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技术科办公室的玻璃窗,在林建军摊开的“100mm反坦克炮管参数表”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表格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是苏联专家瓦西里的建议,其中“膛线缠角误差需控制在±0.5°”的要求,像一根紧绷的弦,悬在他心头——这是军工验收的最后一道关卡,明天就是最终检测的日子。
“林科长,保卫科的人来了,说有急事找您。”学徒赵小刚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好像……和您住一个院的贾梗有关。”
林建军的笔尖顿了顿,墨汁在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黑点。贾梗是秦淮茹的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平时在院里挺皮实,偶尔会跟着贾张氏后面捡点小便宜,但还没犯过什么大错。保卫科找他,多半是这孩子闯祸了。
“让他们进来。”林建军合上参数表,心里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
保卫科的王干事领着一个年轻的警卫走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严肃。“林科长,不好意思打扰你工作。”王干事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倒出几枚锈迹斑斑的铁螺丝,“今天上午,这孩子在车间后门偷拆备用设备的螺丝,被巡逻的警卫抓到了,人证物证都在。”
螺丝是车间专用的8mm高强度螺栓,表面还能看到拧动的新鲜痕迹。林建军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车间的备用设备都是军工订单的配套件,少一颗螺丝都可能影响组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孩子调皮”,而是涉嫌破坏生产了。
“他家长知道吗?”林建军问道。
“已经派人去通知了,估计这会已经在来的路上。”王干事叹了口气,“这孩子还嘴硬,说‘我妈让我捡点铁换糖吃’,听着怪让人心疼的,但规矩就是规矩。”
林建军没说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秦淮茹家的困难他知道,但再难也不能纵容孩子偷东西,尤其是工厂的生产物资,还是军工相关的。这背后,恐怕少不了贾张氏的怂恿和秦淮茹的默许。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清晰的预警:
【检测到“道德绑架2.0”事件触发,核心人物:秦淮茹(母亲身份)、贾梗(行为实施者)。】
【行为模式分析:利用“孩子年幼”“家庭贫困”作为道德筹码,试图通过“哭求+邻里情分”迫使宿主介入,干扰工厂正常处理流程(如撤销记录、从轻发落)。】
【潜在风险:若宿主妥协,将违反工厂纪律(包庇偷窃行为),同时强化对方“可通过道德绑架获利”的认知,引发后续更多类似行为。】
“林科长,能不能……”王干事欲言又止,“看在街坊的份上,这孩子年纪小,批评教育一下就算了?”
“王干事,军工厂的纪律不是儿戏。”林建军的语气平静却坚定,“螺丝虽小,但用在设备上可能关系到战士的生命。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能因为是街坊就搞特殊。”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秦淮茹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头发散乱,眼眶红肿,一看到林建军就“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死死抱住他的腿:“建军!求求你,救救梗子!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啊!你要是不帮他,他这辈子就毁了啊!”
她的哭声尖锐而绝望,引得隔壁科室的人都探出头来看热闹。赵小刚想上前扶,被林建军用眼神制止了——他太清楚秦淮茹这招的厉害,看似是崩溃失态,实则是精心策划的“道德绑架2.0”:比直接借粮票更高级,用“孩子的前途”做武器,把“不帮忙”和“毁了孩子”划上等号,让他骑虎难下。
“秦姐,你先起来。”林建军试图拉开她的手,语气里带着克制的无奈,“有话好好说,跪着解决不了问题。”
“我不起来!”秦淮茹的哭声更大了,眼泪鼻涕蹭了他一裤腿,“你不答应我,我就跪死在这儿!梗子是被我逼的啊!家里没粮了,我没本事,才让他……他就是想捡点铁换个窝头,不是故意的啊!”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自我贬低和对孩子的怜惜,每一个字都像针,扎在旁观者的心上。王干事的脸色有些为难,毕竟是女人和孩子,真闹大了影响不好。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实时分析着局势:
【道德绑架强度评估:80%(利用公共场合、示弱姿态、孩子前途三重压力)。】
【围观人群情绪倾向:60%同情秦淮茹,30%中立,10%支持宿主按规处理。】
【最优应对方案:明确拒绝“私下解决”,主动提出“陪同前往派出所”,将私人纠纷纳入公权力处理范畴,既规避道德压力,又符合“按规矩办事”原则。】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身,甩开秦淮茹的手。他的动作不算温柔,但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秦姐,你要是真为梗子好,就别在这儿哭闹。偷东西按规矩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包庇他才是害了他。”
他弯腰扶起秦淮茹,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量:“走,我陪你去派出所,把事情说清楚。孩子确实年幼,认错态度好的话,警察同志会酌情处理。但你记住,错了就是错了,溺爱不是帮他,是害他。”
秦淮茹愣住了,脸上还挂着泪珠,眼神里充满了错愕。她预想过林建军会心软、会犹豫,甚至会像傻柱那样骂她几句再帮忙,却没想过他会直接提出去派出所——这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
“去……去派出所?”她的声音带着颤抖,“建军,我们是街坊啊!你就看在东旭和你爸以前是同事的份上,帮帮我们吧!梗子要是留了案底,以后连工厂都进不了啊!”
“正因为是街坊,我才不能让他一错再错。”林建军拿起外套,对王干事说,“王干事,麻烦您通知保卫科,把人送到派出所,我去说明情况。”
走出办公楼时,寒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秦淮茹的哭声小了许多,只是默默地跟在林建军身后,肩膀微微耸动。路过车间时,她看到贾梗被两个警卫领着,小脸上满是惊恐,看到她就哭喊:“妈!我不是故意的!是奶奶让我去的!”
贾张氏!林建军心里冷笑,果然有这老太太的影子。他没回头,只是对秦淮茹说:“听到了?孩子心里清楚谁是主使。到了派出所,把实情说出来,别再护着了。”
秦淮茹的脚步顿了顿,嘴唇哆嗦着,最终还是没说话,只是把头埋得更低了。
派出所里,民警听完事情经过,看着低着头的贾梗和眼圈通红的秦淮茹,语气严肃却带着耐心:“孩子,知道错了吗?工厂的东西能不能随便拿?”
贾梗怯生生地点头:“知道了……奶奶说拿几个螺丝没人发现,能换糖吃……”
“你看看你,当妈的怎么管的?”民警转向秦淮茹,“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军工厂的东西是能随便拿的吗?真要是影响了生产,可不是批评教育就能解决的!”
秦淮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哽咽着说:“我……我没看好他,我认错,求你们别难为孩子……”
“念在孩子年纪小,认错态度也不错,这次就不记录在案了。”民警的语气缓和下来,“但必须写份保证书,家长签字,保证以后不再犯。还有,偷的螺丝要还回去,厂里要是有损失,得照价赔偿。”
林建军适时开口:“螺丝我带回厂里就行,损失不大,主要是教育孩子。保证书我看着她写,您放心。”
他的话像是给这件事定了性——既按规矩处理了,又给了秦淮茹和孩子台阶下。民警点点头:“行,就按林科长说的办。”
走出派出所时,雪下得大了些。秦淮茹拿着写好的保证书,递给林建军,声音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怨恨:“谢谢你啊,林科长。不过我算是看明白了,在你眼里,规矩比人情重要多了。”
“秦姐,人情不能越过规矩。”林建军接过保证书,认真折好,“今天这事,我要是帮你瞒了,下次他可能就敢偷更贵重的东西。这次是批评教育,让他记住疼,以后才不会犯大错。”
“疼?”秦淮茹的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他是疼了,可我们全家的脸都丢尽了!院里人要是知道梗子进了派出所,还不知道怎么戳我们脊梁骨呢!”
林建军没接话。他知道,秦淮茹的“道德绑架2.0”失败了,这种怨恨是必然的。但他不后悔——比起一时的面子,孩子的未来更重要,守住规矩的底线更重要。
回到厂里,林建军把保证书交给保卫科存档,又亲自把螺丝送回车间,确认设备没有受损,这才松了口气。赵小刚凑过来,小声说:“林科长,刚才傻柱来找你,听说了贾梗的事,骂你‘不近人情’,说你故意让秦淮茹难堪。”
“随他怎么说。”林建军拿起桌上的炮管参数表,目光重新聚焦在“膛线缠角”的参数上,“他要是真为梗子好,就该明白,纵容才是最大的伤害。”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清晰的判定:
【“道德绑架2.0”事件处理完毕,宿主坚持原则,既维护了工厂纪律,又保留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空间,获得“公正”评价。】
【事件影响:秦淮茹对宿主怨恨度提升至70%,但内心深处认知到“规则不可破”;傻柱的误解短期内难以消除,但长期来看利于其认清溺爱危害;工厂同事对宿主“公正无私”的认可度提升。】
【奖励发放:“青少年行为引导手册(1954年版)”;科技报国积分+150;“规则敬畏度”在四合院小幅提升。】
傍晚回四合院时,林建军刚进中院,就看到傻柱蹲在老槐树下抽烟,看到他就把烟头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踩了踩:“林建军,你行啊!为了几根破螺丝,把街坊的孩子送进派出所,你够狠!”
“傻柱哥,话不能这么说。”林建军的语气平静,“偷东西不对,尤其是军工厂的东西,这是原则问题。我要是帮着瞒了,才是害了孩子。”
“原则?我看你是官当大了,忘了本!”傻柱猛地站起来,指着林建军的鼻子骂,“秦淮茹多不容易?一个人带孩子,你不帮就算了,还落井下石,你良心过得去吗?”
“我带他们去派出所,是按规矩处理,既没罚款也没留案底,这叫落井下石?”林建军的目光冷了几分,“你要是真觉得她不容易,就该劝她好好管孩子,而不是纵容孩子犯错。今天是螺丝,明天可能就是更贵重的东西,到时候谁能保他?”
傻柱被问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回了屋,背影透着一股不服气的倔强。
阎埠贵从屋里探出头,看着林建军的背影,算盘珠子拨得飞快。他刚才在门口听得一清二楚,心里对林建军又多了几分敬畏——这小子不仅守规矩,嘴皮子也厉害,连傻柱这种认死理的都辩不过他,以后可真不能随便招惹。
林建军回耳房时,看到秦淮茹站在自家门口,目光复杂地看着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转身进了屋,关门声却比平时重了许多。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检测到“秦淮茹怨恨”已形成,短期内可能采取“冷暴力”“背后议论”等方式表达不满,但“主动挑衅”概率下降至10%(因畏惧规则后果)。】
【建议:保持距离,不主动缓和,让其自行消化情绪,明确“规则不可妥协”的底线。】
林建军点点头,打开台灯,重新摊开炮管参数表。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四合院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贾张氏的咒骂声,隐约提到“林建军”“白眼狼”等字眼。
他拿起铅笔,在“膛线缠角误差”旁重重画了一条横线。明天的军工验收,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至于秦淮茹的怨恨、傻柱的误解,都只是暂时的波澜。在工厂的精密轧机和国家的军工订单面前,四合院的这点是非,终究是微不足道的。
重要的是,他守住了自己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情不能越过规矩,溺爱不是保护。这或许会得罪人,但他问心无愧。
夜渐渐深了,技术科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林建军的身影在窗前专注而坚定。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道德绑架”,但他的选择不会改变——守住规矩,守住底线,才能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