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轻女人名叫林晚。
二十八岁,刚被公司裁员,男友劈腿,租住的公寓被房东赶出。她抱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里面只有几件衣服和一本《失业金申请指南》。
她走进江城市图书馆,想找个地方避雨。雨下得很大,像天空在哭。
她漫无目的地走着,手指划过书脊,突然停在一本暗褐色封面的书上——《静心录·养气篇》。
她抽出来,翻开。
泛黄的纸页上,第一行字就让她心头一颤:
“凡遇困厄,勿言‘我穷’‘我苦’‘我命不好’。当默念:‘凡事发生皆有利我,必有转机在前。’”
她苦笑。她的人生已经烂到根了,这能有利她?
可她太累了。累到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她决定试试。
她闭上眼,坐在角落的长椅上,雨水顺着发梢滴在书页上。
她在心里默念:
“凡事发生皆有利我……”
一遍,两遍,三遍……她数到十,睁开眼,竟感到一丝久违的平静。
她开始读下去。那些关于“远离怨者”“心若向阳”的句子,像一束光,照进她黑暗的内心。
她读到“女子当自强,方可立于天地”,眼泪无声滑落。
她想起自己曾是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梦想开画廊。可毕业后,为了稳定,进了广告公司,日复一日做ppt,画廊梦被埋葬。
“我还能重新开始吗?”她问自己。
她又默念:“凡事发生皆有利我。”
她决定行动。
她用最后五百块钱,买了画笔和颜料,在图书馆的洗手间里,对着镜子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的她,眼神坚定,嘴角带笑。
她拍下照片,发到社交平台,配文:“失业第一天,重启人生。”
没想到,这张画被一个艺术策展人看到。
他私信她:“你的画里有力量。下周有个女性艺术家联展,你愿意参加吗?”
林晚愣住了。
她参加了展览。她的自画像被命名为《重生》,成为全场焦点。一家画廊当场签约她,办个展。
三年后,林晚成为新锐艺术家。她的作品主题全是“女性觉醒”,画展名为《凡事发生皆有利我》。
她在画展开幕式上说:“五年前,我在图书馆读到一句话,救了我。今天,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个正在黑暗中的人。”
台下,一位中年妇女泪流满面。她刚被丈夫家暴,正准备跳楼。
她记住了那句话。
而此刻,在哈佛图书馆,周萍的手机震动。
是一条私信,来自一个陌生账号:
“周老师,我在江城图书馆读到了《静心录》。我快撑不住了。您说的那句话,我能试试吗?”
周萍看着窗外的雨,轻轻回复:
“当然可以。默念它,然后,做一件小事。比如,洗个脸,喝杯水,走出去。光,会找到你。”
她知道,这个循环,永远不会结束。
光,从她开始,流向林晚,流向更多人。
而她,只是传递者。
她抬头,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静心录》的封面上,像一道金色的祝福。
读完这个故事,你也会不自觉地默念:“凡事发生皆有利我。”
念念,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