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这座在日益凛冽刺骨、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风和“喀喇”天劫那日益沉重的阴影下艰难求存的城池,其真正搏动的心脏,并非位于勐监国驻跸的、弥漫着肃杀之气的军营,也非玥辅政处理万机政务、人来人往的议事厅堂,而是在那座由粗壮原木、厚重夯土和巨大石板构筑而成的、外观朴拙却内蕴乾坤的宏大学堂之中。这里,正日以继夜地进行着一场无声无息,却同样关乎文明存亡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知识的战争。龙城学堂,如今已彻底成为了“知识方舟”计划的核心工坊与总指挥部,其内部的喧嚣、繁忙与那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灼热氛围,丝毫不逊于坚手司工辖下那日夜炉火不熄、锤声震天的冶炼工坊,或是正在某处险峻山腹中,由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艰难开凿、拓展的地下避难所。
学堂内部的空气是凝滞而厚重的,弥漫着多种气味混合的、独特的气息:干燥的尘土、湿润的墨汁(由松烟精心混合兽胶熬制而成)、硝制过的皮革散发出的微腥,以及无数人长时间聚集在此,呼吸、劳作所产生的温热体息,共同构成了一种属于“创造”与“保存”的、略带焦灼的味道。声音更是混杂的,如同无数溪流汇成的奔涌大河。有来自不同部族、穿着各异服饰的人们之间激烈的争论,不同腔调、语法的语言在空气中碰撞、摩擦,试图在彼此的差异中寻找能够相互理解的桥梁;有负责传递各地源源不断送来的、各式各样知识载体的少年们急促而轻快的脚步声,他们穿梭如织,像勤劳的工蚁;更有那永不停歇的、仿佛已成为这空间背景音的——刻刀与泥板、竹简、骨片乃至经过特殊处理的薄木片表面摩擦时发出的密集“沙沙”声。这声音细微而持久,如同亿万春蚕在同时啃食桑叶,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浩大的、象征着文明自我保存本能的气势,它正争分夺秒地记录着一个时代最后的辉煌、智慧与绝望中的挣扎。
绘,这位汉部落文字与知识体系真正的奠基人,此刻正站在一片由无数泥板、皮卷、骨片刻符堆砌而成的、几乎令人望而生畏的“群山”之间。他眼窝深陷,周围是浓重的黑晕,但那双瞳孔里却燃烧着两簇近乎癫狂的、灼热的火焰,那是肉体极度疲惫与精神极度兴奋交织下的奇特产物。他的手指因长期、高强度地握持各种刻刀和笔具,而变得粗糙、僵硬,指关节甚至因过度用力而有些变形和肿大,袖口处沾染着洗不掉的各色颜料与墨汁的污渍,身上的麻布袍子也皱巴巴地裹在身上,仿佛许久未曾更换清洗。但他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他的整个精神、意志乃至灵魂,都已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眼前这项前所未有的、沉重无比的伟业之中——主导编纂囊括万族智慧的《万族图志》,整合所有已知文明的知识碎片,既为应对眼前迫在眉睫的“地脉疏导计划”,也为那几乎注定要到来的、漫长无边的“长夜”,留下文明最后的、最核心的火种。
“这里,仔细看,亳邦送来的这幅星图,”绘的声音因过度使用而显得沙哑低沉,他对身边几位由他亲手培养出来、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年轻司书说道,手指点向摊开在面前石台上的一卷绘制在较为细腻皮革上的星图。那星图做工华丽,星辰用朱砂与研磨细致的金银粉精心点缀,勾勒出繁复的星座图案,旁边则放着汉部落自己历代观测记录、刻在厚重坚硬泥板上的星象图谱,风格朴拙,却以精准着称。“他们标注的‘北辰’偏移方位,与我们三代观测记录取均值后,存在约三指宽的误差。需立刻安排人手,在下一个无云的夜晚,登台复核,多方验证,不可偏信其一,亦不可盲目自大。”
他放下星图,又拿起旁边一片边缘已经磨损、显然传承久远的厚重树皮,上面用彩色矿石粉末画着奇异的植物图案,旁边是林中部落特有的、如同藤蔓缠绕般的符号标注。“还有林中部落送来的这份草药谱,他们用这些特有符号标注药性,如‘温’、‘烈’、‘寒’、‘毒’,其具体所指,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或有微妙差别。必须找到图谱上所绘的实物,由经验最丰富的巫医亲自尝试验证,明确其效,方能准确转译为我们通用的文字和图样。切记,知识若存谬误,流传下去,比纯粹的无知更为可怕,那是导向毁灭的歧路。”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高亢、带着情绪碰撞的争论声吸引了他疲惫的注意力。声音来自学堂靠东的一角,那里临时用木架隔出了一小片区域,此刻正聚集着几位来自亳邦的学者和坚手司工派来的几名得力助手。一位身着虽然旧损、边缘磨损,但依旧能看出昔日华美精致的丝质袍服的亳邦老学者,正紧紧将一卷颜色深沉、边缘以金属包角的皮卷护在怀中,面红耳赤地对着面前一位脸上带着明显火燎印记、身形壮实的汉国青年工匠摇头,语气激动。
“此乃我亳邦不传之秘,‘火炼之术’的精要所在!乃先祖呕心沥血所悟,非嫡系亲传子弟,绝不可外泄!岂可……岂可如此轻示于人?”老学者的语气中,混杂着一个古老邦国残存的骄傲、对传统的固执坚守,以及一丝或许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对知识流失的恐惧。
那位坚手的助手,青年工匠眉头紧锁,黝黑的脸上带着真诚的焦急,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尊重,解释道:“长老,请您明鉴!非是我汉国觊觎贵邦秘术。实在是‘地脉疏导计划’所需,远超寻常!我们需要大量能够承受极端高温、抵抗地火毒气腐蚀的特殊金属构件,无论是爆破点的防护壳,还是引流渠的关键闸口,都需要最好的材料!若能知晓贵邦‘火炼之术’的精要,或可与我们现有的‘百炼钢’技艺相互印证,极大改良冶炼法,锻造出更坚韧、更耐用的器物!长老,这非为一国一邦之私利,实乃为天下苍生,为所有挣扎求存的生灵计啊!”
第四百六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