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晨光带着温润的暖意,洒在“山海花田”的土地上——今日是播种的日子。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乡亲们拿着小铲子和竹篮,早早地聚在花田边,脸上满是期待的笑意。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老水手站在花田入口,手里拿着袋青蓝花籽,“咱们先分好区域,东边种青蓝花,西边种‘盼春红’,北边的空地种麦种,大家各司其职,很快就能种完。”
谢怜和花城拿着木耙,正在把土地耙平,确保土壤松软均匀:“种子要播得浅些,大概一指深就行,”谢怜一边耙地一边说,“播完再撒层薄土,浇些水,过不了多久就能冒芽。”
小海娃带着几个小伙伴,手里提着装满花籽的竹篮,穿梭在田埂间,给乡亲们递种子:“李奶奶,这是青蓝花籽,您慢点播,别撒太密啦!”“王爷爷,‘盼春红’的种子小,您可以用手指轻轻按进土里!”孩子们清脆的声音,让花田充满了活力。
墨尾蹲在田埂边,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散落的花籽,要是发现埋得太深的,就用鼻子拱松表层的土,惹得乡亲们哈哈大笑。“墨尾也会帮忙了,”谢怜笑着摸了摸它的头,“等花苗冒芽了,给你煮小鱼干吃。”
正忙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桶水和一些陶碗:“文书在后面呢,去镇上拉肥料了,让我们先把水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提起一桶水,“大家播完种肯定渴了,先喝点水歇一歇。”
慕情则把陶碗分给乡亲们:“这水是井里刚打的,凉丝丝的,解乏正好。咱们也来搭把手,早点把种子都种完。”
众人分工合作,有的播撒花籽,有的覆盖薄土,有的提着水桶浇水,还有的负责捡拾遗落的种子,整个花田一片忙碌又有序的景象。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人抱怨,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期盼。
“去年种的青蓝花,开得那叫一个好看,”一位乡亲一边播种一边说,“今年多了‘盼春红’,红蓝相间,肯定更热闹。到时候赏花会,我还来帮忙!”老水手笑着回应:“一定请您来!今年的点心和茶水,肯定比去年更丰盛。”
中午时分,大部分种子都已播完。文书赶着马车,拉着几袋肥料过来:“这是腐熟的豆饼肥,”他跳下车,打开袋子,“播完种的区域撒些,能让花苗长得更壮实。剩下的肥料,等花苗冒芽了再用。”
众人接过肥料,均匀地撒在播好种的土地上。小海娃蹲在撒完肥的区域,轻轻抚摸着表层的土,小声说:“花籽快发芽呀,我等着看你们长出小绿芽呢!”
午后,所有种子终于播种完毕。众人坐在田埂边,喝着水,吃着带来的干粮,聊着天。谢怜拿出四季花事册,翻到空白页,写下“三月初,播青蓝花、‘盼春红’及麦种于花田,乡亲共助,顺遂完工”,小海娃则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绿芽,旁边还画了个笑脸。
“等花苗冒芽了,咱们每周来浇一次水,”老水手看着播好种的花田,笑着说,“再过一个月,就能看见绿油油的一片了。”南风点头附和:“到时候咱们再来办个‘迎春芽’的小聚会,看看谁种的花苗长得最壮!”
傍晚时分,乡亲们陆续离开,花田恢复了宁静。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不舍地望着花田:“谢怜哥哥,咱们明天还来看看好不好?我想早点看到花苗冒芽。”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天咱们早点来,说不定能看见小绿芽呢。”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播种的事详细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片提前准备好的迎春花瓣,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忙碌,煮了一锅南瓜粥,给大家补充体力。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那本四季花事册,翻到画着绿芽的那一页,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水。
“三郎,”谢怜轻声说,“种子入土,就像埋下了希望。想着不久后,花田就能冒出绿芽,再到后来繁花似锦,心里就满是期待。”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这样一起播种、等待、收获,看着花田四季流转,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每个日子都过得像这春日的花田一样,充满希望和生机。”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袋剩余的花籽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播下希望的春日,奏响悠长的乐章,也为即将破土的春芽,送上最温柔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