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轩小厨房改革试点的成功,如同在后宫这潭深水中投入了一颗明亮的新星,吸引着各方的目光。林潇潇的“能干”与“务实”之名,不再仅限于高层的小范围知晓,开始在中下层宫人中间悄然流传。一些长期受内务府盘剥的低等妃嫔和宫女太监,暗中对她抱以期望;而既得利益者们,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日景仁宫请安,气氛格外微妙。皇后照例端坐上方,笑容温婉,但在例行的问话之后,却特意将目光投向林潇潇,语气格外慈和:“林贵人近日协理宫务,甚是辛劳。本宫听说,你宫里的份例供应,如今是越发整齐规矩了,连带着底下人精气神都好了不少。”
众妃嫔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林潇潇身上。这话看似褒奖,实则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华妃虽未在场,但其党羽如丽嫔之流,眼中已露出毫不掩饰的嫉恨。
林潇潇起身,恭敬回话:“皇后娘娘谬赞了。臣妾不过是尽本分,将自家门户梳理清楚,以免下人惫懒,辜负了娘娘平日的教诲和皇上的恩典。实在不敢言辛劳,更不敢当‘整齐规矩’之誉,不过是循例而行罢了。”
她将功劳归于皇后“教诲”和“皇恩”,强调只是“循例”,姿态放得极低,巧妙地避开了“标新立异”的指责。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话锋却随即一转:“嗯,懂得约束下人,是好事。不过,林贵人,你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协理宫务,眼界也当放宽些。这后宫之大,事务繁杂,各有成例。你年纪轻,有冲劲是好的,但也要多听听老人儿的意见,顾及六宫和睦才是。切莫因小失大,为了些微末细节,伤了和气。”
这番话,绵里藏针。既是提醒她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也是警告她改革之举可能影响“六宫和睦”,隐含敲打之意。更是暗示她“年轻”,需要“老人儿”(自然包括皇后自己)的指导。
林潇潇心领神会,立刻道:“皇后娘娘教诲的是,臣妾年轻识浅,虑事不周,日后定当时时谨记娘娘教诲,多向娘娘和各位姐姐请教,凡事以和睦为重。”态度恭顺,无可挑剔。
皇后见好就收,又勉励了几句,便揭过了此事。
请安结束后,甄嬛与林潇潇并肩而行,低声道:“姐姐今日应对得极好。皇后娘娘这是……既想用你的‘能’来制衡华妃,又怕你过于‘能’,脱离了她的掌控。”
林潇潇苦笑:“妹妹看得透彻。如今咱们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每进一步,都如履薄冰。”她顿了顿,看向甄嬛,“咱们姐妹,需得更加同心同德才行。”
甄嬛郑重地点点头:“这是自然。唇亡齿寒的道理,妹妹省得。”
让林潇潇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在她忙于应对宫务和各方压力的这段时间里,她的两位盟友也在悄然成长。
甄嬛凭借其过人的聪慧和沉稳的气度,虽然恩宠不算最盛,但在后宫中也逐渐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她时常去太后宫中陪伴读书下棋,与太后身边的竹息姑姑等人关系融洽,消息灵通。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些家世不高但品行端方、或与华妃阵营有隙的妃嫔,慢慢编织着自己的人脉网络。她就像是林潇潇的“情报官”和“外交官”,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外围支持。
而安陵容的变化,则更让林潇潇惊喜。或许是那次延禧宫中林潇潇和甄嬛的挺身维护给了她勇气,或许是看到盟友的强大让她有了安全感,安陵容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怯懦退缩。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苦练技艺上——刺绣、调香、歌唱。她的刺绣手艺越发精湛,甚至超过了宫中的许多老绣娘;她调制的香料清雅独特,别具一格;她的歌声也愈发婉转动听。
这日,安陵容来到碎玉轩,送给林潇潇一个亲手绣的香囊,囊身是精致的苏绣海棠花(暗合皇帝所赐之花),里面装的也是她亲手调制的安神香。针脚细密,香气清幽,可见用了十足的心思。
“林姐姐,陵容没什么能帮衬姐姐的,只会这些微末技艺。这个香囊姐姐戴着,希望能为姐姐解乏安神。”安陵容的声音虽然依旧轻柔,却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真诚的关切。
林潇潇接过香囊,心中感动,拉着她的手道:“妹妹的手艺真是越发进益了,这香囊姐姐很喜欢,比什么都强。你的心意,就是最好的帮衬。”
安陵容脸上露出了羞涩而真切的笑容。林潇潇知道,这个敏感的少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变得强大,努力回报这份庇护之情。这份成长,比任何物质上的帮助都更令人珍贵。
盟友的成长,让林潇潇感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然而,皇后的警惕、华妃党羽的敌意、内务府的怨恨,都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头顶。她知道,碎玉轩小厨房的试点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将改革推向更广阔领域,还是会在既得利益者的反扑下功亏一篑?
更大的考验,即将来临。而这一次,她身边的甄嬛和安陵容,是否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与她一同迎接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