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天山雪线的积雪渐渐消融,露出成片泛着新绿的草芽,溪流解冻后潺潺流淌,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望雪驿站外的空地上,早已被装点得热闹非凡——山民们将五彩的经幡挂在木杆上,随风飘扬;牧民们运来十几只肥壮的牛羊,架起篝火堆准备烤肉;商队伙计们则在空地上摆放着中原的丝绸、西域的香料、草原的皮毛,琳琅满目。今日是新商道开通一周年的日子,沈砚秋与顾长风牵头,组织山民、牧民与商队共同举办雪线庆典,既是为了纪念这一年来的艰辛与成就,也是为了凝聚人心,期盼商道未来更繁荣。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天山主峰,沈砚秋便与顾长风一同来到驿站旁的石碑前。这石碑是半个月前山民们用天山青石凿成的,正面刻着“丝路新途 周年之记”八个楷书大字,旁侧刻着山民的山峰符号与草原的奔马图腾,背面则密密麻麻刻着这一年来参与开拓商道的人名,从山民长老到商队伙计,无一遗漏。
“还记得去年今日,咱们刚在这望雪驿站举行开通仪式,那时大家还在担心雪线的暴风雪与盗匪,如今却能坐在一起办庆典。”顾长风轻轻抚摸着石碑上的名字,眼中满是感慨。去年此时,雪线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他们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笑容,看着第一队商队踏着积雪出发,如今一年过去,已有数十队商队安全穿越雪线与草原,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沈砚秋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商道入口:“这一年来,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山民们引路探险,牧民们守护草原,商队们带来物资与生机,才有了今日的安稳。这石碑不仅是纪念,更是提醒咱们,商道的繁荣来之不易,要永远记得彼此守望相助的情谊。”
说话间,木昆长老与帖木儿首领带着一行人走来,木昆手中捧着一个用牦牛角制成的酒壶,壶身上刻着盟誓时的血与雪图案;帖木儿则牵着一匹纯白的草原马,马鬃上系着五彩的绸带。“沈公子,顾先生,这是我们山民部落酿的青稞酒,藏了半年,今日特意拿来庆祝。”木昆将酒壶递过来,“石碑刻得好,以后每年都要来看一看,不忘当初的辛苦。”
帖木儿拍了拍白马的脖颈:“这匹‘踏雪’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马,送给你们,以后巡查商道也能更方便。它通人性,雪地里也能辨路,去年雪崩时,还帮我们救过牧民呢。”顾长风上前接过马缰,白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背,惹得众人轻笑。
巳时许,庆典正式开始。沈砚秋走上临时搭建的木台,手中高举青稞酒壶,朗声道:“各位乡亲、各位掌柜,今日是新商道开通一周年的日子。去年此时,我们踏雪开路,历经暴风雪、雪崩与盗匪,终让这条商道贯通天山与草原;这一年来,我们建驿站、组护卫、通贸易、传文化,让雪线不再荒凉,草原不再闭塞。今日,让我们共饮此酒,敬天山的庇佑,敬彼此的情谊,敬商道的未来!”
说完,他将酒壶中的青稞酒洒向大地,作为对天山的敬谢,随后将酒分给身旁的木昆、帖木儿与商队掌柜。众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青稞酒的醇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帐外的山民与牧民们也纷纷举起手中的奶酒碗,高声欢呼,声音回荡在雪线山谷间。
庆典的第一个环节是“功绩展演”,由山民、牧民与商队分别展示这一年来的收获。山民们推着改良后的铁犁与装满药材的藤筐上场,阿木指着铁犁道:“这是沈公子教我们打造的铁犁,比石犁省力三倍,今年开垦的药材地多了两倍,雪莲花、麻黄根不仅够自己用,还能换中原的粮食与农具!”他说着,让两个山民演示用铁犁耕地,动作娴熟,引来阵阵喝彩。
紧接着,牧民们牵着膘肥体壮的牛羊上场,帖木儿的儿子巴图骑在马上,展示着用中原针线缝补的皮毛马鞍:“我们学了中原的缝纫术,马鞍更结实舒实;还学了算数,和商队交易再也不会吃亏,今年的牛羊比去年多了三成!”巴图说完,策马绕场一周,马术精湛,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商队的展示更是精彩,萨利掌柜让人打开货箱,里面装满了中原的茶叶、西域的宝石与草原的皮毛:“这条商道开通后,我们商队的利润比走旧道多了五成!而且路途更安全,再也不用怕大股盗匪,这都要多谢沈公子与各位的守护!”林掌柜则拿出一本账本,向众人展示贸易的数量:“这一年来,我们共运过百驼丝绸、五十驼茶叶,换了八十驼皮毛、三十驼药材,以后还会有更多商队来走这条道!”
展演结束后,便是趣味互动环节。山民们教大家搭建雪屋(虽春雪渐少,仍能堆起小型雪屋),牧民们组织赛马与射箭比赛,商队则拿出丝绸与香料,举办“猜物换礼”游戏——用布蒙住物品,让大家通过触摸猜测,猜中者便能获得小份奖品。
沈砚秋与顾长风也加入了互动,他们跟着山民学搭雪屋,起初总是搭到一半就坍塌,惹得众人发笑,木昆长老耐心指导:“雪块要选压实的,底层要宽,上层渐窄,这样才稳。”按照长老的方法,两人终于搭成一个小巧的雪屋,孩子们立刻钻进去玩耍,笑得不亦乐乎。
顾长风还去看了射箭比赛,巴图射出的箭精准命中靶心(靶心是用彩色绸缎做成的),顾长风忍不住称赞:“巴图好箭法!若是加入联合护卫队,定能成为好手。”巴图闻言眼睛一亮,立刻道:“顾先生,我已经报名加入护卫队了!以后我要守护商道,像阿罗憾叔叔一样勇敢!”阿罗憾站在一旁,笑着拍了拍巴图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正午时分,篝火堆燃起,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山民们将烤好的牦牛肉、牧民们将烤羊腿、商队伙计们将中原带来的糕点摆放在长桌上,众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卓玛捧着一碗奶茶,走到沈砚秋面前,用流利的中原话道:“沈先生,谢谢你建学校,我现在能认识很多字了,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呢!”她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张麻纸,上面用炭笔写着“卓玛”二字,虽笔法稚嫩,却十分工整。
沈砚秋接过麻纸,笑着道:“卓玛真厉害!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学校的小先生,教更多小朋友识字。”顾长风也笑着补充:“等学校的新书到了,我教你认药材的名字,以后你也能帮着医疗站整理药材。”卓玛用力点头,捧着奶茶蹦蹦跳跳地回到小伙伴身边。
酒过三巡,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山民们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歌声粗犷而深情,诉说着对天山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牧民们拉起马头琴,旋律欢快激昂,几个牧民姑娘跳起了草原舞,裙摆飞扬,引得众人拍手叫好;商队的伙计们也不甘示弱,唱起了中原的民谣,虽与山歌、马头琴的风格迥异,却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跨地域的乐章。
忽然,阿罗憾走上木台,高声道:“各位,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秦十三兄弟刚从山北传来消息,那边的几个小部落也想加入联盟,愿意守护商道的北段,以后商道能一直通到漠北了!”
众人闻言,顿时欢呼起来。秦十三这几个月一直在山北探查,试图联络当地部落,如今终于有了结果,意味着新商道能进一步延伸,贸易范围也将扩大。沈砚秋起身道:“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等秦十三回来,咱们就派人去山北商议结盟事宜,让这条商道真正贯通东西,连接更多部落与商队!”
夕阳西下时,庆典渐渐接近尾声。沈砚秋让人拿出准备好的“纪念令牌”,令牌是用兽骨制成的,上面刻着“丝路同途”四个字,每个参与庆典的人都能领到一块。“这令牌是咱们彼此的信物,以后不管在雪线还是草原,看到令牌,就知道是自己人,要互相帮助。”沈砚秋将令牌递给身边的人,众人接过令牌,都小心翼翼地收好。
最后,所有人聚集在石碑前,按照山民的习俗,将手中的经幡系在石碑旁的木杆上,祈求天山庇佑商道永远畅通,众人平安顺遂。经幡在晚风中飘扬,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驿站构成一幅温暖而壮阔的画面。
顾长风站在沈砚秋身边,轻声道:“去年此时,我从未想过能有今日的景象。雪乡有了生机,草原有了繁华,大家亲如一家。”沈砚秋望着眼前的人群,心中满是温暖:“这只是开始。以后每年都要办这样的庆典,看着商道越来越旺,孩子们越来越有学问,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熄灭,众人陆续返回驿站与帐篷,空气中仍残留着烤肉与青稞酒的香气,经幡在月光下轻轻舞动。沈砚秋与顾长风牵着白马“踏雪”,沿着商道缓缓散步,远处传来零星的驼铃声,与溪流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温柔而坚定。
他们知道,这一年的庆典,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天山雪线的风依旧凛冽,却再吹不散彼此的情谊;商道的路途依旧漫长,却再难挡众人前行的脚步。只要这份守望相助的情谊不变,这条用汗水与信任铺就的丝路新途,定会在岁月中愈发通畅,驼铃声也将在天山与草原之间,回荡得更加悠远、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