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的秋日,天空高远而清澈,却莫名带着一丝肃杀凉意。绘刚从元老院议事归来,正于书房内整理近日与晖等人通信中关于亳邦历算的疑难,忽闻亲卫低声禀报:有一形色仓皇、身着亳邦庶民服饰之人,持一枚残缺骨符,于侧门外求见,称有“故人绝笔”呈送司书。
绘的心中猛地一沉。那骨符的样式,他认得!那是他与大卜偃约定的最高紧急级别的信物,非生死存亡关头绝不会动用。他立刻屏退左右,命亲卫秘密将人带入。
来者是一名瘦小的中年男子,满面风尘,衣衫褴褛,鞋底磨穿,显然经历了长途跋涉与极度惊恐。他一见绘,未及言语,眼眶已然通红,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细绳捆扎的物件。那并非竹简,而是一卷略显柔软的、质地特殊的浅黄色皮纸,上面似乎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先生…”来人声音沙哑干涩,带着哭腔,“是小人…是小人师父…让我务必…拼死送到您手上的…”他噗通一声跪下,双手将油布包高举过顶,“师父他…他怕是…已经…”
绘急忙接过,触手感觉那皮纸卷内似乎还裹着什么硬物。他强压住不祥的预感,扶起来人:“慢慢说,你师父是…”
“小人师父…乃大卜偃公府上的一名哑仆…”来人泣不成声,“偃公…偃公他…十日前已被秘密下狱!罪名是…是‘私通外邦,窥测国运’…府邸被查抄,我等仆役皆被驱散囚禁…偃公早料有此一日,事前已将此物交予师父,嘱托若有不测,无论如何要送至汉邦绘司书手中…师父他…他前夜拼死助我逃出…自己却…”后面的话语已被哽咽淹没。
绘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心脏如同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先令人带信使下去休息、治伤、用饭。然后,他颤抖着解开细绳,展开油布。
里面是两样东西:一封写在皮纸上的长信,笔迹熟悉而略显潦草,显然是在极度紧迫和悲愤中书写;另一件,则是一枚光滑温润的黑色龟甲,上面刻满了极其复杂、深奥的星象图谱和微雕文字,那纹路与之前所见星图同源,却更为精妙深邃,中心一点暗红,仿佛凝固的血滴。
绘展开信纸,偃那力透纸背、却又带着一丝绝笔之意的字迹映入眼帘:
“绘司书台鉴:
见字如面,恐已是永诀。”
开篇第一句,便让绘的鼻子一酸。
“亳邦气数已衰,非在外患,而在内朽。厉犬狂吠,王庸臣聩,老夫以星象灾异之谏,早已触逆鳞。此番黑谷之火,不过导索耳。彼等急需替罪之羊,吾之首级,正合其用。吾死不足惜,然‘天劫’之秘未全现于世,乃平生之大憾!”
“幸得天道垂怜,于囚室之中,终得最后之悟。结合灵台秘藏之《乾象遗篇》终极章、及历代地动水文之核心记录,吾终将周期进一步精确:下一次‘大寂灭’(此为吾于古卷中寻得之更贴切之名),将于距今六百四十至六百五十五年间降临!最大可能,在六百四十八年之际!”
看到这个具体得令人心悸的数字,绘的手猛地一抖。
“其模式,吾可断言,绝非单一之灾。乃地火奔涌为先导(大陆东南巨壑及西北连嶂或为爆发之源),尘云蔽空为核心,其后寒灾、毒雨、饥馑相继而至,历时恐长达数载乃至十数载!万物凋零,文明倾覆!此非臆测,乃星轨交错、地脉变迁之必然,无数先贤以血泪记载之果!”
信中的文字变得越来越急促,仿佛书写者能听到逼近的脚步声:
“随信附上之‘玄龟甲’,乃历代大卜口耳相传之核心秘藏,其上所刻,为‘大寂灭’能量运行之最终轨迹与应对之‘避’、‘藏’、‘生’三要诀之象形暗示…然时间仓促,无法详释,盼汝能解之…此甲,乃吾亳邦,亦是吾华夏一脉,应对天地剧变之最后火种…今托付于汝…”
“汉邦虽新,然生机勃勃,重技艺,存仁心,更有‘金精’、‘雷火’等闻所未闻之奇技…或能于绝境中,辟出一条生路…此文明存续之重担,老夫无能,唯有僭越,托于贵邦矣!万望勿辞!”
“不必为吾悲。吾穷究星象一生,能窥见天地终极之秘,并将之传递于希望之所,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唯愿星火不灭,华夏永续…”
“偃,绝笔。”
笔迹到此戛然而止,最后几个字几乎难以辨认,可见书写时的紧迫与决绝。
绘捧着这沉甸甸的皮纸和那枚冰冷的玄龟甲,仿佛捧着一颗仍在跳动的、滚烫的赤诚之心。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仿佛看到那位清瘦矍铄的老者,在昏暗的囚室中,争分夺秒地刻下最后的箴言,然后整理衣冠,坦然面对死亡的降临。
这不是简单的情报传递,这是一次文明的托孤!是一位智者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从即将沉没的巨船上,奋力抛向新生方舟的、最珍贵的救生索!
他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震撼之中,良久无法言语。直到亲卫再次轻声禀报,阳歌与巫闻讯已匆匆赶来。
绘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将偃的绝笔信与玄龟甲郑重地放在案上。阳歌与巫阅信后,亦是神色凝重,殿内一片死寂,弥漫着崇高的敬意与沉痛。
“大卜偃…高义!”阳歌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他向着东方,郑重地行了一个汉部落最崇高的敬礼。巫亦随之躬身,苍老的面容上满是悲悯与肃穆。
“他将文明的未来,压在了我们身上。”绘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异常坚定,“我们…绝不能让他失望。”
阳歌重重一掌拍在案上,目光如炬,扫过绘与巫:“传令!即刻起,应对‘大寂灭’,为我汉部第一要务!举全族之力,研究偃公所遗之物!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为华夏文明,守住这最后的火种!”
悲伤化为了力量,震撼转变成了决心。大卜偃的牺牲,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所有知情人心中,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汉部落未来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文明的接力棒,在这样一个悲壮的时刻,完成了无声却重于千钧的传递。
星虽陨落,其志长存。火种已接,唯待燎原。
第三百八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