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卫钦差护卫队在“断魂坡”遭人精心埋伏、死伤惨重的消息,就像一场毫无预兆的狂风暴雨,瞬间炸翻了整个陕西官场!
消息传回西安钦差行辕时,所有留守的龙鳞卫和吏役个个面如死灰,浑身发冷。光天化日之下,连天子钦差的仪仗都敢袭击——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悍匪,这分明就是谋逆!一时间,西安城内人心惶惶,谣言乱飞,各级衙门大气不敢喘,人人都怕这把火烧到自己头上。
行辕里头,气氛更是凝重得能压垮人。伤员的呻吟、阵亡弟兄的遗体、还有那具黑衣死士冰冷的尸体……每一幕都像刀子一样扎在陈宝玉心上,也彻底点燃了他胸中的怒火。
可他没让自己陷在愤怒里。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陈宝玉清楚,这场惊天袭击,既是对手出的杀招,也是他反击的最好机会——他要借这件事,反客为主!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王朝,语气冷峻却异常清晰:
“王千户,你立刻去办三件事。”
“第一,对外统一口径,就说我们遭遇的是大规模山匪袭击,绝口不提‘死士’和背后可能牵扯的势力,稳住对方,别打草惊蛇。”
“第二,你亲自挑几个信得过的兄弟,带上本官的亲笔密折和这枚从死士身上搜出来的铜扣,快马加鞭,直送京城,面呈皇上。要让陛下第一时间知道——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阴谋!”
“第三,以钦差大臣的名义,给我正式行文陕西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司和西安知府,措辞要狠!就质问他们:境内治安败坏到如此地步,连钦差都敢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他们这些封疆大吏是干什么吃的?!责令他们限期剿匪、追查幕后,必须给朝廷、给我一个交代!”
王朝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会:
“大人高明!这一招表面是追责地方,实则一石三鸟——既把陕西高层全都拖下水,逼他们明面上配合剿匪,打乱对手布局;也是敲山震虎,告诉那幕后之人我们根本没在怕;更关键的是,继续用‘山匪’麻痹对方,为我们暗中调查争取时间!”
“属下这就去安排!”
命令一下,效果立竿见影。陕西巡抚等一众高官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跑到行辕来请罪,赌咒发誓已调集重兵全力剿匪。全省卫所兵马被调动得鸡飞狗跳,虽不乏做戏成分,却也实打实地牵制了对手的精力,让整个陕西的气氛都紧绷起来。
而就在这阵明面上的风波之下,几条暗线调查正悄悄收网,所有线索,竟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
1. 死士身份有新发现! 王朝强忍伤痛,带亲信彻查黑衣死士的尸体,除了那枚兽纹铜扣,竟在内衣夹层里找到一小片缝得几乎看不见的丝帛残片!上面绘有类似地形图的片段和模糊编号,经验丰富的龙鳞卫一眼认出:这极可能是某个军械库或秘密据点的方位图残片!
2. 弩箭来源有眉目! 伏击所用的弩箭工艺精湛,虽为私造,细节处却带有军中匠人的独门手法。暗访发现,几个月前曾有一批手艺高超的铁匠被“重金聘走”,下落不明——手法与此前爆破匠人失踪案如出一辙。
3. 钱师爷那条线浮出水面! 结合茶馆张老吏和野猪沟家眷的供词,“王府标记的车辆深夜进出督粮道衙门”与“钱师爷亲自接待”这两处信息完全对得上。龙鳞卫暗探冒险监视秦王府,果然发现近期深夜确有可疑车辆从后门出入,车辆制式与车夫举止,绝非寻常商贾。
4. 手法露出马脚! 王朝比对了“黑风峪山崩”和“永丰仓大火”的现场记录,两次行动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度和协同能力,绝非普通势力所能为,更像是同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秘密力量所为。
所有的蛛丝马迹,就像无数条暗流,悄无声息地汇向同一个终点——西安城里那座巍峨森严的秦王府!
尽管还没有铁证,但线索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得令人心惊。密室里,陈宝玉与王朝对视一眼,“大人…”王朝声音干涩,“若真是…秦王府…” 即便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龙鳞卫千户悍将,想到要直面并调查一位大明亲王,也不禁感到巨大的压力。这已远超普通贪腐案,牵涉到宗室,牵涉到皇权尊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陈宝玉沉默良久,目光锐利如刀,缓缓道:“《皇明祖训》有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况亲王乎?陛下赐我剑牌,予我生杀之权,非为虚设。”他深吸一口气,“然,事关宗室,务必证据确凿,铁证如山!不可有丝毫差池。”
决定既下,陈宝玉依足礼制,正式向秦王府投递名帖,请求拜会秦王殿下。
秦王府的反应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王府长史(正五品)亲自来到行辕,态度恭谨地回复:秦王朱谊漶殿下近来旧疾复发,卧床静养,无法见客,但殿下对钦差大人遇袭之事深感震惊与关切,并表示王府上下定当全力配合钦差查案。言语圆滑,无懈可击。
陈宝玉岂会轻易被搪塞过去?他再次郑重投帖,言明:“本官奉旨查案,关乎国本,既有线索或与王府属员相关,需当面请教秦王殿下,以示尊重。若殿下玉体欠安,本官可于病榻前拜会,绝不敢过多打扰。” 语气谦恭,态度却异常坚决,并将“奉旨”、“国本” 二字咬得极重。
面对钦差如此合情合理且不容拒绝的要求,秦王府无法再推脱。次日,王府长史前来,言道秦王殿下感念钦差诚意,虽在病中,仍愿于寝殿外厅相见。
陈宝玉依制换上绯色官袍,在王朝及二十名精心挑选、甲胄鲜明的龙鳞卫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秦王府。仪仗虽不如正式出巡,却也充分彰显了钦差的威严。
秦王府殿宇宏伟,飞檐斗拱,规制极高,但细看之下,部分建筑漆色略显陈旧,庭院打扫虽勤,却似乎缺乏几分鲜活的生气,隐隐透出一种外强中干、日渐式微的气息。
在王府内侍的引导下,陈宝玉穿过重重殿宇,来到秦王寝殿“承恩殿”的外厅。厅内药香弥漫,陈设华丽却带着一股沉闷之感。
片刻后,两名内侍搀扶着当代秦王朱谊漶从内间缓缓走出。只见这位亲王年约五旬,面色苍白,眼窝深陷,身形消瘦,裹着厚厚的貂裘,不时发出低低的咳嗽,确实是一副久病缠身、虚弱不堪的模样。
陈宝玉依礼躬身:“钦差大臣、户部陕西清吏司员外郎陈宝玉,奉旨查案,参见秦王殿下千岁。” 礼数周到,却不跪拜(钦差见亲王,依制可不跪)。
“咳咳…钦差大人…不必多礼…快请坐…”秦王声音微弱,气喘吁吁,在软榻上坐下,示意看座,“本王…病体沉疴,未能远迎,还望…钦差大人海涵…”
“殿下言重了。”陈宝玉落座,目光平静地观察着秦王。对方病容不似作伪,但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深处,偶尔闪过的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却让陈宝玉不敢掉以轻心。
寒暄几句后,陈宝玉切入正题:“殿下,本官奉皇命督查陕西军饷案,近日查案途中,屡遇阻碍,甚至…遭遇悍匪袭击,官兵伤亡惨重。”他紧紧盯着秦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