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乂这辈子,最出名的不是他的学问,是那外号——“林无差”。
姑苏城里的人都这么叫他。他本名林乂,字材臣,可“乂”字看着像“叉”,加上他为人刚正,分东西、断是非从没偏过秤,街坊就送了这么个绰号。他听了也不恼,反倒觉得贴切,常拍着桌子跟人说:“做人就得像把叉,该挑的挑,该叉的叉,含糊不得。”
他家里不算富裕,却总把“尚谊”挂在嘴边。有回邻居家丢了钱,怀疑是他家小子偷的,林乂拽着儿子就去对质,翻箱倒柜把家里兜底朝天,最后在邻居床底找到了钱,他反倒给邻居作揖:“是我没教好孩子,让你起了疑心,该罚。”说着就往自己脸上扇了两巴掌,打得通红。这事传开,“林无差”的名声更响了。
快五十岁那年,林乂才算混上个正经官——嘉兴主簿。官不大,管的事却杂:收税、断纠纷、管粮仓,每天从鸡叫忙到鬼叫。他倒乐在其中,说:“主簿主簿,就是主心骨得稳,差池不得。”任满回家那天,百姓凑钱给他买了块“明镜高悬”的匾额,他扛着匾额走在石板路上,腰杆挺得比匾额还直。
回家没歇够半月,怪事就来了。
那天夜里,林乂睡得正沉,忽然听见外面有车马声,还夹杂着吆喝:“请林大人上轿!”他披衣出门,见门口停着辆乌木马车,黑漆锃亮,拉车的不是马,是两匹长着独角的兽,眼睛跟灯笼似的。车夫见他出来,躬身行礼:“酆都来的,特请大人去赴任。”
林乂愣了愣——酆都?那不是阴曹地府吗?他这辈子读了不少道书,知道那是掌管生死轮回的地方,可没听说过要请活人寿终正寝前就去赴任的。正犹豫着,车夫已经掀开轿帘:“大人莫怕,是上帝有旨,特召您去当酆都宫使。”
进了轿,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再睁眼时,已站在一座大殿前。殿门上方悬着块匾,字是烫金的,可惜模糊不清,只隐约看出“酆都”二字。阶下站着数十个官吏,有穿金袍的,有戴银章的,见他来了,齐刷刷跪下:“恭迎宫使大人!”
林乂被推上主位,案上堆着文牍,一个青面獠牙的掾属递过笔:“大人,请在这纸尾画押。”他低头一看,文牍上的官阶印衔模糊不清,只底下五个字看得真切:“酆都宫使林”。
他忽然想起读道书时看到的记载:酆都官署管的是幽冥户籍,掌的是生死簿册,哪是学道求仙的人该去的地方?他把笔一搁,对那掾属说:“我读了一辈子道书,盼的是飞升成仙,可不是来这阴曹地府当差。听说这官得做二百四十年才能迁一次,也太熬人了,我不干。”
掾属脸一沉,獠牙露得更长:“这是上帝的旨意,您敢拒?小心贬去做更下等的差,到时候连宫使的边都摸不着!”
林乂梗着脖子:“便是贬去扫轮回道,我也认。学道的人,讲究个自在,哪能被这阴司的差事捆着?”
正吵着,他忽然醒了,冷汗把枕头都浸湿了。窗外天刚亮,蝉鸣声声,他摸着胸口直喘气——原来是个梦。可那文牍上的字、掾属的獠牙,真实得像就在眼前。
他把这事告诉了相熟的道士吕山友。吕山友掐着指头算半天,眉头紧锁:“这梦怕是凶兆,酆都宫使,听着是官,实则是阎王爷的属官,怕是……您阳寿要尽了。”
林乂倒也看得开,笑了笑:“活了大半辈子,够本了。就是有件事放不下——我那弟媳虞氏。”
虞氏是尚书虞策的女儿,嫁过来时娇生惯养,有个怪癖:从不碰猪肉,闻见烧猪的味儿就头痛。林乂以前总笑她:“我们林家不比你娘家,哪能天天吃羊肉?将就着吃点猪肉怎么了?”虞氏总红着脸说:“不是挑食,是真的闻不得,一沾就头痛欲裂。”林乂还跟她开玩笑:“我要是真去了酆都当差,非得让你吃口猪肉不可。”虞氏当时还笑:“那我可得多谢大伯成全,到时候一定吃。”
没想到玩笑话竟要应验了。
过了些日子,朝廷调林乂去京师任职。他收拾行李时,虞氏来帮忙,他忽然说:“弟媳啊,先前说的猪肉的事,当哥的怕是要食言了。”虞氏没听懂,只笑着说:“大伯安心去,家里有我呢。”
林乂坐船北上,行到泗水时,忽然觉得胸口发闷,眼前一黑就栽倒了。等随从发现时,人已经没气了。巧合的是,他爹当年带全家过泗水,他娘就是在船上生下的他——生在泗水运,死在泗水运,像是早就定好的。
讣告往姑苏传的时候,家里正忙着做丧事的准备。厨子炖了锅猪肉,想给帮忙的乡亲们垫垫肚子。虞氏路过厨房,忽然问:“什么味儿这么香?”
家人随口答:“猪肉。”
虞氏愣了愣,竟说:“给我盛一碗。”
大家都惊呆了——她这辈子没碰过猪肉啊!可谁也没敢问,赶紧盛了一碗递过去。虞氏接过来,拿起筷子就吃,一口接一口,竟把满满一碗都吃完了,吃完还咂咂嘴:“原来猪肉这么香,以前怎么没觉得?”
那天,正是林乂去世后的半个月。
吕山友后来听说了这事,叹着气说:“林兄还是没食言啊。他在酆都当了宫使,一句话就破了弟媳的忌讳,这哪是阴司的官,分明是带着人情味儿的神。”
姑苏人后来说起林乂,总把“林无差”和“酆都宫使”混着叫。有人说,夜里路过他家旧宅,能看见门口停着辆乌木马车,车夫牵着独角兽,说在等宫使大人回府。还有人说,虞氏后来总梦见林乂,他穿着金袍,笑着说:“你看,我说了吧,猪肉挺香的。”
林乂这辈子,活得像把精准的叉,挑明了是非,叉住了道义;死了倒成了酆都的官,管着阴阳两界的公道。或许对他来说,在哪当差都一样——只要心里那杆秤不歪,阳间阴间,都是“林无差”。