,什么时候学会规矩,什么时候再说别的!”
刘海中站在台上,浑身发抖。从调度室到车间学徒,这落差比从云端掉进泥坑还疼。他看着台下林建军冷静的脸,看着工人们鄙夷的眼神,终于明白:官帽子不是靠投机来的,没那金刚钻,偏要揽瓷器活,摔得只会更惨。
消息传回四合院,贾张氏拍着大腿笑:“我就说他是个假把式!还想当官?扫大街都嫌他笨!”阎埠贵扒拉着算盘:“2.3万,按他工资,得扣到1965年……啧啧,这官迷当的,赔本买卖。”
易中海背着手踱步,眉头紧锁。刘海中虽不是他属意的“养老人选”,但好歹是院里“有头脸”的,如今成了笑柄,他这“一大爷”脸上也无光。
林建军回耳房取资料时,撞见刘海中蹲在自家门口哭。对方穿着沾满油污的学徒工装,头发乱得像鸡窝,看见他,慌忙抹泪,低着头想躲。
“刘师傅,”林建军递过份《车床操作手册》,“技术没捷径,踏实学吧。比想那些虚的强。”
刘海中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接过手册的手止不住抖。手册上“安全第一”四个字,像针一样扎进他眼里。
【叮!】
【“刘海中官迷”事件了结,宿主预警降低损失60%,获“临危不乱”表扬。奖励:《精密机床维修手册》,科技积分+200,任工厂技术安全委员。】
林建军走出四合院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刘海中的哭声还在院里飘,混着贾张氏的嘲讽和阎埠贵的算盘声,像一出荒诞的戏。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在这狂热的年代,总有人想走捷径,总有人被虚名迷了眼。
但他能做的,就是守好手里的图纸,护好车间的设备,让每一块钢铁都经得起检验。至于那些院儿里的纷扰,不过是脚下的尘埃,挡不住他往前的路。
车间的灯亮了,林建军趴在绘图桌上,修改着履带销的强度测试方案。扉页上,他写下:“技术无捷径,跃进需务实。”笔尖划过纸面,清晰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