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设备技术处那间“智能开采核心系统研发项目组”的办公室里,空气依旧带着消毒水般的冰冷秩序。王强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并非他期待的系统架构图或核心算法,而是全省各矿区老旧设备维护数据的汇总表格——张明远最新布置的“沉淀”任务。
门被轻轻敲响。进来的是项目组名义上的助理小陈,一个刚毕业不久、眼神里还带着点学生气的年轻人。他放下几份文件,没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反而有些局促地站在桌边,压低声音:“王工…那个…您之前让整理的、关于各矿设备故障率与配件供应商关联度的初步分析…我弄好了。”
王强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这根本不是张明远布置的任务!是他利用闲暇,私下让小陈帮忙整理的,试图从海量数据中寻找“宏鑫”这类异常供应商的蛛丝马迹。他迅速接过文件,低声问:“没别人看到吧?”
小陈紧张地摇摇头:“我用自己的笔记本弄的,下班后才敢导出来打印。”
王强快速翻阅着。数据虽然粗糙,但趋势已显狰狞。在液压支柱、电控阀等关键配件领域,几家特定供应商(“宏鑫”赫然在列)的供货区域,其设备故障率明显高于使用其他品牌配件的区域,尤其是当这些供应商被标注为“省厅推荐”或“历史合作单位”时,故障率曲线更是异常陡峭!与之对应的,是这些区域设备维修费用的显着飙升。
“好!非常好!”王强压抑着激动,用力拍了拍小陈的肩膀,“小陈,这很有价值!继续留意,但务必小心!”
小陈被王强的反应鼓舞,用力点头,匆匆离开。王强的心跳有些快。这份数据,像黑暗中的一道微光,印证了他和赵静的怀疑——问题不仅存在于矿务局,更可能是一张覆盖全省、根植于“推荐”和“关系”这张温床上的毒网!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扫描加密,连同矿务局那边赵静报告中关于“宏鑫”资质的致命缺陷一起,打包发给了王磊的加密邮箱。省厅的软禁,困不住他探寻真相的眼睛和传递情报的指尖。
---
矿务局纪检组组长办公室,气氛肃杀。组长周正林(正是省纪委巡视组那位组长,巡视结束后被任命为矿务局纪检组长)眉头紧锁,手指用力点着桌上两份报告:一份是赵静那份沉甸甸的《关于西一采区液压支柱配件采购异常情况的调查报告》,另一份是王强刚刚发回的、关于全省设备故障与供应商关联的初步分析。
“证据链指向很清晰了,”周正林声音低沉,“‘宏鑫’公司,皮包公司一个,资质造假,产品以次充好,价格虚高。孙德海作为最终审批人,难辞其咎。王强同志这份分析更说明,‘宏鑫’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极可能存在一条依托省厅某些渠道输送利益的链条。审计那边初步调取‘宏鑫’的银行流水,发现几笔大额资金去向不明,收款方是几个空壳公司,再往下追查就断了。”
坐在对面的李卫国急道:“那还等什么?先把孙德海控制起来!撬开他的嘴!”
周正林却缓缓摇头,眼中是办案老手的审慎:“孙德海只是前台一个卒子。动他容易,但打草惊蛇,他背后的人会立刻斩断所有联系,湮灭证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直接证据,钉死孙德海没问题,但要顺藤摸瓜揪出更深层的大鱼,分量还不够。特别是涉及省厅层面…阻力会非常大。”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磊:“王局,你的意见?”
王磊的目光落在窗外,矿务局大院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下,一片忙碌景象。他手指习惯性地在沙发扶手上轻叩,节奏平稳,仿佛在衡量着每一步的轻重。“孙德海,暂时不动。”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李卫国和周正林都看向他。
“他不是喜欢躲在‘历史原因’、‘上级推荐’的挡箭牌后面吗?”王磊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那就给他一块更大的‘挡箭牌’!通知孙德海,局里要全力推进成本管控新规落地,决定成立‘历史采购合同专项清理审核小组’,由他担任副组长,负责梳理近五年来所有设备、配件、大宗物资采购合同,重点审核供应商资质、价格合理性、履约情况,为新规下的供应商库准入提供依据!”
李卫国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亮光:“妙啊!王局!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让他自己动手去查‘宏鑫’这些蛀虫的烂账!查,他等于自掘坟墓;不查或者敷衍了事,就是对抗新规,我们立刻就能拿下他!而且,以清理审核的名义,我们调动所有合同和财务数据,名正言顺!”
周正林也明白了王磊的深意:“这步棋,进可攻,退可守。孙德海无论怎么做,都是死局。同时,专项清理也能帮我们更全面地摸清底数,发现更多线索。王局,高招!”
王磊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影挺拔如松:“通知下去,小组明天就启动。规格要高,声势要大。让赵静也加入核心组,她最清楚‘宏鑫’的问题在哪里。告诉孙德海,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务必‘实事求是’、‘深挖细查’!”
---
财务科的气氛,随着“历史采购合同专项清理审核小组”的成立和孙德海被任命为副组长,变得极其诡异。孙德海坐在副组长办公室里,脸色铁青,桌上的任命文件像烧红的烙铁。王磊这招太毒了!把他推到这个位置上,分明是要他亲手把自己,还有他背后的人,送上绝路!冷汗浸湿了他的后背。
赵静被调入了核心审核组,办公桌直接搬到了专项小组的大办公室。她无视孙德海那阴沉得能滴水的目光,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她的首要目标,就是“宏鑫”。这一次,她调阅合同、比对价格、核查资质、追踪物流签收单、对照设备维修记录…所有的动作,都在“专项清理”这面大旗之下,光明正大,无可指摘。
孙德海如坐针毡。他几次试图干预赵静对“宏鑫”的深度核查,都被赵静以“按新规和小组职责要求进行”、“孙副组长,这个疑点必须厘清,否则报告无法交代”等理由,硬邦邦地顶了回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连暗示都无法做得太过明显。
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随着赵静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宏鑫”问题被暴露在阳光之下:同一批次的配件,签收单上的数量与采购合同不符;部分所谓的“进口替代高端配件”,经核实竟是国内小作坊的贴牌货;甚至发现了伪造的质检报告!赵静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些问题,都被她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形成每日工作简报,直接抄送给王磊和周正林。
孙德海感觉自己正在被凌迟。他背后的电话开始频繁响起,省厅那边传来的声音一次比一次焦躁和严厉。压力像山一样压来,他快喘不过气了。
---
省厅设备技术处处长办公室。
张明远烦躁地来回踱步,手机紧紧贴在耳边,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低声下气:“…老领导,矿务局那边动作太大了!那个专项清理小组,孙德海被架在火上烤!赵静那丫头像条疯狗一样咬着‘宏鑫’不放,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王强那小子也不安分,在处里不声不响,谁知道他暗地里在搞什么名堂!王磊这是要掀桌子啊!”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一个更加低沉、带着不容置疑权威的声音,仿佛隔着无形的屏障:“慌什么!天塌不下来!孙德海是颗棋子,必要时可以弃。‘宏鑫’那边,该断的线立刻给我断干净!一点灰都不能留下!至于王强…他喜欢搞技术分析?那就让他搞个够!给他找点‘真正重要’的事情做,把他牢牢钉在那些故纸堆里!记住,稳住阵脚,管好你自己的人!矿务局翻不了天!”
电话被挂断。张明远拿着忙音的手机,脸色煞白。“弃子”两个字像冰锥一样刺进他心里。他颓然坐倒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省城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感到了刺骨的寒意。王磊这把淬火的利刃,其锋芒所向,已经开始让省厅这潭深水,泛起了不安的涟漪。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正在矿务局那个看似平静的专项清理小组办公室里酝酿,而省厅的堤坝,也并非固若金汤。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干涩:“小王,把…把全省过去十年所有淘汰设备的报废处理档案,全部整理出来,给项目组的王强同志送去。厅领导指示,这是研究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让他务必…沉下心来,好好研究!”放下电话,张明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他只能用这种笨拙的方式,试图将王强这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更深地埋进故纸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