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本该是苏家村药材丰收、乡亲们欢喜晾晒的时节,可今年的村子却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连续一个月的干旱,让周边省份的药材大面积减产,青溪镇的药材市场也跟着掀起了波澜——当归从原本的二十文一斤涨到了三十五文,黄芪从十五文涨到了三十文,就连最常见的薄荷,价格也翻了一倍。
这天一早,张大叔刚把晒干的黄芪装袋,就被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药商堵在了家门口。“大叔,你这黄芪品相不错,我给你三十五一斤,比苏清鸢给的价格高不少,全都卖给我吧!”药商笑着递上银子,眼神里满是急切。张大叔心里一动,他种了半亩黄芪,按这个价格卖,能多赚近两银子,可转念一想,苏清鸢当初手把手教大家种药材,还承诺包销,要是现在把药材卖给药商,实在说不过去。他犹豫着说:“这事我得跟清鸢姑娘商量下,不能乱卖。”
类似的场景,在村里好几户种药的乡亲家都在上演。药商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扎堆涌进苏家村,开出高价收购药材,有的甚至直接跑到地里,看着乡亲们晾晒药材就上前拉拢:“别等苏清鸢了,她给的价格哪有我们高?现在卖,立马给现钱!”
李婶家的当归刚晒好,药商就找上门,给出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比苏清鸢承诺的二十文高出近一倍。李婶的丈夫心动了,劝道:“咱们种药不就是为了赚钱吗?现在有高价,为啥不卖?苏清鸢要是真需要,大不了明年再给她种。”李婶皱着眉说:“话不能这么说,当初清鸢姑娘教咱们种药,还帮咱们解决病虫害,现在人家需要药材,咱们不能见钱眼开。”夫妻俩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先去问问苏清鸢。
很快,乡亲们都聚集到了苏清鸢家的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药商高价收药的事。“清鸢姑娘,药商给的价格确实高,俺们知道你不容易,可家里也等着钱用,实在不知道该咋办。”张大叔挠着头,一脸为难。“是啊,俺家娃等着钱上学,要是能多卖些钱,也能给娃买些笔墨纸砚。”一位年轻的媳妇红着眼圈说。
苏清鸢看着大家纠结的神情,心里很清楚,乡亲们不是不讲情义,只是高价的诱惑实在太大,加上家里确实有难处。她平静地说:“大家的心思我懂,换成我,面对这么高的价格,也会心动。但咱们得想长远点,药商现在高价收药,是因为市面上药材短缺,等过段时间,药材丰收了,他们肯定会压低价格,到时候咱们再想找稳定的销路,就难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药商高价收走药材后,肯定会把药价抬得更高,到时候乡亲们自己抓药治病,花的钱也会更多,最终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接着,她话锋一转,语气坚定地说:“我向大家保证,不管市面上药材价格涨多高,我收购大家药材的价格,都比平时高两成——当归按二十四文一斤,黄芪按十八文一斤,薄荷按六文一斤,而且只要大家种的药材合格,我长期都收,绝不压价、不拖欠货款!”
话音刚落,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乡亲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纠结渐渐消散。张大叔率先开口:“清鸢姑娘,你这话是真的?要是这样,俺肯定把药材卖给你,跟着你种药,心里踏实!”李婶也说:“是啊,清鸢姑娘从来没骗过咱们,她既然这么说,就肯定能做到。药商给的价格虽高,但说不定是陷阱,还是跟着清鸢姑娘靠谱!”
见乡亲们放下了顾虑,苏清鸢松了口气,又补充道:“大家要是担心钱不够用,我可以先预付一半的货款,等药材全部交给我,再付清剩下的。”这下,乡亲们彻底安了心,纷纷表示要把药材卖给苏清鸢,之前心动的几户人家,也打消了卖给药商的念头。
送走乡亲们后,苏清鸢立刻去了仁心堂。周伯昌正对着账本发愁,见苏清鸢进来,叹了口气说:“清鸢,你来得正好,市面上药材价格涨得太厉害,咱们药铺的药材快断货了,要是跟着涨价,乡亲们看病抓药就更难了;要是不涨,咱们就得亏本。”
苏清鸢笑着说:“周老先生,我正是为这事来的。我已经跟乡亲们说好,按高于平时两成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药材,以后仁心堂需要的常用药材,我都能稳定供应,价格就按咱们之前约定的来,绝不涨价。”周伯昌又惊又喜:“真的?那太好了!有你稳定供货,咱们就能守住药价,不让乡亲们吃亏了。”
两人当即约定,仁心堂的当归、黄芪、薄荷等常用药材,全部从苏清鸢这里采购,售价保持不变,若是遇到家境贫寒的乡亲抓药,还可以适当减免费用。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仁心堂不涨价的消息,周伯昌特意让伙计在药铺门口贴了告示:“本铺常用药材价格不变,平价惠民,概不涨价。”
消息传开后,青溪镇的乡亲们都很高兴,纷纷称赞苏清鸢和周伯昌善良。有老人说:“还是清鸢姑娘和周老先生心疼咱们,要是其他药铺,早就跟着涨价了!”药商们见苏家村的乡亲们都愿意把药材卖给苏清鸢,仁心堂又稳住了药价,自己高价收来的药材卖不出去,只能降价抛售,最后亏了不少钱,灰溜溜地离开了青溪镇。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每天都忙着收购乡亲们的药材,仔细筛选、分类、储存。她还特意在村里找了一个宽敞的仓库,用来存放药材,又雇了两个乡亲帮忙管理,确保药材不会受潮、发霉。张大叔每次送药材来,都笑着说:“清鸢姑娘,你这仓库收拾得比自家粮仓还干净,咱们的药材放在这儿,比放在自己家还放心!”
有一次,李婶家的当归因为晾晒时遇到阴天,水分稍微超标,苏清鸢没有拒收,而是让她把当归重新晾晒两天,还教她用炭火轻轻烘干的方法。李婶感动地说:“清鸢姑娘,要是换成药商,肯定就拒收了,还是你贴心!”苏清鸢笑着说:“咱们都是一家人,药材有点小问题,咱们一起解决,不能让你白忙活。”
随着苏清鸢稳定供应药材,仁心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青溪镇的乡亲们来抓药,周边村子的人也慕名而来。周伯昌看着每天忙碌的药铺,对苏清鸢说:“清鸢,多亏了你,咱们不仅守住了药价,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以后,咱们就长期合作,一起为乡亲们做些实事。”
苏清鸢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次能稳住药材供应和价格,靠的不仅是自己的承诺,更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从那以后,乡亲们种药的积极性更高了,不少之前没种药的乡亲,也主动来找苏清鸢,想跟着她种药材。苏清鸢都一一答应,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巧,还承诺包销。
到了年底,苏家村的药材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乡亲们靠着种药,收入比种庄稼翻了一番。张大叔拿着卖药材的钱,给家里盖了新房,笑着说:“跟着清鸢姑娘种药,真是选对了路!不仅收入稳定,还不用担惊受怕,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苏清鸢站在村口,看着一片片长势喜人的药材地,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药材价格的波动只是暂时的,只要她坚守“诚信”和“共赢”的原则,和乡亲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应对各种挑战,让药材种植成为苏家村的“致富路”,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青溪镇的药材市场,始终保持着平价惠民的初心,守护好每一个乡亲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