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甘月在靖王府平静地长到了十岁。她依旧是萧璘身边最特别的存在,是这座日益森严的王府里唯一能让他卸下心防的温暖。萧璘对她的纵容与日俱增,不仅亲自教她读书习字,甚至开始讲解史书韬略、朝堂制衡,仿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个最信任的臂助。在外人看来,靖王对这义妹的宠爱,简直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早已汹涌。龙椅上的老皇帝萧璟,年事已高,近年来沉疴难起,身体每况愈下,朝政多由皇后柳氏及其背后的丞相府把持。太子之位空悬,二皇子萧玦在母族势力的鼎力支持下,夺嫡之势日益明显。而作为皇长子的萧璘,虽顶着“靖王”头衔,却因母族“罪责”和自身的“纨绔”名声,被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备受打压和监视。
山雨欲来,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等待变天的紧张气氛。
老皇帝的病重,让皇后与二皇子一党加快了脚步。他们深知,一旦皇帝驾崩,必须第一时间控制局面。为了扫清障碍,他们精心策划了一起“边关将领拥兵自重、意图勾结靖王不轨”的大案,企图一举除掉萧璘及其在军中的潜在支持者。
这日,老皇帝强撑病体临朝,气氛格外凝重。二皇子一派的御史当庭发难,呈上“密报”和“证据”,言辞凿凿,指控戍边大将拥兵自重,并与靖王萧璘往来密切,图谋不轨。字字句句,直指萧璘有夺嫡篡位之心。
垂帘之后,皇后的嘴角勾起一丝冷意。龙椅上的老皇帝面色灰败,剧烈地咳嗽着,浑浊的目光扫过跪在下方、看似惶恐的萧璘,又看向意气风发的二皇子,眼中情绪复杂难辨。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萧璘此次必将被彻底打入尘埃之时,萧璘却缓缓抬起头,脸上不见了平日的漫不经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锋芒。他朗声道:“父皇明鉴!儿臣确有本奏!”
他不等二皇子党人反应,便呈上一叠厚厚的卷宗:“此乃二皇兄萧玦、国丈柳丞相,近年来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克扣军饷、乃至与敌国暗中往来、意图构陷忠良、动摇国本之铁证!请父皇过目!”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犹如平地惊雷!
萧璘的证据极为详尽,包括往来密信、账册副本、甚至还有关键人物的供词,环环相扣,直指核心!其力度和精准性,远胜于二皇子一方那看似猛烈实则空泛的指控!
原来,萧璘隐忍多年,早已暗中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对方在自以为胜券在握时发动致命一击,他才能后发制人,将对方连根拔起!这场朝堂之争,瞬间攻守易形!
老皇帝看着萧璘呈上的证据,双手颤抖,脸色由灰白转为铁青,最终化作一声悲愤的怒吼,一口鲜血喷出,当场昏厥过去!朝堂大乱!
老皇帝吐血昏厥,朝廷瞬间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皇后柳氏惊骇之余,深知这是最后的机会!她果断下令,调动其掌控的宫廷禁卫和部分京营兵马,封锁宫门,宣称靖王萧璘犯上作乱、气病父皇,欲趁机挟持病重的皇帝,伪造传位二皇子的诏书,并下令格杀萧璘!
一时间,皇宫内外杀声四起,血光迸现。萧璘早有准备,他麾下隐藏多年的精锐暗卫和暗中联络好的部分忠於皇权的禁军纷纷现身,与皇后一党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整个皇城陷入了血腥的政变漩涡。
靖王府更是叛军重点攻击的目标。皇后深知,若能擒获或杀死萧璘,大局可定。一支精锐的死士队伍,绕过王府正面的激烈攻防,利用对皇宫密道的熟悉,悄无声息地从防卫相对薄弱的西北角潜入了王府——那个方向,正是甘月居住的小院!他们的目标明确:抓住这个靖王最在意的人,作为要挟他的最大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