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驶离高原时,车载电台突然传来滋滋的电流声,夹杂着一段模糊的摩尔斯电码。苏一迅速调出解码器,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南极冰缝有异动,星核能量异常。”发信人是南极科考站的赵教授,也是林夏爷爷的学生。
“星核?”林夏翻出爷爷笔记里关于南极的记录,其中一页画着块不规则的陨石,旁边标注着“天之遗核,镇于冰渊”,“难道他们发现的陨石,就是爷爷说的‘星核’?”
飞机穿越南极圈时,舷窗外的冰原已变成纯粹的白。赵教授在科考站的停机坪等候,他脸上带着难掩的激动:“冰盖下的陨石正在自行升温,表面的星图纹路每小时都在变化,刚才甚至从冰层里渗出了青绿色的光流,和你们传来的晶石影像完全一致!”
乘坐雪地车深入冰原的第三天,他们在一道深达百米的冰缝前停下。冰缝底部泛着幽蓝的光,赵教授递过来的探测仪屏幕上,能量曲线正以惊人的幅度跳动,峰值处的频率与苏一掌心的星图完全重合。
“下去看看。”苏一穿上冰潜服,将晶石别在胸前。当他顺着冰绳下到缝底时,终于看清了那所谓的“星核”——一块直径约十米的陨石,表面覆盖着半透明的冰层,冰层下的星图纹路正在缓慢旋转,像在呼吸般吞吐着青绿色的光流。
更令人震惊的是,陨石周围的冰壁上,布满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有凿冰的工具印痕,有燃烧过的火堆残迹,还有几具半冻在冰里的遗骸,遗骸的掌心处,都有与苏一相似的星图印记。
“是远古守护者。”林夏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她刚在冰壁上发现了一块刻着符号的骨片,“这上面的符号和良渚玉琮的纹路一样,他们是带着使命来这里的。”
苏一靠近陨石时,胸前的晶石突然悬浮起来,与陨石表面的星图产生共振。冰层瞬间裂开,露出陨石内部的结构——那不是实心的石头,而是个中空的腔体,腔体内嵌着一枚拳头大小的晶体,晶体里封存着一缕跳动的光,像颗微型的恒星。
“这才是真正的星核。”赵教授的声音带着惊叹,“陨石只是外壳,这枚晶体才是能量源!”
就在这时,冰缝突然剧烈震动,陨石表面的星图纹路开始渗出黑色的星锈,那些半冻在冰里的遗骸竟微微动了起来,眼眶里渗出与噬星虫相似的红光。
“是星锈在激活遗骸!”苏一迅速将晶石按在星核上,青绿色的光流顺着晶体蔓延,在陨石周围织成一道结界,“这些守护者当年不是自然死亡,是被星锈侵蚀后自我封印在了冰里!”
林夏突然在遗骸的背包里发现了一卷兽皮地图,地图上的七窍阵标注旁,画着条从南极延伸至北极的红线,红线终点处,画着个与星核同源的符号。“爷爷的笔记里提过‘两极锁’!说地球的南北极各有一颗星核,只有让两颗星核共振,才能彻底净化星锈的根源!”
星核在晶石的激活下爆发出强光,那些被星锈侵蚀的遗骸渐渐平静,化作晶莹的冰雕,与冰壁融为一体。苏一看着腔体里的星核,突然明白七窍阵的真正作用——它不仅是守护人间的屏障,更是连接两极星核的纽带,而自己掌心的晶石,就是启动这道纽带的钥匙。
当他们带着星核离开冰缝时,赵教授指着冰原尽头的极光:“你们看,极光的形状变了。”那道绿色的光带在空中扭曲,最终组成了与星核晶体相同的纹路,像在为他们指引向北极的方向。
苏一将星核妥善收好,掌心的晶石与晶体产生了稳定的共鸣。他知道,下一站是北极的冰原,那里藏着另一颗星核,也藏着星锈最根源的秘密。
雪地车驶离冰缝时,林夏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冰雕,阳光透过冰层照在它们身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像无数双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她突然想起爷爷笔记的最后一句话:“守护不是堵住裂隙,是让文明的光,照亮每一处黑暗的角落。”
车窗外的极光仍在闪烁,像条通往远方的光带。苏一握紧方向盘,车载电台里再次传来摩尔斯电码,这次的讯息很简单:“北极冰层下,有熟悉的星图波动。”
路还在延伸,但这一次,他们的掌心握着两颗跳动的星核,像握着文明最坚韧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