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星辉和代码
徐卓远那条简短的警示信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封瑶心中漾开圈圈涟漪。她并未感到恐慌,反而有种奇异的笃定。重生以来,她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风雨的脆弱灵魂。暗流的存在,更让她坚定了必须更快、更稳地强大起来的决心。
周一清晨,封瑶比平时更早抵达实验室。让她有些意外的是,徐卓远已经到了,正站在窗边,晨曦透过玻璃,为他清隽的侧影镀上一层浅金。他听见脚步声回头,目光在她脸上短暂停留,确认无恙后,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早。”封瑶微笑着打招呼,自然地走到自己的工位前,拿出了父亲给的那支触控笔和平板。她熟练地解锁屏幕,调出昨晚睡前勾勒的几张关于“情感期待”模块的草图。
徐卓远的视线落在她手中的新设备上,眼神微动,但什么也没问。
“关于苏晓发现的那个‘惊喜时延’现象,我昨晚又想了想,”封瑶将平板转向他,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展示着灵感的脉络,“或许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轻量级的强化学习单元,让模型自己学会在何种情境下、施加多强的‘不确定性刺激’,能最大化正向情感收益,而不是我们手动设定固定参数。”
徐卓远走近,俯身细看她的草图。距离拉近,封瑶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混合着淡淡书墨气息的味道。他的目光专注而锐利,迅速捕捉到她草图逻辑中的几个关键连接点。
“思路可行。”他直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但强化学习的探索成本需要严格控制,避免模型走向不可控的‘投机’行为。我们可以在这里设置一个安全边界,基于用户历史情感数据的稳定性……”
两人再次沉浸到高效的技术讨论中,之前的警示仿佛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封瑶能感觉到,徐卓远在讨论间隙,眼神会偶尔扫过实验室门口和窗外,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审视。他的守护,无声却密不透风。
下午,封瑶约了苏晓在图书馆讨论分配给她的文献和研究方向。她特意选了一个靠窗的、视野开阔的位置。
苏晓来得准时,怀里抱着笔记本和几本厚厚的外文书籍,眼神里充满了汲取知识的渴望。封瑶将徐卓远整理的部分基础理论框架和标注了重点的文献发给她,耐心地讲解着核心概念。
“学姐,这里提到的‘情感基模迁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苏晓提出一个问题,虽然仍带着些许不确定,但思路明显比之前清晰了许多。
封瑶赞许地点头,细致地解答。她看着苏晓因为一个思路的打通而眼眸发亮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前世那个在知识面前同样贪婪、却因现实压力和自我怀疑而步履蹒跚的自己。这一世,她不仅要自己走稳,也要为同样渴望光芒的人,拨开些许迷雾。
讨论接近尾声时,一个温和的男声在旁边响起:“封瑶?这么巧。”
封瑶抬头,看见一位穿着浅蓝色衬衫、戴着细边眼镜的男生站在桌旁,气质儒雅,笑容和煦。是陈皓,计算机系有名的高材生,也是学校技术社团的社长,前世曾对封瑶表示过好感,但彼时封瑶深陷自卑与家庭压力的泥沼,婉拒了对方的接近。
“陈学长。”封瑶礼貌地点头回应,态度自然大方,再无前世的局促。
陈皓的目光掠过封瑶,又落在她旁边的苏晓身上,最后回到封瑶这里,笑道:“在讨论项目?听说你们的‘心域’很有创意。”他的眼神带着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封瑶谦虚了一句,并不深谈。
陈皓似乎也不在意,寒暄了几句关于技术沙龙的事情,便礼貌地告辞了。自始至终,封瑶的态度都把握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既不过分热络,也不失礼貌。
苏晓等陈皓走远,才小声说:“学姐,陈皓学长好像很厉害,在技术社团很受追捧呢。”
封瑶笑了笑,收拾起自己的东西,语气平和:“嗯,他是很优秀。不过,我们现在有更重要的路要走。”她意有所指,苏晓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离开图书馆,封瑶独自走在回实验室的林荫道上。夕阳将树影拉得长长的。她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徐卓远沉默的身影,以及他昨夜那条简洁的讯息。与陈皓那种如春风般和煦的优秀不同,徐卓远的存在,更像深夜的星辉,清冷,遥远,却在她重生的这片黑暗中,提供了最恒定、最不可或缺的指引和安全感。他理解她所有的奇思妙想,包容她偶尔的感性跳跃,并以强悍的实力为她将蓝图化为坚实的基石。前世她因自卑而错过的,岂止是时光?更是这颗默默守护的星辰。
她掏出手机,点开与徐卓远的对话框。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片刻,然后认真地键入:
【徐卓远,谢谢你的提醒,也谢谢……你一直在。】
信息发送成功。她没有期待立刻得到回复,他此刻或许正沉浸在某个复杂的算法中。
然而,几乎就在下一秒,手机轻微震动。
【嗯。应该的。】
依旧是言简意赅的风格,可封瑶却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文字,看到他那双沉静眼眸中,可能一闪而过的、同样的微光。她握紧手机,唇角轻轻扬起。
回到实验室,只有徐卓远一人。他正对着电脑屏幕,指尖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屏幕上流动着封瑶看不太懂的代码瀑布流。听到她进来,他动作未停,只是淡淡开口:“陈皓找你了?”
封瑶微微一怔,随即坦然:“在图书馆碰到了,聊了几句。”她走到他身边,看着他屏幕上复杂缜密的逻辑,“你在写什么?”
“一个小工具,监控实验室网络和数据流的异常访问模式。”徐卓远敲下最后一行代码,运行,屏幕上的数据开始以某种规律流动起来,“防范于未然。”
封瑶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中那片名为安定的区域,又在悄然扩大。他不仅看到了潜在的风险,更已经无声地行动起来。
“对了,”徐卓远忽然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她,“这周末,市里有一个人工智能前沿的小型研讨会,有几个报告可能对‘情感计算’的方向有启发。我拿到了邀请函,有两张。”
他没有问“你要不要去”,而是直接陈述了“有两张”。这是一种笃定的邀请。
封瑶的心脏像是被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泛起细微的痒意和暖流。前世的她,绝无可能得到他如此自然而然的同行邀约。
“好啊。”她笑着应下,眼睛弯成了月牙,“正好可以一起去看看。”
徐卓远点了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仿佛刚才只是敲定了一项普通的日程。但封瑶却注意到,他放在键盘上的、骨节分明的手指,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极其轻微地蜷缩了一下。
夜幕降临,实验室里又只剩下他们两人。封瑶整理着苏晓今天提交的分析报告初稿,虽然稚嫩,但已能看到清晰的进步轨迹。徐卓远则在完善他刚编写的监控程序。
安静的空间里,只有键盘敲击和纸张翻动的声音,却奇异地和谐。
封瑶抬起头,望向窗外璀璨的万家灯火,又收回目光,落在身旁那个清冷而专注的身影上。
重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勇敢地接纳不完美的过去,坚定地修复曾经的遗憾,珍惜每一份真挚的关怀,并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带着需要她守护的和守护着她的人,一起,步履不停地走向更明亮的远方。
父亲的笨拙关怀,苏晓的努力成长,徐卓远的沉默守护……这些,都是她此生最重要的“微光”,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辉。
而她,也必将成为他们生命中,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