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山里的风带着刺骨的凉。小安刚把社区菜棚的保温膜加固好,“城乡菜药互助群”就弹出苏晴带着哭腔的语音:“小安姐,村里王奶奶家的老房子漏风,昨晚降温,老人受了寒,今早起来浑身疼得下不了床,村卫生室的散寒菜药包只剩最后一份了!”
语音未落,小安立刻转身往“菜药共享仓”跑。货架上的“防风寒菜药包”还有不少,是之前张医生用晒干的紫苏、生姜、艾叶配好的,煮水泡脚能驱寒止痛。她赶紧装了两包,又想起老人可能怕冷,转身往社区居民楼跑——前几天周阿姨说家里有闲置的电热毯,王婶还捐了两床厚棉被。
“小安,是要给村里送药吗?我跟你一起去!”刚搬完棉被的老吴正好撞见,抄起车钥匙就往货车那边走。志愿者小林也拎着刚煮好的姜枣茶追过来:“给王奶奶和送药的乡亲们暖暖身子!”
货车往山里开时,小安在群里说了王奶奶的情况。社区居民们纷纷留言:“我家有暖手宝,让老吴捎过去!”“我妈会做艾草护膝,我现在赶制一双,下次送菜药时带上!”村里的村民们也行动起来,苏晴发来视频:“我们正帮王奶奶修补屋顶,烧着柴火给屋里升温呢!”
山路被寒霜冻得有些滑,老吴放慢车速,车轮碾过路面的枯叶发出“沙沙”声。小安握着手机,盯着群里的消息——村里的后生们已经把王奶奶家的窗户钉上了塑料布,老支书还特意烧了热水,等着菜药包送到就给老人泡脚。
一个半小时后,货车终于到了村口。村民们早已在路边等候,接过菜药包和棉被就往王奶奶家跑。小安和老吴跟着走进屋,屋里果然透着寒气,王奶奶躺在床上,盖着薄被瑟瑟发抖。苏晴立刻烧热水,把菜药包煮开,老吴则帮着把电热毯铺在床上,插上电源。
“奶奶,您试试这泡脚水,能驱寒!”小安蹲在床边,帮王奶奶脱掉袜子,小心地把脚放进温热的药水里。艾草和紫苏的香气弥漫开来,王奶奶的眉头渐渐舒展,嘴里念叨着:“暖和,真暖和……”
这时,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来了,给王奶奶把完脉说:“寒气得慢慢散,除了泡脚,每天用紫苏叶和生姜煮水喝,再配上养心菜粥补气血,过几天就能好利索!”苏晴立刻应声:“我每天来给奶奶煮水熬粥,菜药共享仓里的存货够着呢!”
社区居民们通过视频看到王奶奶的情况,都松了口气。周阿姨留言:“等老人好点,我教她做艾草护腰,冬天戴着暖和!”刘叔则说:“我整理份《冬日菜药御寒指南》,把泡脚、煮水的法子写详细些,发群里大家都能学!”
当天傍晚,苏晴发来好消息:“王奶奶能坐起来了,喝了紫苏生姜水,说身上不那么疼了!”视频里,王奶奶盖着新棉被,手里捧着暖手宝,正笑着和大家说话。老支书坐在一旁,对着镜头说:“多亏了城里的菜药和心意,这寒冬里,咱们的心都是暖的!往后啊,咱们得把菜药共享仓的冬日存货备得更足些,让家家户户都能暖暖和和过冬!”
货车往回开时,夜色已经降临,山里的星星格外亮。小安望着窗外的月色,心里满是感触——从春日播种到秋日采收,从盛夏解暑到寒冬驱寒,这些长在土里的菜药,早已成了城乡人彼此守护的“定心丸”。“都市归田园”的意义,从来不是逃离都市,而是把田园的温暖搬进日常,让每一份危急时刻的“救命”守护,都化作寻常日子里的彼此牵挂——就像这霜降寒夜里的菜药“暖包”,带着泥土的温度,跨越山海,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